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暗示”到“揭示”——统编四上《9古诗三首》教学叙事

教育   2024-10-07 12:44   江苏  

从“暗示”到“揭示”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叙事

我出示《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请岳宸屹、徐媛曦、何文杰三位同学背诵,他们都背得正确、流利,就是缺乏情感,的确,有感情地背诵很难。

“暮江吟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你先来猜猜暮是什么意思?”大家猜到了暮就是傍晚的意思。吟的意思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我没有请大家猜,而是直接呈现给大家。两个字明白了,整个题目的意思也就清楚了——诗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好课的细节我出示生字“暮”和“吟”,一一指导。“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我拓展了“墓”“幕”“慕”,请大家理解并组词。“吟”的撇要托住口字旁,最后一笔不是一点。我请大家各写了一遍,光听不行,必须写写才能记住。

此刻,我请同学们轻轻地、美美地读题目,同学们朗读得好听多了。

我出示诗人简介,请大家抄下“诗魔”“诗王”两词,说明这两词能够说明白居易是多么爱写诗,又多么会写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暮江吟》。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古诗的节奏。”

我请两位同学朗读完,就给他们示范朗读(读出平仄),大家模仿。练习之后,我请一位同学朗读,读得并不够好。我特别讲了入声字“一、瑟、月”三个字要读得短促,平声字中的“铺”“红”“可怜”“弓”要读得长一些。这只是一种“暗示性”教学。为什么这几个字词要读得长一些?这要学到后面才能关注。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呢?”我请同学们先圈出来,再和他们校对下。“这些景物中,我特别想和大家说说——残阳。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同学们都说是夕阳。我说:“这还不够准确,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只有理解到这样,才有助于大家对整首诗的理解和想象。

好课的细节】“你看得出这是什么季节吗?”“秋天。”我请大家用给图画起题目的方式来引导整体感知诗句。给第一、二两行起的是“夕照图”,第三、四两行起的是“夜晚图”,我改了一个字,最终为“月夜图”,提醒同学们这写的不是黑夜,而是有月亮的夜晚。

我们先来感受夕照图的美妙。同学们朗读第一二两行,我请大家思考:把“铺”换成“照”、“洒”、“射”可不可以?答案当然是不可以,但是大家说不出“所以然”,我出示:“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的面积广大而均匀。

同学们一读,觉得非常正确。我请大家记下关键词:柔和、广大而均匀。

我们接着理解江面的色彩,一是“瑟瑟”,书上有注释,就是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二是“红”,这并不难。到此,播放配乐,请同学合着音乐朗读。我听到了美妙的朗读,真好。不过,还会更美妙些。我范读第一行,他们再读就更好了。

读完,我请同学们在配乐声中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岳宸屹说:“夕阳的光芒柔和地、广大而均匀地照在江面上,残阳没有照到的江水是青绿色的,照到的地方是红色的。”

夕阳的光芒柔和地照在江面上,就像树叶一样,一片片铺在江面上。面积是那样广大而均匀,江面上,一半是青绿色的,一半是红通通的。”陈恺睿这样说,这想象独特而又形象。

我们感受月夜之美。我出示第三、四行诗,我重点引导他们理解“似”“真珠”“可怜”三个字词,并做好笔记,随后配图逐句朗读。

回归整首诗,请大家朗读,此刻,同学们朗读得很好了。我问大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喜欢暮色下的江面,喜欢秋天的月夜)。 当然,这还不够。

 如果大家理解了诗人写作背景之后,一定能体会到诗人此刻的心情。大家朗读: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我特别请大家抄录下“轻松畅快”这两个词,请大家猜猜诗人原来是怎样的心情,从而理解“畅快”是一种独特的快乐。

同学们再读,那感觉真的很好。薛玥凡又让大家见识了她的朗读功力,我也非常惊喜。我请她又读了一遍,并录下了精彩的朗读。这时候,我再和同学们说那几个平声字为什么要读长一些,这就是一种“揭示”,由刚才的“暗示”到现在的揭示,是一种飞跃。

