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20天,因“发现脐部包块20天” 入院。
患儿脐带脱落时于脐部发现一大小约1x1cm、红色“肉芽”状肿物, 伴局部少许渗液,渗液为淡黄色,无异臭。
查体:脐部无明显红肿,脐部中央可见一直径约1cm大小红色粘膜组织,不伴渗液。
超声所见
脐部皮下层查见大小约20x12x11mm弱回声结节,边界较清楚,形态较规则,内血流信号丰富;其深面查见带状低回声,宽约2mm, 长约30mm,向腹腔内肠管旁走行,与肠管未见确切相通,该带状低回声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未见确切异常回声,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脐部纵断面
脐部横断面
脐部深面
超声诊断提示
脐部皮下层实性结节:脐茸?
脐部深面带状低回声:卵黄管残迹?
术中
行腹腔镜下腹腔探查+脐部包块切除术:见脐部一鲜红肿块,大小约1.5x1.5cm,于脐部肿块根部切除肿块,肿块根部与腹腔可疑相通,行腹腔镜下腹腔探查未见脐部与任何管道相通。
病理结果
送检组织衬覆鳞状上皮和粘液柱状上皮,部分区见糜烂伴慢性炎性反应,上皮下见平滑肌成分,间质内薄壁小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灶区胶原化,可符合脐茸改变。
脐茸,又称脐息肉(Umbilical polyp),是脐部卵黄管黏膜残留形成的鲜红色息肉样肿块,质地较韧,表面湿润,可伴有粘液渗出和出血。
脐茸的鉴别诊断
脐炎:指脐带残端出现的感染性病变,多由于新生儿脐带护理不当、或被先天性脐尿管瘘/卵黄管瘘等流出物污染导致的细菌感染,表现为为脐带脱落后伤口延迟不愈并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液,严重者可有红、肿、热、痛等蜂窝织炎的症状。
脐肉芽肿:新生儿中最常见的脐部肿块,多由异物或慢性脐炎等刺激形成的粉红色肉芽组织,直径约3-10mm,表面湿润,可有持续性分泌物。临床上多采用75%的硝酸银外用涂抹治疗。脐茸虽然与肉芽肿类似,但更为少见,体积更大,且硝酸银治疗无效,往往需要手术切除。
胚胎期间卵黄囊与原始消化管的中肠之间相互连接的一狭长管道,称为卵黄管;随着胚胎发育,卵黄管与消化道断离并逐渐闭锁,如果卵黄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程度不同的结构残留或异常,则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卵黄管发育异常:
卵黄管未闭(脐肠瘘)
卵黄管完全开放,直接连接脐和回肠末端,可有肠内容物从脐部流出。
脐茸
脐端残留,
但肠端闭锁退化。
梅克尔憩室
肠端残留,
但脐端闭锁退化。
卵黄管囊肿
两端闭锁,
中间段开放。
脐肠索带
卵黄管纤维化索带残留。
脐尿管相关病变:是连接胎儿膀胱与脐之间的管道,在胚胎晚期,脐尿管会自行闭锁退化为正中脐韧带,位于脐正中皱襞内,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同样,若脐尿管的退化过程受阻也可导致一系列的异常 :
脐尿管未闭:脐尿管完全开放,使膀胱与脐之间直接相通,脐部可有尿液流出。
脐尿管窦:脐部开放,但不与膀胱相连。
膀胱脐尿管憩室:膀胱顶部开放,不与脐相通。
脐尿管囊肿:中段开放,但在脐和膀胱处闭合。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