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昨天带着果宝在小区的广场上玩耍,她认识了一个新伙伴,一个比她大两岁左右的小女孩。
两个人一起玩滑梯、荡秋千、捉迷藏,玩的不亦乐乎。
过了一会,那个小姐姐突然说不玩了,要回家写作业了。果宝有点舍不得,提出来让她再玩一会儿,晚一点回家。
小姑娘犹豫了一下,然后坚定地说:
“我们约个时间再玩吧,我答应过妈妈到点要回家写作业,我必须要做到!”
果宝依依不舍地看着小姐姐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拉着我的手说:
“妈妈,我们回家做科学实验吧,南瓜哥哥的课程可能更新啦…”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教出来的,竟然可以拥有这么好的自律性。
拥有一个自律的孩子,是多少父母梦寐以求的事情。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自律,然而培养孩子的自律,是一项艰难的长期过程。
在培养孩子自律这条道路上,父母一定要注意这两点,一定要避开。
不断的唠叨、催促
教育是一件需要智慧的事情,如果父母意识不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当。
只凭自己的过往经验去管教孩子,那么只会让你和孩子之间产生隔膜,甚至将孩子越推越远。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哪一个优秀的孩子,是随随便便就能培养出来的。
莫言曾经说过: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教育孩子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智慧。
然而生活中,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能够给予足够的爱,却不能给到足够的耐心。
当孩子自己吃饭弄脏了衣服,或者做事情手脚缓慢的时候,在一旁的你会不断地催促和训斥。
当孩子早上起不了床,或者晚上作业写到很晚的时候,你又会对孩子不停地抱怨和唠叨。
记得有一次带果宝去学舞蹈课,我怕路上堵车,不停地催促着她快点穿衣服,我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抱怨着她。
过了一会,听到“砰”的一声巨响,椅子被推到在地上,她站在一边噘着嘴瞪着我说:
“妈妈,你别说了,我都听腻了。”
“我已经在穿衣服了,你还想怎么样啊?”
孩子说得很对,头一次把我震住了,她已经在穿衣服了,我还想怎么样啊!
无非就是让她穿快一点,为何我没有提前5分钟让她准备穿衣服呢?
有时候,我们做父母的不停地唠叨、催促,本质上是想让孩子快一点;
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并不是孩子的磨蹭,而是我们太心急了呢?
果宝不是那种凡事都需要催促的孩子,只是她做起事情来总是那么慢悠悠的。
从那一件事情之后,我再也没有催促她,遇到事情,我总会提前几分钟提醒她,让她有足够的时间去从容的自己完成。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说过这样一句话: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
你没有办法强求,过分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
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本来就跟大人不一样,他们吃饭比成人慢、洗漱比我们慢...
这真的不是孩子在故意磨蹭,而是他们的能力就仅此而已。
判定孩子是否磨蹭,不应该以家长的节奏为标准,真正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同龄孩子的速度。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一个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当孩子有了抵触心理,他就会故意跟你对着干,想要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那就太难了。
严格的管控、逼迫
孩子需要教育,这一点很多父母都在无形中达成了共识。
家庭教育中,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
一是散养孩子,给孩子的自由过了头,溺爱他、纵容他;
二是管的太严,长期管控和逼迫,让孩子变成了只会学习的机器。
这两种做法,无论哪一种都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哲学家弗洛姆说:“如果没有尊重,爱就很容易堕落为统治和占有。”
孩子再小,也是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尊重。
好的教育,不是教育孩子争第一,而是唤醒他内心的“种子”;
只有他的内驱力被激活,孩子才能真正养成自律的习惯。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破壳才是成长。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与其用外力推着他走,不如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内在的力量远比外在的力量更强大。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划分了五个层次: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唤醒孩子学习内在驱动力的前提是,先满足底层的需要。
孩子需要什么?前三个需求基本都能实现,后面两个需要父母用心引导,才能实现。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
父母经常吵架,交流全靠吼,自己经常受到批评、指责,甚至打骂,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会有学习的动力吗?
孩子自律的基础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当一个孩子满足了底层的需求之后,才会向“自我实现”去追求。
这个时候他根本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而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他会认为学习本身是一种乐趣,孩子的内驱力被“激活”之后,他才有力量去克服惰性,约束自己的行为,慢慢形成自律。
因此,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支持他,理解他,关心他,爱护他,鼓励他...
这些本就是父母的本能,也是作为父母最应该做的事。
同时,我们还要做到不能把孩子管得太紧,给他充分自由的空间;
尊重他的想法和感受,有事商量着来,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做的更好。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只有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的热情,他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律。
*来源:每日蒙台梭利(ID:montessori-daily),蒙台梭利成长交流平台,一个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