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见来//故土情深(上篇)

文摘   2024-11-07 06:08   湖南  

故土情深(上篇)

作者/秦见来

(一)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日清晨,我领俩小儿,偕妹、妹婿搭乘内弟卓的尼桑面包车,归故里衡东祭扫父墓。

父亲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外执教,难得返乡。我年幼时,曾随父母回乡数次,旅途辛劳,仍未忘怀。如今故乡亲戚尚有小舅妈、姑舅表兄弟等,因家父早逝,母亲于九年前辞世,我和妹妹再很少回乡。七年前,我偕内人携二子自岳阳搭乘绿皮火车至衡山站,转乘出租汽车抵达村口,已觉便捷。如今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五小时即达,深感九年间交通飞跃发展,给百姓生活带来莫大便利。

我坐在汽车前排,视野开阔,公路左侧是一人多高的绿色灌木带,绵延不断。右侧田野村庄,袅袅炊烟,一闪而过,远处群山起伏连绵。我见青山依旧,碧云如故,触景生情,追思父辈昔日生活之艰辛、抚育儿女之辛劳,心中不禁凄然神伤。年少时随父亲归乡情景,一幕幕浮现于眼前。

八岁那年暑假,父亲第一次带我回乡。那天深夜,我们早早起身,登上一列站站都停的慢车,十几小时后才到站,下车已是下午四点钟。父亲牵着我的手,沿着一条被人、牛、独轮车碾出的山路缓缓前行,红泥路面夹杂着一些碎石,山坡上稀稀落落几簇野草,疏疏散散几株小树。天气不热,山风微拂,带着一丝凉意。行约一小时,父子俩已汗透衣衫。父亲领我至一户农家讨水解渴,农妇从水缸中舀起一瓢水递给父亲。父亲道谢后将水递与我,我稍稍迟疑,接过瓢饮了几口,水凉沁心,带着淡淡的甜味。父亲接过瓢,将剩水一饮而尽。后来方知,乡民生活艰苦,买不起茶杯,但民风淳朴,不论亲疏远近,皆用同一水瓢饮水。

父亲问女主人,此地离我们老家所在村庄还有多远,她答道,大约七、八里。我们又行了一段路,迎面坡上走下一位戴破草帽、推独轮车老者。父亲上前询问路程,老者停下车,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指着前方说:“不远了,大概十五里。”我听此言,路竟愈行愈长,顿时双腿发软。父亲疑惑地问:“我们是不是走错了路?”老者忙答:“没有没有,从火车站来,只有这一条道。”

我疲惫地跟在父亲身后。他几次停下,要揹我前行,都被我婉言谢绝。倒非因我体恤父亲劳累,而是年少心高,不愿示弱。父亲一路又问了几人,有人答“七、八里”,有人说“四、五里”,众人所答,各不相同。从那时起我便明白,乡人对里程的概念,因人而异。

我快精疲力尽时,终于抵达了故乡,原来我除了两个舅舅、两位姑妈外,还有几位堂叔。他们得知消息,纷纷出来迎接。令人意外的是,有些成年人竟叫我“叔叔”或“舅舅”,而几位孩童更喊我“爷爷”。地位骤然抬升,令我倍感欣喜,亲人们的热情即刻消解了旅途的疲惫。

彼时,父亲的小婶娘尚在世,我们尚未迈入她家,她早已小脚生风迎至门外,点燃一挂鞭炮,满布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烟雾缭绕中,我初次体会到城市生活中从未感受过的温馨亲情。

那几日,我随父亲走东家串西家。故乡的油炸豆腐,香嫩可口,井水泡的米酒,清凉甘甜。乡音虽难懂,我一开口,小孩们便哄堂大笑;而父亲的同辈对他的关怀备至,晚辈对他敬爱有加,亲人们的热情质朴,悄然在我幼小心灵上烙下了故土亲情的深刻印记。

