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校团委公布2024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暨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典型,我系古“偶”新韵——木偶戏“双创”焕新高州非遗名片实践团荣获校级优秀团队,中文系(珠海)获优秀组织单位,系团委书记、党政专职辅导员王颜玉获优秀指导老师、张静怡获优秀学生。让我一起回顾团队的实践之路和成长收获吧~
2024年的夏天
中文系(珠海)组建
古“偶”新韵——木偶戏“双创”焕新高州非遗名片实践团在一段段高州木偶戏里
邂逅历史的刻度、文化的年轮
点击图片可跳转→《木偶戏起承古韵,根脉相续焕新生》
点击图片可跳转→《匠心传承古偶艺!中文系(珠海)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赴高州贡献青春力量!》
在调研走访、史料梳理、深入访谈过程中
突击队队员深入了解了这一文化瑰宝的历史渊源
并开始结合学科特色和戏剧史视角
从巫与史、祭与教、俗与雅等角度
系统梳理木偶戏发展、流变脉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突击队原创视频:“高州木偶:聊赠一枝春”
突击队原创视频:“如果和高州木偶一起演绎冼夫人”
将木偶戏引入不同的艺术和传播形式,接地气、聚人气。
团队原创出品纪录片《古偶新韵:传承与新生》
目前我系已推出
《古偶新韵:传承与新生》专题纪录片1个、
“木偶×国风”系列短视频5
、“木偶×粤语谐音梗”系列短视频2个
突击队非遗传承之路日常vlog6支
作品已在全平台阅读量突破10万+
被茂名共青团、高州共青团广泛转发。
点击图片可跳转→《听说这届年轻人爱上了高州非遗》
期待在未来以线上流量反哺线下
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高州木偶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助力擦亮历史文化名片!
此外,团队指导老师在本项目调研报告的基础上
形成决策咨询报告1份
力争形成传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的高州方案。
22级本科生张静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一类民间曲艺,和伙伴们集思广益探索非遗的活态传承新路,这次的“百千万工程”实践活动对一个爱好戏曲的年轻人而言无疑是令人兴奋的。比照前期梳理的文献与人物专访收获的素材,我对“传统”与“新潮”、“写实”与“写意”等概念的内涵及建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知;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背景与短视频传播规律,和同伴们尝试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木偶戏题材传播作品,习得了不少新媒体传播策略和作品制作技能。在高州之行中,我受到了采、写、编、演、制的全面锻炼,收获满满!21级本科生李丽兴:此次高州木偶戏传承活动让我们亲身体验到非遗木偶戏的魅力。本以为呆滞僵硬的木偶,却在非遗传承师傅手中具备生命力,随着粤曲翩翩起舞。在为木偶拍摄短视频的过程中,我们愈发觉得木偶是有灵性的,每一个木偶仿佛凝聚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在舞台上演绎着各色生命体验。此次百千万工程,让我们团队获得机会探索创新和传统的结合,如何将新颖的短视频与传统的木偶这两类看似异质的事物结合,是我们攻克的重要难题。当我们制作出成果后,每位成员心中都有强烈的自豪感,对木偶戏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满满的自信心。21级本科生梁春怡:在白天实地探访、晚上头脑风暴的日子中,我的专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高州木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有了更切实的参与感,对个体在文化传承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和责任也有了更深的体会。文化的传承并非仅仅是过往岁月的封存与展示,它更呼唤着创新与创造的力量,寻找与现代社会、青春脉搏的共鸣。而这也是我们中文人努力的方向。21级本科生陈丹阳:在参与“古偶新韵”高州木偶戏主题表情包项目的过程中,我作为表情包小组的组长,深刻体会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数字表达融合的魅力。从最初的调研到最终成品上线微信表情商店,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我们深入了解了高州木偶戏的历史背景及其制作工艺,被木偶艺人们那份匠心独运所感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将这份传统文化以更加贴近年轻人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创作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表情包。这不仅需要对原有文化有深入的理解,还考验着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最令人振奋的是看到这些承载着厚重文化记忆的表情包受到了广泛喜爱,证明了古老的艺术形式完全可以在当代找到新的生命力。这次经历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沟通协调、激发团队潜能,并且让我认识到传承与创新并重的重要性。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在保护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更多贡献。23级本科生刘佳宇:从剧本唱腔到情态身段,从台前到幕后,我们在高州这片土地与木偶戏结缘。这趟以创新传承发展为核心的行动带给我颇多感悟,在实地采访木偶戏的发展现况,亲手舞动起木偶后,我才确切地了解其中沉重与困厄,网上的种种资料抵不过一次近距离的触摸与共情;当我真正看到、触摸到一个处于繁华边缘的文化生命时,脑中所有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抽象概念开始逐步具象化,这次实践让我不再以旁观者的角度继续围观呼号,而是以参与者的心态融入其中;采访专稿、纪录片等是我们这个参与者团体对此次行动的答卷,而实地调查体悟与团队合作则是我在此次行动中的最大收获。