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晚,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与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共同举办的“跨学科研究系列讲座”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六号A631会议室召开,主题为“‘当代文学经典化’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本次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赵勇教授主讲,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魏朝勇教授主持,并邀请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胡星灿副教授和高静博士后作为与谈嘉宾。本次讲座活动的联络人为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贾智副教授。
主讲人:赵勇教授
主持人:魏朝勇教授
与谈人:胡星灿副教授
与谈人:高静博士后
讲座伊始,赵勇教授就明确了“当代文学经典化”的时间范围。中国当代文学从1949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而“当代文学经典化”主要针对1990年代以来的文学。
紧接着,赵勇教授以“当代文学高度说”和“顾彬现象”为切入点,说明当代文学经典化过程中对文学经典和当代文学的评价问题。2009年陈晓明教授发表的《中国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文引发了中国学界的争议,反映了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评估的焦虑。而德国汉学家顾彬全面否定了中国当代文学,亦引发了中国学界的批评与反批评之声。赵勇教授指出,顾彬的观点否定了当代文学的研究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代文学经典化的步伐。
(讲座现场)
那么,该如何正确看待“当代文学经典化”呢?赵勇教授表示,当代文学经典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批评家在文学经典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狼图腾》和》《废都》为例,赵勇教授指出,文学批评背后的资本运作影响了当代文学经典的建构。同时,批评家与作家的微妙关系、批评家对文化资本的争夺也造成了当代文学经典化的困境。
讲座尾声,赵勇教授一方面肯定了当代文学经典化的必要,另一方面强调要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与否定。
(参会者与赵勇教授展开交流)
互动环节中,主持人和与谈嘉宾们对赵勇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赞赏和感谢,并与赵教授展开了深入讨论。胡星灿副教授就普通读者如何判断权威批评家话语进行交流;高静博士后从当代文学及其改编电影经典化进程的错位提出思考;在场的同学也就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的共同标准、西方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案:郭丽敏
摄影:查干巴依尔
排版:吴泽纯
值班编辑:杨思敏
初审:王颜玉
审核:贾智 沈锐
审定发布:郑哲
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点击下方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