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范杨晓刚/马录芳团队: 低热猝灭 MOF 荧光粉固态照明新材料

文摘   2024-10-19 12:29   北京  

研究背景

荧光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被广泛应用在显示、照明、食品检测、温度传感等领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热猝灭一直被认为是不可避免地,且严重影响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和使用寿命。热猝灭是指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发光强度降低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基质晶格的振动增强,导致发光强度以及寿命减小。

在光转换型白色发光二极管 (PC-WLEDs) 照明领域同样存在热猝灭问题。PC-WLEDs一般由蓝光 LED 芯片 (440–480 nm) 激发黄色荧光粉和近紫光 LED 芯片 (380–420 nm) 激发红、绿、蓝三色荧光粉两种结构。LED芯片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热而导致荧光粉发光效率降低。目前,商业化所用荧光粉主要是一些无机材料,这类荧光粉由于原料成本高(含稀有金属)、制备工艺复杂(需经过 1000 多度的高温烧结过程),而且还存在热猝灭等问题。因此提高荧光粉发光效率、降低成本和热猝灭将为未来显示、固态照明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研究内容

近日,洛阳师范学院杨晓刚副教授马录芳教授采用金属卤化物无机链锚定发光分子形成致密堆积降低热猝灭。


  • 图 1. MOF 荧光粉的晶体结构。

作者结合实验和理论计算证明了吖啶分子间 π···π 堆积形成的离域 π-共轭隧道和CdCl无机链的锚定作用对提高材料稳定性和发光效率具有很大的贡献。该 MOF 荧光粉在 150 °C(PC-WLEDs 高功率工作时的温度)时仍能保持其室温下发光强度的 84%。这一数值接近于目前报道的无机荧光粉,超过一些商业化的荧光粉。另外,MOF 荧光粉在水中浸泡 2 个月后,仍能保持原有样品强度的 95%。基于材料高热稳定性、水稳定性和高发光效率,作者进一步制备了绿光和白光 LED 器件。在 180 mA 驱动电流下,LED 器件的白光色坐标为 (0.331, 0.334),色温文 6821 K,显色指数为 81.1。

  • 图 2. MOF 荧光粉制备的的绿光、白光 LED 照明器件及其光学性能图。

该工作为设计低热猝灭 MOF 荧光粉及其在固态照明领域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成果以“Low thermal quenching of metal halide 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phosphor for light-emitting diodes”(《低热猝灭金属卤化物基 MOF 荧光粉用于发光二极管》)为题,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 Chemical Science 上。

论文信息

  • Low thermal quenching of metal halide 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phosphor for light-emitting diodes
    Xiao-Gang Yang,* Ying-Jun Chen, Pei-Pei Yin, Yan Li, Shu-Yao Yang, Yi-Man Li, and Lu-Fang Ma*杨晓刚马录芳,洛阳师范学院)
    Chem. Sci., 2024, 15, 14202-14208
    https://doi.org
    /10.1039/D4SC04228J

作者简介

杨晓刚 副教授
洛阳师范学院

本文第一作者,洛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金属-有机框架、共晶基室温磷光、延迟荧光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在催化、固态照明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ACS Central Sci.》、《Chem. Sci.》、《Inorg. Chem. Front》、《Chem. Commun.》、《Adv. Opt. Mater.》、《Inorg. Chem.》等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H 因子 29,论文被引用 2400 余次,其中 1 篇被评为“2019 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9 篇入选 ESI 热点或高被引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 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 1 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1 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 1 项。







马录芳 教授
洛阳师范学院
本文通讯作者,洛阳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晶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高度有序二维插层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性能开发,聚焦此类材料在室温磷光、圆偏振光、生物酶催化和肿瘤治疗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在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Chem. Soc. Rev., Adv. Natl. Sci. Rev., Funct. Mater., ACS Cent. Sci., Coord. Chem. Rev., Chem. Sci.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 SCI 论文 20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2 项。先后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期刊介绍

Home to exceptional research and thought-provoking ideas. Open and free, for authors and readers.

rsc.li/chemical-science

Chem. Sci.

2-年影响因子*7.6
5-年影响因子*8.0
JCR 分区*Q1 化学-综合
CiteScore 分14.4
中位一审周期33 


Chemical Science 是涵盖化学科学各领域的跨学科综合性期刊,也是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旗舰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不仅要在相应的领域内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还应能引起化学科学其它领域的读者的广泛兴趣。所发表的论文应包含重大进展、概念上的创新与进步或者是对领域发展的真知灼见。发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催化、化学生物学、分析化学、超分子化学、理论化学、计算化学、绿色化学、能源与环境化学等。作为一本钻石开放获取的期刊,读者可以免费获取所发表论文的全文,同时从该刊的论文版面费由英国皇家化学会承担,论文作者无需付费。

Editor-in-Chief

  • Andrew Cooper
    🇬🇧 利物浦大学

Associate editors
  • Vincent Artero
    🇫🇷 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

  • Luis M. Campos
    🇺🇸 哥伦比亚大学

  • Lin Chen
    🇺🇸 西北大学

  • Graeme Day
    🇬🇧 南安普敦大学

  • Mircea Dincă
    🇺🇸 麻省理工学院

  • François Gabbaï
    🇺🇸 得克萨斯农工大学

  • Subi George
    🇮🇳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高级科学研究中心

  • Ryan Gilmour
    🇩🇪 明斯特大学

  • Stephen Goldup
    🇬🇧 伯明翰大学

  • Jinlong Gong (巩金龙)
    🇨🇳 天津大学

  • Zaiping Guo (郭再萍)
    🇦🇺 阿德莱德大学

  • Christian Hackenberger
    🇩🇪 德国莱布尼茨分子药理学研究所

  • Malika Jeffries-EL
    🇺🇸 波士顿大学

  • Ning Jiao (焦宁)
    🇨🇳 北京大学

  • Tanja Junkers
    🇦🇺 莫纳什大学

  • Hemamala Karunadasa
    🇺🇸 斯坦福大学

  • Maja Köhn
    🇩🇪 弗莱堡大学

  • Yi-Tao Long (龙亿涛)
    🇨🇳 南京大学

  • James K McCusker
    🇺🇸 密歇根州立大学

  • Thomas J Meade
    🇺🇸 西北大学

  • Paolo Melchiorre
    🇮🇹 博洛尼亚大学

  • Gabriel Merino
    🇲🇽 墨西哥国家理工学院科研和高级研究中心

  • Hannah Shafaat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Dmitri Talapin
    🇺🇸 芝加哥大学

  • Toshiharu Teranishi
    🇯🇵 京都大学

  • Andrei Yudin
    🇨🇦 多伦多大学

* 2023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Clarivate, 2024)

 CiteScore 2023 by Elsevier

 中位数,仅统计进入同行评审阶段的稿件








欢迎联系我们发布论文报道
📧 RSCChina@rsc.org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

RSC Materials Science
英国皇家化学会材料期刊公众号,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