Sisu卡车:芬兰制造精神的现代传承与技术创新

文摘   2024-08-27 10:10   湖北  

今天,我们踏入了2024年Power Truck Show的现场,这场在芬兰阿拉赫梅尔市举办的盛事,距离赫尔辛基北约400公里处熠熠生辉。在这里,我们邂逅了一群非凡的卡车——芬兰品牌Sisu的杰作,一个在多数欧洲国家默默无闻,却在本土深受喜爱的名字。

Sisu,这个诞生于1931年的私营企业,自诞生之初便被赋予了国家项目的重量。其名字,在芬兰语中寓含力量、坚韧与决心,该名字是由公众在全国性报纸发表的竞赛中的共同选择。

公司初创时,还需向政府提交详尽报告,论证国内卡车生产对税收的积极影响。1939年,苏芬冬季战争的烽火骤起,Sisu迅速转型为国防的重要支柱,一度置于国家直接管控之下。

岁月流转,近百年间,Sisu始终牵动着芬兰人的心弦。它不仅在国防领域持续贡献力量,制造军用车辆及零部件,还针对民用市场推出特色配置,紧密贴合芬兰木材与采矿业的独特需求。

正是这份精准定位,让Sisu在泛欧“七大”的激烈竞争中屹立不倒,成为少数幸存的小品牌之一。尽管如今在组件上依赖国际伙伴,但Sisu依然保持着芬兰血统,独立而不失风采。

追溯历史,Sisu的早期产品曾基于沃尔沃部件打造,但芬兰人很快自立门户,构建起独特的生产体系,并与多方建立合作关系。从引进并改良美国赫拉克勒斯柴油发动机,到为荷兰DAF提供定制版本,Sisu始终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

随着时间推移,康明斯、卡特彼勒等美国发动机制造商,以及英国的Leyland、罗尔斯·罗伊斯等,都成为其合作伙伴。在军用领域,Sisu更青睐芬兰本土品牌维美德VALMET的发动机,展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Sisu的车身设计同样令人瞩目。早在20世纪30年代,公司便推出了自家工厂驾驶室,这在当时卡车界堪称罕见。60年代,Sisu更是以车身创新闻名遐迩,率先推出欧洲首款翻转驾驶室,随后为前置发动机车型装备了塑料面罩,引领潮流。

80年代,当带高顶的卧室成为新宠时,Sisu又率先引入集成车顶远程前灯设计,让其在“七大”中脱颖而出。Sisu SM牵引车因此得以驰骋国际舞台。

然而,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独立与特色,Sisu不得不做出调整。减少组件多样性、关闭驾驶室开发部门等举措虽显无奈,却也是生存之道。历经国有化、私有化波折后,Sisu于1997年重返私人领域,并与雷诺建立紧密合作。2010年,梅赛德斯-奔驰成为其新伙伴,至今合作无间。

在展会现场,我们不难发现与雷诺Premium相似的Sisu车型。但请留意,这些相似之处多限于驾驶室本身,其底盘则源自芬兰设计,动力总成则常搭载康明斯或卡特彼勒等美国品牌发动机。

而配备梅赛德斯-Actros或Arocs驾驶室的Sisu车型,则更多地融入了德国技术元素。这背后,是美国发动机制造商退出欧洲大型发动机市场、转而专注其他领域的市场变迁所致。

最后,当我们审视Sisu的最新力作——Polar时,不禁要问:这款车型中还有多少纯粹的Sisu血统?答案或许令人惊喜。Polar不仅搭载了由独立品牌Sisu Axle提供的车轴(以耐用性著称,连Kamaz Master Dakar团队也青睐有加),还保留了Sisu特有的车架与悬架系统。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独特的驾驶室入口设计以及那标志性的伊顿富勒手动非同步变速箱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便是Sisu的标志性配置。而在Polar Hybrid版本中,625马力的柴油机与电动机及超级电容器的完美融合更是将动力性能推向极致,瞬间爆发出900马力的惊人力量。

如此看来,Sisu Polar不仅是一款融合了国际先进技术的卡车更是对芬兰制造精神的一次深情致敬。


牵引座
分享卡车和挂车及其连接牵引装置等干货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