我出示填空题,请同学们背诵。

课堂妙招】学完这首诗,我呈现学习古诗的方法:读通古诗、读懂古诗、读出意境、读出情感、背诵积累。

课尾拓展韦应物的《咏露珠》。大家看着图,很容易明白前两行诗,我请大家只抄录这两行。

从想象到悟理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学叙事

洞悉儿童心理】同学们默写《暮江吟》。默完,我请人背诵《望庐山瀑布》,我故意点了不怎么举手的两位同学,这样他们也能得到锻炼。

我出示《题西林壁》,给大家介绍苏轼。这次,我重点放在介绍“三”上,特意讲述了写作背景:此诗是苏轼在1084年和朋友游庐山时所作,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游记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也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好课的细节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我出示觉海在墙上写的“题西林壁”的照片,告诉大家我找不到苏轼写的了。请大家用拆分法来理解,同学们把“题”、“西林”的意思记在书上。最近的课堂上,我有意留时间给同学们做笔记。做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益的好习惯。同学们养成这个习惯,会受益终生的。我们一起来观察“题”的主笔“捺”,写好主笔要注意长度和角度。

诗题之意明了之后,我出示自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古诗的节奏。我点名同学来朗读,有同学把“岭”的声调读错了,我请大家标注读音,并且领读两遍。

这首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我请大家试着先独立理解下,随后出示第一、二行,请同学说说大意,他基本说对了。但要让所有人都明白,还得引导一番。

好课的细节】“请找出诗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并圈出来。”同学们很快找到了,我们一一校对。“‘岭’和‘峰’的区别是什么?”这个大家说不清,我出示——岭是相连的山,特点是坡度和缓,连绵;峰是高而尖的山,特点是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我播放图片让他们感受两者区别。

为什么同样一座山,横看是“岭”侧看是“峰”?那是因为在侧面看,是在山脚下仰望,所以只能看到一座山峰。大家听我这么一说,连连点头。

同学们学写“峰”字时,我引导观察右部的“横撇”位置和长度。同学们观察、交流写一写。我再请同学们给“锋”“蜂”“逢”“烽”组词,没想到他们脱口而出。

大意已解,我用图片展示六个方位看到的山的模样。

课堂妙招】我出示填空题,来激发同学们想象: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同学们先选一个练习。我请了六位同学合作“想象”,一人说一个。其他同学听一听,想一想:这样看庐山,让你有着怎样的感觉?

一会儿之后,我就请了六位同学来合作展示自己的“想象”,他们说得都不错,可惜我只记得史书鸿用到了两个比喻:“从低处仰望,庐山像一把长长的剑插入天空,又像一个庞然大物站立在那里。”我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想象”:横着看,庐山绵延不绝;侧着看,庐山高耸入云;从远处望,庐山遮天蔽日;从近处看,庐山危崖险岩;从高处俯视,庐山深沟幽壑(hè) 从低处仰望,庐山重峦叠嶂

我和同学们合作朗读,读完请他们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庐山给自己的感受。我最后出示“千姿百态、变化万千”这两个成语,并提醒记录下来。

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两行诗,我感觉读得有味、好听多了。

我出示后两行诗,重点引导理解“不识”“缘”“此”,记下这些字词的意思,用“因为……所以……”说说这两行诗的大意,从而揭示这是“因果倒装句”。

“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同学们说:“因为在山里,看不到山整个样子。”我出示: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诗意已明,此刻,同学们的朗读更有味道了。

“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这首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要全面地看,要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了解庐山的真面目。”“谁有过这种经历了吗?”“某同学上课时非常认真,课间就不那么听话了。从不同时间看一个人,就会得出不同结果。”这个经历,的确很难找。这道理到底怎么来说?还是做个“测试”吧。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

洞悉儿童心理】“你还知道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去了解事物的?”同学们不太说出来,我出示盲人摸象、画杨桃这两件事,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道理。

我将诗句有些字词去掉,请同学们背诵。                                            

我拓展下面的四句诗,以合作朗读的形式展开,同学们越读越有一种惊叹。

“庐山在苏轼眼中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庐山在李白眼中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在朱元璋眼中是——”“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庐山在毛泽东眼中是——”“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我出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同学们说说最后两行诗的大意,这样可以巩固“缘”的意思。

同学们观察、交流生字“侧”“庐”“缘”三个生字,我特别提醒书写时左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

 从设疑到解疑

——《古诗三首·雪梅》教学叙事

我配乐播放了一组雪梅图,大家听着音乐,赏着梅花。我出示题目,告诉大家雪梅可以有这样两种解释:雪花和梅花雪中的梅花。到底是哪一种意思呢?这里留个悬念,晚点再揭晓。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古诗的节奏。我指名同学朗读,重点引导学习多音字生字“降”,可以组词投降,补充另外一个读音,朗读,记录。同学们观察、交流书写“降”的注意点。

我用紫色标出入声字,领着大家按照平仄来读,一行行地领读。这样读来,诗的节奏感就自然而然出来了。

诗的大意并不难理解,我请同学们自己练习说一说,然后针对诗中的关键字词,引导大家一一讨论,同学们随时记录:降,服输;骚人,诗人;评章,是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阁,同“搁”,是放下的意思;逊,不及,比不上。

