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实践 | 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与探索——以滁州市为例

学术   财经   2024-11-15 11:39   北京  

文 / 中国人民银行滁州市分行 汤丹丹  张旭

农业兴则国家兴,农业强则国家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的“三农”工作主题,为新时期农村金融改革与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在2023年6月16日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


经过不懈奋斗,我国乡村生活条件及住宿环境等已有显著改善,但金融基础环境仍较为薄弱,尤其是农村金融需求逐渐呈现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推进。数字金融作为一种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服务,可为农村小微企业等提供更加便捷、灵活、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并通过互联、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满足农村地区不同群众的金融需求。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是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调研人行滁州市分行科技科选取滁州县(市)7家农商行及中、农、工、建、邮储、徽商等商业银行为调研对象,切实了解各银行在滁州辖内农村地区乡村振兴的建设情况,分析当前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情况。



 



滁州市乡村振兴建设情况

1.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滁州市现辖8个县(市、区),109个乡镇,农村人口共计350万人。截至2023年末,各被调研的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共投放智慧大屏158个,智能柜员机274个,存取款一体机514个,24小时自助银行257个,自助查询机148个;各被调研的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人员共计3408人,其中凤阳农商行和明光农商行服务乡村振兴人员占该银行全行人数比例为100%;共计建设854个金融服务点,2023年新增196个金融服务点,可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便捷化和电子化需求。


其中,工商银行滁州市分行完成了11个金融服务点的建设工作,打通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为推进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夯实金融科技底座。徽商银行滁州市分行在凤阳县大庙镇东邻村设立助农取款点,在小溪河镇小岗村设立有惠农金融服务室,为居民办理小额支取、现金汇款业务,提供金融产品咨询、业务宣传。此类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极大地丰富了乡村的金融供给力度和方式,不仅满足了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也为群众获取金融知识提供了主窗口。


2.数字金融产品推广情况。各银行机构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自身“软实力”,推出金农e贷、金农信e贷、裕农通等多个数字金融产品,为县域农村地区广大农户提供全新的线上综合化服务,取得了良好收益,满足了现代化美好乡村建设金融服务需求,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进程日益加快。截至2023年末,全市各被调研的商业银行及各农商行共计投放服务乡村振兴信贷金融产品20个,授信户数达137260户,授信金额共计351.16亿元,较去年新增77.01亿元;贷款余额104.79亿元,同比新增25.45%(详细数据见表)。


表  2023年滁州辖内银行机构

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产品统计总表


从调研数据分析,2023年中国农业银行滁州分行授信规模、贷款余额增量迅猛,个别农商行稍有下降,总体看来,各银行机构逐步聚焦乡村振兴应用,加快数字赋能,下沉乡村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成果。但部分农商行由于体量小,科技力量有限,数字金融赋能进程有待提速。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成效

1.基于数字金融的乡村振兴信贷投放逐年扩大。2021—2023年滁州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涉农贷款统计,2021年涉农贷款余额803.41亿元,2022年涉农贷款余额较前一年增速为27.76%,2023年涉农贷款余额较前一年增速为25.45%,信贷稳中有增。


2.数字金融产品服务群体显著增长。涉农贷款授信客户总数137260户,较前一年增加17033户。如工商银行滁州分行截至2023年末,县域拓户6000余户个人客户,其中四分之一的客群开通了电子银行业务。农合经济体、涉农企业支持方面,相关涉农企业(主要是农合经济体)拓户350余户,进一步丰富了用户群体。


3.数字金融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农村公共服务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支撑。滁州各银行机构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助力普惠性乡村民生建设。一是赋能信贷产品。综合线下采集数据、社会化数据及行内数据,以手机银行以及开放渠道为入口,为符合条件的农村客户提供贷款服务,在线授信,自助用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不仅放款快速、用款便捷,客户在手机银行上可以随时办理。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为乡村居民带来了新的金融体验。二是赋能公共事业缴费。通过对政务数据、缴费单位资金数据、缴费系统业务数据的实时交互和分析,打造“云缴费”,为居民提供便捷化线上缴费服务,提升了生活缴费体验。三是赋能金融宣传。各银行通过线上App在乡村宣传服务理念、金融产品、服务模式等,帮助农民提高金融意识。四是赋能农村社会保障。以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为载体,推进农村地区民生服务一卡通创新应用,提供政策传导、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一体化服务,切实解决农村居民公共服务难的问题。五是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银行机构针对滁州实际情况,依托党建、强示范,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禀赋,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大力培育村级特色产业如绿色生态种养业、乡村旅游等,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打造种养加一体、产供销一体发展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壮大。


