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了高中办学的问题,今天就有校长愁眉苦脸和我探讨民办初中怎么办,在他们当地,原本热门优质的民办初中,招生越来越不香了。怎么回事?怎么办?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中小学之间的竞争态势已经悄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从诸侯林立的“春秋”迈入了集团整合的“战国”。
标志性事件是今年春天高中禁止跨区域招生和焦点访谈曝光小升初“点招”。
中小学的竞争表现是出口,看谁升学好,实质的较量在于入口,优质生源的争夺。
过去四十年,这一争夺呈现出典型的“春秋”特征——一片混战,各显神通。以高中为龙头,以本校初中部、小学部、自己的公参民学校和校外培训合作机构再加上中考为阵地,从幼升小、小升初到初升高全链条激烈竞争。
物极必反,导致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双减,政策发生了巨大改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中考省级统筹,分数普遍偏高,不好掐尖;优质高中招生名额百分之五十以上分配到普通初中;“双减”政策斩断与校外培训、竞赛考级的挂钩;公参民学校要么转为公办要么脱钩转为民办。这些举措让传统的生源争夺模式失效,一个时代终结。
但争夺优质生源的念想是没有变的,一种崭新的竞争格局应运而生,“战国时代”到来。集团化办学是载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旗帜。高中名校跑马圈地,通过集团化办学、结对、组团帮扶、托管等方式,构建起庞大的教育集团,获得生源基地,这个逻辑也很简单,谁的生源多,谁能筛出来的优质生源就多。而普通学校,则纷纷寻求“大树底下好乘凉”,通过加入名校教育集团,畅通升学渠道,获得自己的发展。
这一模式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旗帜,强调贯通培养、长链条培养,甚至大学中小学一体化,实现集团众多学校内部对于优质生源的筛选和培养。
回到开头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新的政策引导下,传统优质民办初中在新格局中已经丧失了为优质高中输送优质生源的优势,所以从入口上也就不香了。
以上仅代表肤浅的个人分析,中小学是否是如此变局,如果是如此变局,民办学校怎么应对,请各位同仁在评论区留言。(作者:马学雷,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监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