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文章简介
基于上述需求,芝加哥大学 Stuart Rowan 教授和 Shrayesh Patel 副教授近期在 RSC Applied Polymers 期刊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性论文 “Organo-Disulfide-Based Particles Enable Controlled Stimulus-Triggered Cleaning of Electrode Surfaces”(《基于有机二硫键的颗粒用于电极表面的可控刺激响应清洁》)。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电极清洁策略,采用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颗粒与 2-氨基-1,3,4-噻二唑二硫化物 (PGMA-ATDDS) 交联。这些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聚合物 (RAPs) 颗粒在受到电化学还原或紫外光激发时,可以通过断裂二硫键实现去交联。将该刺激应用于使用 PGMA-ATDDS 颗粒污染的 ITO 电极,并使用定制的流动池进行清洁,结果显示颗粒清除率显著提高至 80% ,相较于无刺激的对照组,清洁效率可提高了六倍以上。电化学刺激后的荧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显示,在靠近电极表面的颗粒中发生了选择性的二硫键还原。推测是这种选择性的去交联以及电解液在颗粒/电极界面处的溶胀作用,促进了在电解液流动条件下颗粒的去除。此外,通过测试聚乙烯基苄基二茂铁 (PVBC-Fc) 的悬浮液充电性能,验证了电极的清洁效果。电化学还原和紫外光清洁后的 ITO 电极的可达电荷量与初始的 ITO 电极相当。总的来说,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极清洁策略,利用带有刺激响应化学特性的 RAPs,实现在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里的实时电极清洁。
要点一
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图 1. (a) 在电解质液体流动条件下,刺激触发清洁颗粒污染电极的示意图。(b) 左图:具有刺激响应性二硫键(ATDDS)和永久性交联剂(HMDA)的 PGMA-ATDDS 颗粒的示意图。右图:PGMA-ATDDS 颗粒的化学结构及其在电化学或紫外光刺激下的可逆反应。中间插图为 PGMA-ATDDS 颗粒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c) 在碳纸电极上滴铸 PGMA-ATDDS 颗粒的循环伏安图(CV),展示了二硫键的电化学还原和氧化。
要点二
刺激响应颗粒在电极表面的可控清洁
图 2. (a) 人工污染的 ITO 电极通过将 PGMA-ATDDS 颗粒从乙醇分散液中滴铸并干燥制备。(b) 用于刺激触发(紫外光或电化学)电极清洁的定制液流电池。(c) 人工污染的 ITO 电极表面在无刺激、紫外光刺激和电化学刺激清洁方法下的清洁前后光学显微镜图像。(d) 每种情况下(无刺激、紫外光刺激和电化学刺激)的相应颗粒去除百分比。
实验表明,电化学刺激清洁的颗粒去除率随时间增加,1分钟时约为 23%,30分钟时达到 76%,去除效果比仅靠流体流动提高约 6.5 倍。紫外光刺激有类似效果,30分钟时颗粒去除率约为 80%。短时间内紫外清洁效果更好,1分钟时去除率为 42%。对照实验显示,不含二硫键的 PGMA-HDMA 颗粒去除率很低(约 9%)。这些结果表明,PGMA-ATDDS 颗粒中二硫键的断裂对于有效清洁至关重要。
要点三
表面结合颗粒的刺激响应研究
图 3. (a) 荧光标记反应,显示噻二唑二硫化物的还原以及与 BrMePyr 的后续反应。(b) 在 DMSO 溶液中,含有 100 mM TBAPF6 的溶液循环伏安图(CV),测试对象为 5 mM BrMePyr、1 mM EATDDS 和 5 mM BrMePyr + 1 mM EATDDS 的混合物。BrMePyr 混合物中氧化峰的缺失突显了 BrMePyr 与硫醇盐阴离子的反应(如图(a)所述)。(c) 电化学还原后标记了 BrMePyr 的 PGMA-ATDDS 颗粒的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图像(蓝色代表噻二唑荧光,绿色代表 MePyr 荧光)。图像包括在 ITO 涂层载玻片上颗粒的自下而上视图,以及使用不同荧光滤光片获得的基板上颗粒的垂直投影侧视图。(d) 在电解液流动条件下,刺激触发的颗粒去除的拟议清洁机制。