父亲本家侄儿是当地一所小学的校长,他陪父亲在水库旁散步,两人并肩而行,聊了足足两个小时。我跟在后面,侧耳倾听他们的谈话,许多内容并不太明白,但他对父亲在解放前担任校长时给予的教诲和关怀充满感激之情,让我为拥有这样的父亲倍感自豪和满足。

在老家住了几日,返程岳阳时,大姑妈嘱咐她的小儿子春生送我们去火车站。那时刚二十出头的春生,穿着草鞋,一路揹着我前行。临上车前,父亲将两块钱塞给春生,叮嘱他买双鞋穿,春生连连推辞,终究难以拒绝,才勉强收下。他眼角微湿,面带感激,追着缓缓启动的火车挥手告别那幕,恍若昨日。

一九六二年初,我随父亲再次回到家乡,故乡的长辈们已苍老了许多。曾经健朗和蔼的两位姑父,却因饥荒相继长眠在各自屋后的小小坟堆之中。

      彼时,乡亲们历经磨难,生活才刚有些起色。家乡虽盛产茶油,百姓却连油星子也难得一见。小姑妈特意为我和父亲煮了两个荷包蛋,无油可加,只能撒些胡椒。她执意将蛋汤端给我们,浮肿的脸上带着深深的歉意,那一幕至今仍深深印在我脑海,从未褪色分毫。

小姑妈是我父亲的小姐姐,比他年长八岁,十八岁才出嫁,姐弟情深,父亲离家后,小姑妈始终挂念着我父亲。每次老家有人来探望,她都会捎给父亲两双亲手缝制的布鞋,鞋底又厚又硬,母亲对她的手艺总是赞不绝口。父亲每年都会寄钱回老家,主要用来接济他的两位姐姐和我母亲的两位弟弟。父母对于亲人和朋友,关爱备至,持身谦逊不彰,其德行如春风化雨,日夕濡染于我,渐成我心中准则,行事方圆,至今深刻影响着我的为人。

七十年代中期,小姑妈不幸中风,父亲为她四处寻医,购置名贵药材,多次寄给她,尽心尽力。可惜,她最终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全靠孝顺的儿子和媳妇十几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父亲于八零年因劳累过度去世,家人却将此事瞒了小姑妈七、八年。父亲去世后,我曾两次代表母亲去看望她,也不敢提及父亲的离世。每当小姑妈问起:“为什么你舅舅这么久没有来信?”她的儿子和媳妇只能安慰道:“舅舅出国了,现在太忙,没时间写信,回国后一定会来看您。”可怜的小姑妈直到最后都未明白,那个朝思暮想的弟弟早已阴阳两隔。唉……

“爸爸,你怎么了?”小儿子的问候把我从长叹声中惊醒。我转身看着满脸关切的孩子,微微一笑:“没什么,刚刚做了一个梦。”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我已为人父多年。过去,父母将我与家乡紧紧相连,而现在,我带着孩子们再次来到这里,让他们知道根源何在,以后能够饮水思源,不忘忠孝之道。

孩子们第一次来老家是七年前,我、妻子和我妹妹一道坐火车来的。在衡山站下车后,我们被一群拉生意的出租车司机围着。我随便挑了一人,小伙子三十多岁,圆脸俊目。他把我们送到我表兄裤生家门口,一路辛苦,毫无怨言。我多给他十块钱,小伙子竟然不受,还说:“你果实做嘛尬(你这是做什么)”我对他说,一路上把你辛苦了,聊表一点心意而已。他说“不醒,不醒。我哇搭五溪块,就溪五溪块。(不行不行,我说了五十块就是五十块。)”坚持不受,最后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妻子对此深有感触,当天入睡前又对我提起此事:“在如今这个年代,能见到如此言而有信、至诚之人,真是难得。”我高兴地点头附和:“确实如此,一方山水一方人,我们老家,民风敦厚质朴,世代相传,今日见之,果然名不虚传。这让我想起一件事,三十年前,我表哥在大庆油田工作的姐姐的资助和村民们的帮助下,建起了一座两层的泥砖楼房。由于资金不足,大门没有门板,他竟然敞着门睡觉十几年。对于住在钢窗铁门里的城市人来说,这种夜不闭户的事简直是天方夜谭。”妻子从无耐心听我自吹自擂,今日天赐良机,我岂可轻易放过,于是话锋一转,接着说:“嗨,亲爱的,我今天才意识到,当年你的决定是多么伟大。”

妻子还在感动之中,听我此句,颇为困惑,问道:“什么意思?”

