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未来是需要勇气的。
我们最初的确打算找一个权威人士来谈谈。但是权威的代价是敏感,敏感的背后是尺度。
所以,我们干脆就自己来做那个勇士,谈谈我们眼中未来的房地产。
如果把中国地产当作一个中年人,那么这个人有很厚的学历证书。今天,这个中年人又一次处在了一个岔路口。
何去何从,其实关乎在座诸位的身家与命运。
上一届大会,我做了见顶之后 1 的演讲,核心的结论是,中国本轮房地产的调整,从调控工具的使用,到脸朝下着陆的后果,都深度复刻了30 年前的日本房地产。
我们必须避免更坏的结果发生,所以,我们有更多的理由去追问过去 20 年的日本是如何从坑里爬出来的。
今天,日经指数已经回到了30年前,日本东京市区以及几个重点二线城市的房价与地价也开始回到30年前。
如果说见顶之后1,谈的是85年到97年的事情。
那么,见顶之后2,将聚焦于2002 年以后的二十多年。这二十年,很可能也潜藏着我们未来的命运。
今年5月之前, 我们会推出一门关于日本的视频课程,主题是见顶之后。今天的演讲,只是抽取其中三个小话题,来管中窥豹。
来看看他们。
第一个,城市化率
城市化率,是中国地产看高阵营最喜欢使用的指标之一。他们认为,三十年前,日本地产见顶时,城镇化率是76%,2020年日本的城镇化率是 92%。而我们的城镇化率去年才65%。
所以,结论很明显:空间还很大。
但是,真的这样么?
日本对城镇化率的统计口径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异。
我国的统计口径是,常住人口要在行政建成区居住超过半年以上。日本的口径是,一个市的设立标准是人口超过3万人,町是人口1-2万人,一旦设立了市和町,这个范围内的所有人(包括40%的农民),都自动算为城镇居民。
可以看出,日本的统计口径,比我们要宽松,它高估了城镇化率。
二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至少两次市町村大合并,进一步扭曲了城镇化率。最近一次是1999 年启动,2000 年到 2007年,日本的市町村数量,减少了一半。同期,日本城镇化率从76% 飙升到了90%。
然而,这是一个数字魔术,被中国大量研究者直接照搬。
那么,日本真实的城镇化率到底是多少?
日本人当然知道数据不靠谱。于是,国土交通省也用了另一套算法,叫做,都市化率DID。它的口径是,总居住人口超过 5000 人,每平方公里有4000人以上,地面上的建筑物要连续。
这个指标去行政属性,主要是看空间地理上能否形成人口集中居住的建成区,这个口径,就跟我们今天用的城镇化率很接近了。
日本DID率在1990年达到63.2%,和我们现在很接近了。
然后,这个比值增速就开始全面放缓,每5年大概提升1%,直到2020年到了69.9%。
也就是说,在统计口径近似的情况下,今天日本的狭义城镇化率其实和我们就差4%了。
未来的空间可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多。
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
1,城市化率到了60%,主动放缓的概率很大,而不是继续增长,它似乎也说明,本轮中国房地产行业大调整,也有其调整规律的内在原因。
2,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能靠继续拉农民进城了。未来的发展,可能要靠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居民的升级换代的需求。
我们的政策、企业、个体投资也都要重新思考了,延续40年的大进城时代一旦结束了,未来靠什么增长。
不过,不要太悲观,后城市化需求一定会发育出来。
第二个数据,空置率。
与城镇化率相比,空置率是民间KOL、网民、房地产看空人士最喜欢引用的数据。一谈到空置率,很多人就把它当作中国地产行业的泡沫论据,很悲观。
但是这里面,也有大量的认知错误。
日本从1968年开始统计空置率,从4%一路上涨,1993年全国的空置率是 9.8%。
之后,日本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漫长的修复,但是,空置率并未下降。2013 年是 13.5%,2018 年是 13.6%。这个指标,日本每五年统计一次,最新数据还没有。
空置率与房价是什么关系呢?
可以看出,在空置率从11%提升到13%的过程中,日本同期主要城市的房价确实有波动,但中长期走势是都在上涨。也就是说,空置率和房价走势关系并不密切。
住房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人们需要的房屋,与空置的房屋之间存在很多错位,比如位置,户型,大小等。
虽然总量上的供不应求时代结束了,但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居住需求的升级换代,结构上还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还有一个原因是,房子会老化,老破小不敌次新房。这个现象在我们这里也正在发生。
所以,对空置率指标,要打开结构看真相。
日本是一个能够在数目字上进行管理的现代化国家,相比之下我们的房地产数据资产,要么不公开,要么没有。
这张图展示了日本哪些房子在空置?
如果剔除待租期的空置,日本真实的房屋空置率就只有 5.6%。事实上,1998年日本还曾经做过一个调查,69.1%空置的房屋房龄超过40年,而只有7%的空置房屋是近十年新建的房屋。
房屋天然就会有空置。空置不可怕,关键要分清楚结构、用途,不要盲目恐慌。空置率和房价不构成直接关系,需要用结构化思维来看。
没有一定量的空置,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租赁行业怎么才能发育呢?没有房东,租房的人哪里去找交易对手?