将 PGMA-ATDDS 颗粒分散液滴铸在 ITO 基底上作为工作电极,浸泡在含 1 mM BrMePyr 的 DMSO 溶液中,施加 -1.0 V(相对于 Ag/Ag+)的恒定还原电位 5 分钟。随后用 DMSO 和丙酮清洗基底,去除未反应的 BrMePyr,并表征获得共聚焦荧光图像。蓝色滤光片图像显示 PGMA-ATDDS 的噻二唑荧光均匀分布,绿色滤光片图像显示芘的荧光集中在电极表面附近,表明只有靠近电极的二硫化物被还原(图 3c)。图 3d 总结了电极清洁的机制:施加刺激后,PGMA-ATDDS 颗粒在电极表面附近部分去交联并膨胀,削弱了颗粒与电极的粘附力。电解液的剪切应力最终将这些部分还原的颗粒从电极表面移除。计算表明,在 30 mL/min 流速下,9.5×10-11 N 的剪切力足以去除颗粒。
要点四
通过刺激诱导电极清洁验证电极性能再生
图 4. 研究污染和电极清洁对再生 ITO 电极可达性的影响。(a) PGMA-ATDDS 和 PVBC-Fc 的循环伏安图(CVs),显示在氧化还原活性区域没有重叠。(b) 流动电极再生实验过程步骤 1:定制静态三电极池的示意图和在洁净 ITO 上的 PVBC-Fc 可达性的线性扫描伏安(LSV)测试;步骤 2:定制静态三电极池的示意图和在 PGMA-ATDDS 涂覆的 ITO 电极上的 PVBC-Fc 可达性的 LSV 测试;步骤 3:连接到电解液储罐和泵的定制流动电池的示意图,用于电化学刺激清洁程序;步骤 4:定制静态三电极池的示意图和在清洁后 ITO 电极上的 PVBC-Fc 可达性的 LSV 测试。(c) 从 LSV 曲线中积分得出的 PVBC-Fc 的电荷密度(以 C/cm² 表示),此数据为电化学刺激下电极再生实验的平均值。
为了验证电极清洁是否能有效恢复再生电极的性能,本文使用含二茂铁氧化还原聚合物(PVBC-Fc)在 ITO 镀膜电极上的电化学可达性进行了测试。测试在三种条件下进行:原始 ITO 电极、被 PMGA-ATDDS 污染的 ITO 电极,以及经过刺激响应清洁后的再生 ITO 电极。如图 4a 所示,PVBC-Fc 的电化学窗口与 PGMA-ATDDS 并不重合,允许在 0 至 0.6 V(相对于 Ag/Ag+)范围内进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对二茂铁部分进行氧化充电,而不会激活 PGMA-ATDDS 的氧化或还原反应。图 4c 展示了多次实验中 LSV 曲线的积分电荷密度(以 C/cm² 表示),结果显示电化学和紫外光清洁方法均能有效再生电极性能(图 S11)。这些结果表明,PGMA-ATDDS 污染的 ITO 电极在刺激响应清洁后能够稳定恢复其性能。
论文信息
Organo-disulfide-based particles enable controlled stimulus-triggered cleaning of electrode surfaces
Hongyi Zhang, Garrett L. Grocke, Samuel S. Kopfinger, Yilin Wang, Arnav Brahmasandra, Randy H. Ewoldt, Stuart J. Rowan* and Shrayesh N. Patel*
RSC Appl. Polym., 2024
https://doi.org/10.1039/D4LP00250D
相关期刊
rsc.li/RSCApplPolym
RSC Appl. Polym.
RSC Applied Polymers offers you an impactful platform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olymers, both natural and synthetic, including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studies.
RSC Applied Polymers 专注于发表应用导向的高分子研究,包括对天然和合成高分子系统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本刊也将是一本跨学科期刊:我们欢迎将基础研究与材料、生物学、能源等应用中的性能指标联系起来的论文。RSC Applied Polymers 于 2023 年 4 月开放投稿。作为一本金色开放获取的新刊,全球读者都可以免费获取该刊所发表论文的全文,同时该刊直到 2025 年年中免收开放获取论文发表费用 (APC)。
Emily Pentzer
🇺🇸 得克萨斯农工大学
Associate editors
|
|
📧 RSCChina@rsc.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