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众号《玉述岩土》“难以理解的岩土专家行为”一文的答问

文摘   2024-12-31 21:12   重庆  

2024年12月28日公众号《玉述岩土》推出的“难以理解的岩土专家行为”一文受到较多关注,一些朋友提出了问题或发表了看法,今集中回应如下:

1.阅读公众号《玉述岩土》的文章需要再仔细一些,有的问题在文中已经回答了。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没有展开说明,是因为公众号《玉述岩土》以前的多篇文章介绍过了,跟踪公众号《玉述岩土》动态对阅读理解益处明显。如果把《边坡规范修改建议》一书和公众号《玉述岩土》关于边坡治理方面的文章结合起来研读,效果更佳。

2.一位朋友说:岩体有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搞不明白为啥偏要把内摩擦角去掉,弄个等效内摩擦角出来。既然大家都这样做,就当成游戏规则来理解了。

答:的确,岩体有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而且岩体粘聚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比土体高得多。当年弄个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出来,是为了使抗滑稳定的较高较陡岩质边坡能得到治理。初衷是好的,治理也是需要的。但道理上讲不通,自己写勘察设计文件时无法自圆其说,向业主等他人也无法解释,而且破裂角、等效内摩擦角或由此计算的所谓主动岩石压力与坡率允许值之间常发生矛盾。这样的游戏规则让勘察设计人的尊严和荣誉受损,在有替代方法之前只能暂时忍受。采用静止压力修正法就不一样了,同样可算得支护荷载,但支护的性质是防范拉裂变形,荷载的性质是变形荷载,避免了变形破坏方式和抗滑稳定性评价上的矛盾;这个荷载小于静止压力,与由岩体等效内摩擦角算得的所谓主动岩石压力大体相当,但避免了破裂角、等效内摩擦角或由此计算的视为主动岩石压力与坡率允许值之间的矛盾。

3.一位朋友说:请问这个40多米的边坡实际是如何处理的?

答:听说业主最终没有采用勘察设计文件,就放了一点坡,然后喷射混凝土。如我文章所言,勘察设计不能由碰运气、赌一把的想法,正常的治理是需要的,但原勘察设计文件执行国标《边坡规范》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法体现出来的沿滑裂面发生滑动的判断是错误的,同时,因执行国标《边坡规范》带来的岩体类别过低也导致支护范围过大。

4.一位朋友说:岩体粘聚力取值范围相差太大,有些几十kPa就可以了。有些工程粘聚力甚至取到了MPa. 问了一些评审专家,他们也没有特别明确的解释。

答:岩体粘聚力取值范围相差很大是必然的,因为它与岩体完整程度有很大关系,也与岩石粘聚力有很大关系,两者变化都很大。目前工程上一般的做法是根据岩体完整程度由岩石粘聚力进行折减,折减系数根据岩体完整程度确定。一般都取得相当保守,对完整、较完整和较破碎岩体为岩石粘聚力的0.2~0.4倍,对破碎较破碎就取得更低。完整、较完整和较破碎岩体粘聚力远高于土体粘聚力。

5.一位朋友说:岩土七分经验,三分验算,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如果有信心能兜住底,业主单位能签署无限连带责任书,我觉得主管部门应该放开其手脚,否则如果业主既不想花钱,又不想承担责任,那么不管规范如何不合理,必须按规范走。

答:我的文章重点是:执行现行规范的勘察设计文件不能自圆其说,无法向业主解释或者解释不通。这种情况需要改变,而且已经有改变的办法,这就是我文章所说的静止压力修正法。那个专家在领导面前承认现行规范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法的规定导致勘察设计文件不能自圆其说,无法向业主解释或者解释不通,却强烈反对用静止压力修正法替代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法,让人难以理解。

6.一位朋友说:很多时候,业主的意志要高于技术及规范。

答:这个情况有时确实存在,但我文章的核心不是这个。就那个边坡工程而言,业主和领导的意见没有问题,该边坡不可能发生沿滑裂面的大规模整体滑动。

7.一位朋友说:一个学术上纯粹的学者应该承认错误。郝天护指出钱学森发表在《力学学报》上论文的错误,钱老还谦卑的回信认错。这位勘察专家如果以小人之心去阻碍学术进步,那他是个罪人。

答:这位朋友看文章认真,看出了我文章的核心,其实我文章的题目“难以理解的岩土专家行为”就已经把核心点出来了。那位专家不是学者,且只是给岩土人带来了难堪的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法的维护者而非提出者。希望那位专家能醒悟过来,更希望有关方面有岩土工程技术纠错的机制,使得少数几个人就能阻碍国家岩土工程技术进步的状况得到改变。

8.一位朋友说:岩体较完整,结构面结合好,专家(指我)提的Ⅱ类岩体没有毛病,但是边坡高度大于30m,采用等效内摩擦角不合适,可以降低内摩擦角,按侧向岩石压力计算。

答:我文章没有采用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法的意思。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法不仅对坡高大于30米者不合适,对坡高小于30米者也不合适,甚至更不合适,因为同样地地质条件,坡高越小,抗滑稳定性越高。改进的办法不是降低内摩擦角,按侧向岩石压力计算,因为,内摩擦角不能因为坡高大了就随意降低,而且这样做的支护荷载的性质与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法相同使得问题依然存在。对于一般工程,较好的办法是静止压力修正法。

9.一位朋友说:规范是比较保守的,计算模型是理想化的,还得动态设计验证设计模型。

答:我文章的重点不是说规范保不保守,计算模型是不是理想化,要不要动态设计验证模型,重点是说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法要不得,可用静止压力修正法替代,而那个专家在领导面前承认现行规范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法的规定导致勘察设计文件不能自圆其说,无法向业主解释或者解释不通,却强烈反对用静止压力修正法替代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法,让人难以理解。

10.做设计不就是预防那可能发生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吗?抗震设防不就如此吗?难道发生概率小就不做了吗?可很多业主都是赌那点概率。

答:边坡抗滑稳定性目前在工程上一般是用抗滑稳定系数来衡量的,以稳定安全系数为衡量标准,稳定性评价已经考虑地震工况,对地震工况这种偶遇工况设定较小的稳定安全系数,一般情况下地震工况不起控制作用。现在的关键不是要不要支护,而是:在抗滑稳定系数远大于稳定安全系数的情况下算得“主动岩石压力”这个抗滑支护荷载,进行抗滑支护是没有道理的,不能自圆其说,无法向业主解释或者解释不通,而那个专家在领导面前承认这一点,却强烈反对用静止压力修正法替代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法,让人难以理解。

玉述岩土
关于岩土研究的文章发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