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讲坛第73讲| 胡秋蕾主讲“弃妇和闺怨:中国文学的女性话语传统 ”

文摘   2024-11-26 18:01   广东  



11月22日上午,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于海琴六号A631会议室举办前沿讲坛第71讲,讲座主题为“弃妇和闺怨:中国文学的女性话语传统本次讲座由美国纽约城市大学胡秋蕾客座教授主讲,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叶跃武副研究员主持,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陈佳妮副教授、王治田助理教授与谈。


主讲人:胡秋蕾教授

主持人:叶跃武副研究员

与谈人:陈佳妮副教授

与谈人:王治田助理教授


滑动查看更多


讲座伊始,胡教授简要介绍了近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的女性话语研究发展概况,她认为,这一研究领域中,女性文学话语的既定传统和规范如何形成是一个值得深究的根本性问题。胡教授撰写的专著《弃妇与闺怨:早期中古文学中女性话语的构建》(Abandoned Women and Boudoir Resent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eminine Voice in Early Medieval Chinese Literature)便聚焦早期中古文学史中女性话语传统被接受、认可和经典化的几个关键时刻。本次讲座围绕此书中对“采桑女”这一文学形象的解读展开。

(讲座现场)




鉴于大多数现存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多出自男性文人之手,难以从中辨识女性真实的文学表达与被男性文人建构的女性话语,胡教授将女性作者的真实文学表达划归为“女性自主话语”(female voice),同时以“女性话语”(feminine voice)指称男性通过代言写作创造出的女性文学表达,提示后世读者应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女性情感书写的建构性。

胡教授对比分析了“采桑女”这一文学形象在三世纪前后的书写差异,从个案研究出发探析男性文人为女性代言的传统如何确立,主导的凝视模式如何从情欲凝视转为共情凝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文人的书写视角发生了转变,但她们只是由单一的情欲符号变成了更丰富的符号载体,承载着理念、情感或理想,包括“男女君臣之喻”等更为宏阔的象征内涵。更引人深思的是,早期作品中那些独立大胆的女性形象,也随着这一文学传统的确立,逐渐被改造成温顺的贞女和贤妻形象,以便于作家借此寄托个人情感。




互动环节(拼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同学们就女性情谊的书写传统、建安时期诗歌的生成过程等话题与老师们展开热烈交流。胡秋蕾教授和陈佳妮副教授都建议同学们跳脱出“知人论世”的单一分析路径,以更开阔的思路观照文本的生成语境,充分理解特定文学传统产生的复杂性。讲座在师生意犹未尽的对话中圆满落幕。




文案:张静怡

摄影:俞子悦

排版:万欣宜

值班编辑:杨进怡

 

初审:王颜玉

审核:贾智 沈锐 

审定发布:郑哲

 

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点击下方 关注我们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