4.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下,各银行机构联合当地政府积极推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凤阳农商行积极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类项目、乡村绿色发展类项目等8类项目,梳理179个重点项目,对其中26个项目积极对接与信贷投放;明光农商行联合第三方科技公司,专门开发了客户信息采集录入系统,深入推进“整村授信”工作。邮储银行滁州分公司联合滁州市农业农村局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滁州市分公司制定了《关于印发实施“百千万工程”支持滁州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行动方案》。按照培育主体分布区域、产业类型、基础规模、发展需求等建立信息库和诉求清单,帮助经营主体解决各类金融问题。2023年打造6家中邮惠农农业产业化示范企业,105家中邮惠农示范农民合作社、830家中邮惠农示范家庭农场。

滁州皖东农村商业银行城南支行工作人员走访位于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袁庄村的养殖农场,实地了解鹅养殖和销售情况,并为经营者办理了“金农·农e贷”贷款授信8万元




存在的问题

1.数据资源方面的问题。现阶段,乡村振兴产品创新需要多方面的数据采集,但存在着有数不能用,有数不好用的现象,给银行业机构带来了一定阻碍。数据资源散落在众多政府部门或众多信息系统中,部分数据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涉及居民个人隐私、商业秘密,难以共享。同时,部分系统间没有统一接口,难以互联互通,数据资源相互割裂。如“谁的地谁在种”的问题,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高空观测到某个村实际种植农田的基本情况,但由于近年来农村年轻人员外出务工较多,土地多租用给别人去种,技术问题难以解决,需要对接政府相关平台,通过租赁数据综合评判。


2.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商业银行在面临农村无物理网点、服务半径较大、缺乏专项客户经理队伍的现状,金融下乡活动中乡村覆盖难以全面、农户需求挖掘难以深入,同时贷后管理中存在贷款资金流向难以精准监测的困难,在风险管理方面对精确把控“真需求、真用途”的挑战性较大。


3.产品操作方面的问题。个人线上信贷产品客户群体年龄普遍偏大,操作能力弱,出于银行服务范围及客户选择风险偏好等因素,对于数字金融产品,客户群体接受能力差。金融知识不足,乡村居民可能缺乏金融知识和教育,难以理解数字金融工具的使用和风险,这也是一个挑战。


4.商业可持续方面的问题。在农村地区口口相传仍为主要手段,目前个人线上信贷业务的开展仍然主要依靠网点多、网点覆盖面广、人熟地熟的优势,获客渠道与线下贷款业务获客渠道高度重叠。同时相较于城市,县乡地区收费单位规模有限且分布零散。商业银行分支行在营销服务和系统实施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项目收益有限,明显影响了业务拓展的积极性,拓展动力有待激发。


5.技术发展方面的问题。大型银行机构高度汇聚要素资源、易凭借雄厚实力形成规模优势;中小机构受技术、资金、人才等因素制约,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动力不足,可能导致各银行间“马太效应”进一步放大。




建议及展望

1.加快建立涉农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当前商业银行获取的涉农信息数据不全,且较为分散,难以准确全面掌握涉农企业、农户信息的问题,可通过建立涉农数字信息共享平台解决。需协调相关部门为金融农业产业信息统计提供全产业链的基础资料、地理定位、产值规模、产品流向等方面的准确信息。


2.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及拓展应用。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作用,鼓励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加强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高金融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和精准化水平,满足农村地区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领域,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丰富符合实际需求的乡村振兴金融产品体系,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融资需求。


3.强化数字金融产品风险管控。加强金融科技的监管和风控,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数据中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安全,提升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防止金融欺诈和违规行为。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推行服务点线下网格化、线上智能化风控体系建设。同时鼓励与省农担等之类的保险证券机构合作推出涉农信贷产品,更好地为数字金融产品风险做管控。


4.加强金融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农村地区的数字金融素养和参与度,增强农民对金融科技的信任和认同感,促进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加大对滁州市信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相关平台的宣传工作,让涉农企业和个人客户知道和认同平台,积极通过平台申请使用各银行的信贷产品,发挥平台的媒介作用。


5.完善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机制。鼓励商业银行与政府、电商平台、农业合作组织等合作,推广金融科技应用和数字金融工具的使用,更好地完善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例如,与农业电商平台合作,推广数字支付、电子商务贷款等服务,帮助乡村居民享受数字金融带来的便利和效益。同时,通过合作推广的方式,也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乡村居民更好地使用数字金融工具。


6.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整合新型农业主体以及涉农小微企业信息数据,针对农业企业,建议相关部门牵头整合农业小微企业的工商、税务、司法、征信等数据,以适当的方式向商业银行共享开放。并完善信用惩戒机制,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建议政府可以按照一定贴补比例标准对发放涉农信用贷款,特别是科技赋能的线上数字涉农贷款的银行进行贴息;同时建议出台涉农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抵补政策,调动银行发放相关线上数字信用贷款积极性,缓解不良贷款带来的压力。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8月下半月刊)


新媒体中心

主任 / 邝源

编辑 / 姚亮宇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

金融电子化
面向金融界科技人员、业务人员,在金融信息化建设中,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科技人员和业务人员提供交流的园地以及了解科技应用的窗口,为读者提供金融信息化发展最前沿的各类知识和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