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星晨~
2024年,我通过在公众号分享“记录自己”的习惯,收获了1.5w读者。
其实,记录自己这个习惯,已经陪伴我好几年了,但是,这个习惯直到2024年才体现出价值,能给他人提供且有用的价值。
为什么呢?
因为,我把这个习惯,打造成了自己的技能,我在公众号分享记录的意义、记录的方法、记录的媒介,帮助很多读者开始记录自己。
这个过程,正好验证了周岭老师在《认知驱动》里的一句话:在技能卓越的情况下,那些良好的习惯才会大放异彩!
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的技能非常出色时,他/她所养成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展现出其巨大的价值和影响力。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通过努力获得成长,获得价值和影响力,那么,我们应该重技能辅习惯。
🔘
为什么说打造技能比培养习惯更重要?
①习惯是“内部认可”,技能是“外部评定”
习惯的本质在于内化,一种“自己认可就好”的状态。
比如,你可以每天记账,也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效果对你而言都是私密的。
而技能的评判则是外界的认可,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没有模棱两可的空间。
比如,单纯的“每天写100字”是个习惯,只写给自己,无人评判;在公共平台写作是一种技能,它需要被读者喜欢、被市场接受,才能真正体现价值。
②技能需要解决问题,习惯只需感动自己
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成就感”里。
坚持早起100天,感动了自己,却未必有实际收获;技能则是另一个层次——它的目的是解决具体问题,提供实际价值。
比如整理出早起的意义和方法,引导他人早起,这样才能逼迫自己不断优化、精进。
③技能让习惯产生复利效应
当你在某个领域达到了卓越水平,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便会形成复利效应,助你更上一层楼。
比如,我习惯于记录生活,但仅仅记录自己的点滴变化,其价值只存在于个人层面;当我将这项习惯升华为内容输出的技能时,它变成了一种生产力,不仅记录了我的成长,还影响了更多人。
🔘
那么,如何从习惯走向技能?
①培养习惯,但别停留于此
习惯是技能的起点,但不是终点。你可以通过培养习惯积累底层能力,但别满足于“坚持下去”,而是不断问自己:这些习惯如何变成能创造价值的技能?
比如,每天写100字是个好习惯,但如果能更进一步,比如写出一篇能引起共鸣的好文章,这才是技能的具体体现。
②设定外部标准,接受反馈和评判
技能的提升需要明确的评判标准和外界反馈。没有挑战性的任务,习惯的意义会逐渐减弱。
为此,你可以设置一个目标,比如参加一场比赛或者在公开平台发布作品,在真实的压力和反馈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比如,我刚开始学习写作时,只写在本地文档,后来开始写公众号,并且学会研究读者需求、优化选题内容,读者的点赞和转发成了最真实的评判标准。
③找到适合的导师或模仿对象
很多技能的习得,都离不开对高手的模仿和学习。
观察那些在你目标领域里优秀的人是怎么做的,他们的方法和技巧,常常能帮助你少走弯路。
在学习写作时,我有幸遇到小米老师,在跟随小米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文章结构,理清表达观点的逻辑,让我把“写作”这个习惯逐步打造成自己的技能。
④追求深度,而不是广度
习惯可以广泛培养,但技能需要聚焦某个方向,并深耕下去。不要试图同时学习多项技能,而是专注一个目标,直到达到优秀甚至卓越的水平。
周岭老师有“早冥读写跑”的习惯,但是他并没有贪全,而是极致打磨自己“写作”技能,所以现在能成为个人成长领域的头部作家。
🔘
培养习惯是让我们获得成长的第一步,但仅仅停留于习惯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将习惯升级为技能,并且潜心打磨,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突破。
卓越的技能不仅为你带来成就感和价值,还能让你的习惯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个人成长的亮点和推动力。
如果你也想让阅读更有深度,写作更有力量,欢迎扫码报名,报名后记得加我微信,邀请进学习陪伴群~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是忙着记录生活的生活家。
往期文章:
手账5年,flomo2年,飞书5个月:我是如何培养记录习惯的?
flomo的神仙用法:沉迷自我记录2年后,发现最值得记录的3件事
手账5年,flomo2年,飞书5个月:聊聊关于自我记录的方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