22级本科生龚楚婷:回想起这一次百千万工程实践,我非常的感动。这是我第一次作为组长去协调团队工作,去策划视频的脚本,去和这么多有激情的同学一起探讨进步。虽然我的工作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同学和老师们都热心的包容我,帮助我,让我一步一步知道该怎么去做,怎么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这一路走来不免劳累,我经历过半夜极速更改课件,经历过凌晨和朋友一起剪视频,也经历过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可是我也看到这些努力在一点一点凝聚汇集成一股力量。我看到孩子们在课上求知若渴的眼神,听到高州木偶戏传承人的真挚感谢,看到互联网动能逐渐汇入高州木偶戏。我感到非常的欣慰,这不仅是我的成长,更是高州木偶戏对外宣传的成长。一路走来,不虚此行。21级本科生李卓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们真正进入高州,踏进木偶传习所,实地观看、操作木偶戏,亲自实践了前期策划后,我才发现头脑风暴出来的种种点子,都只是“纸上谈兵”,诸多不足之处是没有进行实践就无法发现的。而且,作为整体行动的策划与统筹,我面临的困难不少,我也一直在思考怎样高效地沟通并解决问题,而这些思考与行动也是我在本次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最大收获。我充分认识到沟通是一座横跨多方的桥梁,只有保持沟通才能增进理解,促进合作。22级本科生赵若冰:从策划时确定的“高州木偶活化”这一活动主线再到后来的实地调研和一系列活动成果产出,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合作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和幸福的,“木偶+”的转化方式也让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非遗文化生生不息。文心课堂、实地调研和创意活化木偶戏等活动既是第二课堂的生动实践,也是中文学子应用专业知识为区域发展做出的一份努力。22级本科生郑日宜:“传承”与“创新”,既是文珠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本次实践最闪耀的名片与最贴切的注脚,也是文珠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勇敢的尝试和最有力的行动。传承,在于一次次拜访,一场场深谈,文珠人通过与木偶戏传承人的深入接触,势要将高州木偶戏的文化魅力与传承困境传播出去;创新,在于一次次头脑风暴,一系列作品产出,文珠人兼具青年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弄潮儿敢想敢做的行动力,产出了一系列短视频、表情包等利于新媒体传播的作品,在实践中夯实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在行动中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这是文珠人的成长机遇,也是文珠人的时代使命。21级本科生苏毓莹:“匠心传承古偶艺”百千万工程实践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与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岭南文化的魅力与内涵、更加坚定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其中我最大的感触是要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从零开始的剪辑学习以及短视频产出的全流程,从灵感的闪现到脚本的撰写,从素材的精心拍摄到后期的剪辑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我们不断尝试新的剪辑手法与特效、不断探索新的创意与表达方式,最终呈现出了多部优秀的作品。同时也让我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秉承这种匠心精神、勇于探索与创新、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1级本科生岳莎:“突击”这个词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我们带着任务和期许闯入一片陌生的土地,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热切地希望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撞个满怀。在短短两天半做出一篇篇专访推送和近二十条的视频,用4台相机和每个人都手机拍下100多G的素材,走过各个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来了解历史文化的沉淀。高强度地输入知识和产出成果,能否会让这项慢慢隐出大众视野的非遗文化——高州木偶戏重新被看到呢?哪怕只是人们滑手机、刷视频的一个瞬间呢?一个小小的可能也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和动力。我相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高州木偶戏,不仅属于高州、属于粤西,更属于中国、属于世界。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高州木偶戏将会以更加灿烂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古偶新韵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在路上
我们期待持续发掘非遗
特色化、传统化、民间化、个性化的美学价值
深挖木偶戏传统与现代融合
历史与情感交织的
精神内涵和集体记忆
从高州独有的社会文化系统出发
一起发现高州木偶的
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文化之美
加强非遗活态保护与传承
继续奏响创新乐章
让非遗历久弥新、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