“你是O型血,俗话说,O型血的人勇敢果断、善于决策。那么,到目前为止,你觉得自己一生中做出的最明智的决定是什么?”我反问道。

“这还用说,当然是出外深造和工作。”妻子有点不耐烦了。

“嘿嘿,以我拙见,你最令人佩服的伟大决定,就是当日力排众议,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胸怀坦荡、忠厚老实的山里人的后代作为终身依靠。”

此时,眼前浮现出妻子察觉落入我圈套时那一抹鄙夷的神情,令我不禁莞尔而笑。

汽车正以一百二十公里时速疾驰,一小时后经过交费站,转入乡道。今乡中大道小路四通八达,往昔一片片茂林修竹环绕着的老村庄,已日渐荒芜,取而代之的是紧邻公路两侧、笼罩在汽车扬起的尘埃之中,一栋挨着一栋的红砖小楼。楼舍第一层多辟商铺,然虽商贾众多,市面十分冷清,乡人聚其中,多以麻将为戏。岁月流移,乡民渐富,然昔日故乡之温馨,却渐渐消散了。

(二)

下车后,我首先要见表哥裤生。他是我大舅的儿子,大舅早逝,裤生幼时曾与我母亲共同生活过几年,因此他与我家最为亲近。母亲在世时,每年他乘火车来我家一两次,带些家乡的干辣椒、鸡蛋和母鸡等特产。临别时,母亲给他几包衣物和一些钱。八十年代末,母亲找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学校领导,让他们安排裤生的两个儿子在学校做了几年临时工。前几年他大儿子不幸病逝,为了生活,大媳妇满姬改嫁给同村的一男子。小儿子检保在广东打工,最近几天回乡休息。虽然今日农村不及城市繁华,但几乎人人都有手机,裤生家亦不例外,这让我颇为惊讶。

因我们出门较早,一路顺风,没有考虑在路上用餐。大约离裤生家半小时车程时,我妹妹打电话告知裤生的儿子检保,让他转告他父亲,我们要去他家吃午饭,共有六人,大概半小时后到,言下之意希望他们现在开始做饭。我妹妹用词过于简练,未能考虑这位三十六岁表侄的理解力和办事能力,待我们一行人抵达裤生家门口时,家中冷冷清清。裤生见我们,第一句话便问:“你们还没有吃饭吧?

我妹答道:"当然没有。检保没有告诉你,我们马上要到?"

“没有,没有,你们跟我去满姬家,要她做饭。”

我们跟在裤生后面。我妹见我两儿子有气无力,掉在队伍后面,便过去问他们饿不饿。孩子们不懂客气,直言道:“姑姑,我们好饿了。”疼爱侄儿的姑姑闻言,轻叹一声,随即面露不悦之色,跟我说:“这个捡保,当年在城里打工,我妈妈对他如同自己的亲孙子,百般照顾,万般疼爱。如今这点小事也靠不住,真是一点都不懂事。”

我安慰她道:“这叫没关系,让孩子饿饿也好,对他们是个锻炼。”

“什么年代了,还时兴他们一人配个手机是干嘛用的。” 我妹说完,不等我答话,走上前去,与裤生并肩同行。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秦见来 湖南衡东人,岳阳一中 67 届初中毕业生,已退休。既无不良嗜好,也没有多少爱好,偶尔阅读点古典文学作品,以寄怀古之幽情。

编审:蒋正亚    公众号管理:严小平

巴陵老街故事
本公众号目的:挖掘整理巴陵老街故事,传承再现巴陵文化,扩大文学艺术交流,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本公众号以此为交流平台,聚集巴陵各路精英人士,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