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国人民银行锦州市分行 马晨钧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业正从信息化阶段迈向数字化阶段,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数据要素不仅包括客户信息、交易数据、市场趋势等,还包括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利用,可以从风险控制、信贷评估、客户画像到精准营销等各个方面给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对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劲动力。
治理数据要素的顶层架构
1.法律法规。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实施多部相关法律,旨在通过完善的法律框架为数据要素的采集、存储、使用等过程制定刚性底线。《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实施,其更多聚焦于网络安全视角,但也涉及数据安全的相关规定,提出分类分级管理个人信息和重要系统数据。2021年9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重点关注数据本身,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出发,以数据安全为第一要务,为数据的采集使用、发展治理、安全保护和开放共享制定了法律依据,是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同年1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则更侧重于微观层面,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数据主体权利和数据处理者义务,有效填补了数据立法中的空缺。
2.发展规划。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数据要素利用效率,充分释放潜能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课题。《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于2020年4月正式发布实施,其中首次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鼓励在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的同时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以此提高数据资源价值。作为指导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多次提及要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并明确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地位。2022年12月,《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外发布,该文件以安全可控的发展原则为基础,以数据流通为主要目标,对数据要素确权、共享流通交易以及收益分配等多方面搭建了基础框架,为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提供了政策指导和理论依据。在金融领域,数据要素影响意义更为重大,人民银行分别于2019年和2022年发布两期《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第一期规划重在立柱架梁,强调大力发展数据运用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建设关键基础设施;第二期规划重在数据赋能,提出通过建造绿色高可用数据中心等手段,深化数字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充分释放数据潜能,加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3.金融标准。上述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为数据要素释放潜能确立了监管底线,指明了发展前景,但由于其作为统领社会全局的纲领性文件,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普适性有余,针对性不足,金融标准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法宝。人民银行在2020年9月发布了《金融数据安全数据安全分级指南》,该标准根据数据可能造成的影响对象和范围来进行分级,并对定级规则和过程做出详细规定,逐渐成为金融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的通用标准。在此之后,人民银行先后发布《金融业数据能力建设指引》《金融大数据平台总体技术要求》《金融数据中心能力建设指引》等多项金融标准,这些标准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为金融业挖掘数据要素潜能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规范,减少金融机构间数据交流成本,提升数据要素使用效率,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要素驱动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体现
1.差异化精准营销。如今的金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资产规模、科技水平和人才储备等多方面都相形见绌,因此中小银行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其地方性、区域性优势,聚焦金融场景的细分领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小而美”的转型发展之路。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整合梳理数据资源,刻画用户画像,进行精准营销,挖掘潜在客户,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不同于大型银行的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
2.自动化风险评估。做好风险控制是银行经营信贷业务时永恒的主题,准确可信的评估则是做好风险把控的关键依据。中小银行在以往对于贷前评估这类工作更多依赖于人工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由于其工作人员数量本就有限,能够专职负责贷前风险评估的人力资源更加稀少,因此难以保证这项工作的深度和质量。而且中小银行自身拥有的客户数量不占优势,对于非本行客户的资金流动掌握不全,加剧了信息不对称效应,无形中增加了风险。在数字化时代,银行可以借助数据要素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自动化风险评估。通过对客户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实现快速、准确的信贷审批,该流程可以贯穿整个生命周期,降低信贷风险。同时,数据驱动的风险控制体系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风险,为银行的风险防范提供有力支持。
3.智能化决策支持。在宏观层面,数据要素也可以在决策方面为中小银行提供强大支持。通过构建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小银行能够实时获取、整合内外部海量数据资源,并利用先进的分析模型进行深度挖掘与洞察,从而实现对市场动态、客户行为、信贷风险等复杂业务场景的精准预测和高效决策。
中小银行应用数据要素现状
许多中小银行通过自主研发、与科技公司合作、购买第三方产品服务等方式推进转型进程,已经在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模型算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2服贸会“企业数字化转型论坛”评选发布了28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典案例,其中不乏中小银行的身影。锦州银行的“数字化锦州银行建设项目”被评选为优秀案例,在组织架构方面,锦州银行通过组建“一部两中心”(即金融科技部、数据中心和研发中心)来开展数字化转型;在基础设施方面,其新建成的大数据中心达到T3+级别,具有数据级双活和应用级双活架构,为上层业务系统的研发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数据应用方面,锦州银行开展数据治理工作,统一数据标准,分批入湖入仓,打磨数据中台,打造企业级指标管理体系,推动数据资产管理以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在第六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科技创新优秀案例评选中,辽宁农商行凭借其“基于大数据湖仓一体架构体系的研究”同时收获数据平台创新优秀案例和十大网络影响力优秀案例两项荣誉。辽宁农商行以其双活数据中心为硬件基础,应用存算分离的云原生技术框架,构建了统筹数据湖与数据仓库的分布式数据库基础平台。该平台以问题为导向,可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等多种数据类型,做到数据实时入库和实时查询,系统内不同用户可以共享数据,消除数据孤岛。由于辽宁农商行具有多级法人的特殊性,该平台支持多级法人的差异化应用,保证不同法人间数据隔离与分级下发,避免技术应用同质化,切实筑牢数据底座,高效助力数字化转型。
未来展望与建议
1.加大金融标准推广力度。为了更好地挖掘数据要素潜在价值,加速推动数据开放交流成为了数字经济的下一个风向标,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多项相关政策文件支持推动数据要素有序开放共享。对于银行机构而言,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但是在数据分级标准、重要数据定义等细分领域存在衔接不一致的情况,因此聚焦于金融业的金融标准成为填补这一空缺的关键所在。截至2023年末,人民银行制订发布的金融领域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105项,行业标准364项,为金融机构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提供基础性、统一性的标准体系。但相较于法律法规而言,金融标准化工作以监管部门的宣传倡导和金融机构的自觉执行为主,缺乏配套的强制措施。在今后金融标准化工作中,监管部门可以规定金融机构信息披露义务,同时建立配套的问责机制,确保金融标准实施不打折,做到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以规范化提升数字化水平。
2.统筹推进系统整合工作。中小银行受限于资产规模和地域因素的限制,在过去一段时期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更多借力于外部力量,因此在银行内部往往存在着大量的来自不同第三方厂商建设的系统。这些系统通常存在功能重复、年久失修、接口不通等问题,中小银行应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字资产盘点工作,摸清系统数量、开发技术、部署平台等关键信息,关停失效系统,合并功能重复或相似系统,对于功能必要但是技术落后的系统可以选用新技术重新开发,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增强系统间交互流畅性,为内部系统之间、内外机构之间数据的流动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通道。
3.推动金融领域数据资产入表。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据已成为与实物资产、金融资本同样重要的生产要素,应赋予其相匹配的权属确认与度量单位。财政部在这一领域提出明确指导,2023年8月印发了《企业数据资源相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提出将符合会计准则的数据资源确认为无形资产,并纳入资产负债表中统一管理,这也意味着数据从生产要素正式升级为能切实带来收益的经济资产。对于金融业监管部门来说,应尽快结合金融行业自身特性深化细化暂行规定中的相关要求,出台配套的政策文件,确保金融机构在进行该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应尽快建立数据资产管理制度,明确数据资产的采集、分类、计量、评估、处置等流程,在数据资产入表之前保证合规。其次,中小银行还应建立数据资产的价值评估体系,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数据模型,对数据资产的价值进行量化评估,为数据资产的入表提供科学依据。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8月下半月刊)
新媒体中心
主任 / 邝源
编辑 / 姚亮宇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