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3日上午,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汉字汉语与域外文献”研究生国际夏令营课程讲座“汉外对音与印欧语相关材料”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6号A631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刘祥柏研究员主讲,中文系(珠海)的贾智副教授主持。
主持人:刘祥柏研究员
主持人:贾智副教授
梵汉对音是汉外对音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座伊始,刘祥柏研究员就梵汉对音的数据库展开讨论,指出早期的梵汉对音材料由于材料本身的局限性,难以做成数据库。相比中国古代文献常以实体形式得到流传,印度的梵文文献多依靠将文献编写成便于记诵的形式口耳相传。多旱季、雨季的气候也不利于梵文文献在印度的保存。印欧语相关材料除了印度方面相关的材料外,还包括其它的印欧语材料。海禁废弛之后,中国的广州、厦门、宁波、珠海、澳门等城市都较早与西方产生接触,中国方言在东西方交流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值得学者们予以关注。刘祥柏研究员以“大三巴”名字的由来为例,说明追溯三四百年前欧洲和亚洲的接触过程,可以帮助破解一些人名、地名的音译历程。
随后,刘祥柏研究员指出了对音的常见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强调对汉外对音的研究必须考虑目标语和源头语的历时变化和地区差异,明确目标语和源头语各自的时代和地域,以防止信息的损耗。
讲座现场
紧接着,刘祥柏研究员向与会师生分享了涉及梵汉对音的一些常见材料。首先是由唐代译经师义净编写的《梵语千字文》。刘祥柏研究员介绍了其中包括“二合”“三合”等对音体例,以“天”“地”“日”“月”等汉字为例具体阐释该书严谨的对音方式。《汉满蒙藏四体合璧大藏全咒》一书对语音的要求则更加严格,力求反映佛经原文的面貌,明确了用哪个汉字对译哪个梵文,在梵汉对音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梵汉般若心经异本集》《西字奇迹》《汉文经纬》《汉文简要》《广东省土话字汇》《华语启蒙》《福建方言字典》《英语集全》等文献也都是研究汉外对音可供参考的重要材料。
发言人朱雯玉
发言人徐有声
接触汉外材料有诸多值得注意的要点。在最后,刘祥柏研究员针对该问题作出三方面的总结。一是要对汉外对音材料做好地域区分,明确源头语和目标语材料是属于哪个地区的语言;二是做好历史区分,明确源头语和目标语材料的时代归属;三是注意音值和音位问题。
在讲座的尾声,贾智副教授指出本次讲座在研究梵汉对音、印欧语相关文献上给师生们带来的启发。打开眼界、重视文献材料将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展开对语言接触的研究。在座的同学们也就梵汉对音的个案分析、对音体例等问题与刘祥柏研究员进行了讨论。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文案、图片:黄晓雪
排版:邬宜霏
值班编辑:梁嘉琪
初审:王颜玉
审核:贾智 沈锐
审定发布:郑哲
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点击下方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