好课的细节】我们通过讨论,把这些字词的意思明确下,记录下。这样的好处是,同学们会比较容易正确地理解字词之意。

我们来学习“逊”和“输”两个生字的书写,重点观察两个字中的“捺”的区别,尔后在自备本上将这两个字各写一遍。

这个阶段,同学们在静静地理解,记录,学习书写。我认为,课堂要能够抓住同学,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听说读写书活动。

理解完诗句大意,我们来感受这首诗的写法。第一行,扣住一个“争春”,感受拟人手法之趣。第二行,抓住一个“费”,感受侧面描写之妙,明白这是侧面写出雪花和梅花难分高下。第三、四行,将梅花和雪花进行对比——让同学们鲜明地感受到雪花和梅花是各有优势,各有千秋的。

课堂妙招】“学完古诗,想一想,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这真是个问题。同学们自然能够答出——因为他们各有千秋啊。但是,这还不够,我出示一段话,同学们朗读:“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假如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同学们读完就明白了,原来梅花和雪花还有这种关系。雪花和梅花是“互为映照”。

“从梅花和雪花的比较中,你明白了什么?”同学们说一说后,再朗读我出示的这句话:“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我为他们解释“相得益彰”,又请他们记下句中成语。

学到此刻,再请大家选一下诗题的意思,同学们都说选这一种——雪梅,就是雪花和梅花。

此刻,同学们再来朗读,读得很有味道。

明白雪花和梅花这种关系,再来学习“运用”,我出示这个情景填空,同学们觉得非常容易了“在演讲方面,路华与凯文比较,真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推选谁去参加学校比赛呢?大家为难了。”

学完这首诗,我给大家介绍诗人:“卢钺,宋代官宦、诗人。他自号为梅坡。诗风平易,通俗,存世诗作不多,以两首《雪梅》留名千古。听了这个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我觉得卢钺很喜欢梅花,因为他自号为梅坡。”“我知道了还有一首《雪梅》。”“你们想不想看看,另一首《雪梅》?”“想啊!”

我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谈谈这首诗中雪花和梅花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我朗诵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给同学们听,他们听后鼓起掌来。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会要求积累这首词,今天只是让他们初步感受下。

“阁”“费”“须”,这是同学们要重点观察的三个生字。

课尾,我组织同学们逐步完成两项作业。第一项,背诵《雪梅》。第二项是运用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诗,来说说自己认识的两个不相上下的人物。因为有前面的练习,其实也不太难。杜佳泽就说到了李白和白居易:“李白的诗很浪漫,有很多夸张,白居易的诗很现实,写了很多现实的事情,把他们俩的诗歌对比,我觉得都很好……这样的发言真让我激动。


彭老师专著简介:
张文质|俯下身来仰视儿童——彭峰的儿童主题教学研究

我们低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难度
他让我们知道:六年决定一生|何捷
拉长你的一节节课|高子阳
那人那课那文|顾文艳
统编课文怎么教?看彭老师一篇一篇地为您细说


统编一上教学叙事:

拼音学习趣味在何处——一上《aoe》教学叙事
让学生多读多说——一上《iuü》教学叙事
面对“大差异”,多想“小办法”——统编一上《bpmf》教学叙事
统编二上教学叙事:
识字与感知要整合——二上《4田家四季歌》教学叙事


美是动力,体验是神器——二上写话课程开发《3校园的秋天》教学叙事
统编三上教学叙事:
小步前进——三上《习作1 猜猜我是谁》教学叙事|彭峰
统编四上教学叙事:

推荐“理由”要具体——四上《习作1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叙事

统编五上教学叙事:

抓住文章重点,提取主要信息——统编五上《9猎人海力布》教学叙事

统编六上教学叙事:
任务驱动,根植革命基因——统编六上《9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叙事
读故事,讲故事:体会观斗之乐——六上《10竹节人》教学叙事
在任务驱动中运用阅读策略——六上《11宇宙生命之谜》教学叙事
在真实情境中迁移运用阅读策略——统编六上《12故宫博物院》教学叙事

统编语文课文配乐朗读:

1-6年级所有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来啦

      


尊敬的一、二、三、四、五、六年级语文老师
您好!
如果您需要与教学叙事配套的原创课件,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课件”两个字,您就能看到上册课件的购买链接。

彭文峰会

2024年8月20日




彭文峰会
彭文峰会专注分享语文教育、家庭教育的理想信念、实践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