但是,就是这些不明真相的数据,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大肆传播,看空地产行业的人们,在空置率问题上,收获了最有道德感的武器。
这就是我特别想说的:
舆情民意、不求甚解,幸存者偏差,偏颇的真相,塑造、倒逼出对房地产行业的诸多污名化操作,最终让今天我们所有人,从普通人到中国经济,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
第三个,首次购房年龄。
人世间,很多世俗的痛苦都跟年龄有关。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年轻输出了巨大的痛苦。
在我看来,首次购房年龄跟空置率一样,在过去的二十年,一直在不间断地折磨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制定者,监管者,开发商,最后以汹涌民意,绑架了政策,扭曲了很多政策的初心,成为痛苦的根源之一。
日本又是我们这方面的老师。
日本不限购,所以年龄数据扭曲比较少。日本90年代房地产崩盘后,地产数据的监测与公示,也做的很好,可以参考一下。
直接上结论:
相信这组数据挑战了很多朋友。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总结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
第一,经济原因
经济减速以后,高薪资的工作机会减少了,就业率长期比较低。这就导致大家的收入预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房价看不到上涨的前提下,大量的人群延迟甚至放弃购房。
由于房价长期不涨,日本人的购房态度变了,先租房再买房,根据国土交通省的数据,从2000年以后,这二十年日本的住房居住格局开始稳定,60%的人买房,而40%的租房,很多人长期租房。
第二,租客保护法律。
日本出台了多个租户保护法律,明确规定,一个租期是1-2年,在租期内,房东不能轻易赶租客走,也不能随意涨租。
第三,国家意志与政策设计。
年龄不仅仅是年龄。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做中日的比较。但是,大趋势来看,未来中国人的买房平均年龄一定是不断提升的。
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如此巨大的海量年轻买房人口,他们帮助支撑了中国的刚需刚改市场。但是另一面,汹涌而来的舆情,也让快速城市化中的行业与政策制定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每个链条上的主体都非常纠结与痛苦。
没有办法,谁让咱们的社交媒体是最发达呢。
可是理性想一想,房子是一个大宗资产。
从产业特征、行业规律,全球经验来看,年轻人通过大幅进入商品市场来解决居住问题,在全球从来都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事情,年轻人的居住需求更多应该透过行业政策的分流来解决。
我也想给大家提个醒。
买房人口年龄越小,不仅对政策有扭曲和倒逼,客观上也导致开发商对局势有很高的误判。
过去十年,中国主流房地产开发商都有一个政治正确的研究课题:致敬 95 后、 00 后。
表现在业务上,就是研究刚需产品,试图通过各种产品创新、理念创新来迅速抓住年轻人的钱包,实现快速销售。
但是,这真的对么?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未来中国的客户购房年龄、尤其是首套购房年龄是多少?
贝壳研究院2018 年、2020 年的抽样调查显示,2018 年,中国人的首次购房平均年龄是 27 岁。 2020 年,变成了 32.5 岁。21 年,其他机构的调研数据是,大中城市平均购房年龄是 33.3 岁,一线城市首次购房平均年龄是 34.5 岁。
如果客户平均年龄继续上升,那么,客户对产品、细节的挑剔度都会上升,这会导致原来的客户逻辑、开发逻辑被重构。30岁的刚需是什么样的刚需?单身住宅、单身女性公寓你们真的会做么?
这里面有挑战,也有机会。
正如您所见,我刚刚做了一个有态度、甚至有点情绪的演讲。不过我还是讲专业与道理的。
最后,我马上就要结束我的演讲了。
我想把上一季大会的一句话打在屏幕上,这也是见顶之后系列演讲最重要的核心结论。
房地产就是一个空间生意,同样的 1 万平米,有人做住宅,有人在商业,有的租售并举,有的养猪,有的做物流。
百花齐放,业态万千,本应该就是地产的模样。
郑云端在第一季JUMP大会演讲时说, 规律面前,万物皆臣民。是的,我们不能拒绝规律的任何诉求。通往不美好的路,都是善意铺就的。
我们今天聚在这里,有的人是因为恐惧,有的人是因为热爱。
但是,不怕。
我这两年经常戏谑地对朋友们说,我已经被地产格式化了,逃离不了地产的地心引力。
这话说的有点矫情,似乎也很软弱。
其实,谁还能离开不了地产呢?
大家都是有力量的人,地产之外,有很多东西,有很多赛道,依然可以承载我们的职业生涯与梦想。
我们聚在这里,就是为了给房地产行业输出一些常识,分享一些结构性机会,贡献一些正能量,甚至可以说,还地产行业一个公道。
我们聚在这里,只想在一个正常性格的政策环境下,不是喜怒无常、没有随时翻转,在一个中性产业观的引导下,托付自己的职业生涯,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享受稳稳当当的幸福。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对贵行业、贵司、我的朋友们有额外的贡献,杰总与董小姐不胜荣幸。
谢谢现场 400多名朋友们的共创与参与,谢谢今天为大会付出如此多幕后努力的演讲嘉宾和工作人员,感谢你们对大会筹办过程中的包容。
我是杰总,2024年第五季JUMP大会,再见。
前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