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黄维扬教授/许林利助理教授团队:Au···I铸币键—提高光致发光和固态分子运动效率

文摘   2024-11-14 08:03   广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Aggregate《聚集体》致力于发表聚集体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涵盖材料化学、物理、生物、应用工程等广泛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创新性成果。

Aggregate 的收稿范围广泛,单分子或离子层次之上相关研究成果均符合期刊收稿范围,例如(但不限于):有机聚集体、无机功能材料、有机 / 无机杂化体系、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低维材料、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组装体、刺激响应体系、清洁能源、光电器件、光伏电池、发光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探针、医学成像、疾病诊疗、药物递送等众多前沿领域。

Aggregate 鼓励打破学科藩篱,实现研究范式转移,在更高的结构层次上探索更复杂的系统和过程。


文章信息



通讯作者:许林利,黄维扬(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赵学千,龚隽一,李子康,Herman Williams, 林荣业,赵征,唐本忠,黄维扬*,许林利*


Keywords:

Au···I coinage bond

Solid-state molecular motion

Stimuli-responsive material

White-light emission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gt2.686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文章网页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浏览全文


文章简介


铸币键为铸币金属 (Au、Ag、Cu) 与给电子单元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力。尽管已有关于它们存在的零星报告和理论预测,但对铸币金属键的理解仍然有限,特别是关于它们对结构和性质关系的影响

本文基于单晶X射线衍射和密度泛函理论 (DFT) 揭示了一种表现出Au···I铸币金属相互作用性质的一价金配合物 (ITCPAu)。对ITCPAu发光特性的研究揭示了其多种可切换刺激响应行为,包括力、热、溶剂等。通过简单研磨ITCPAu绿色发光晶体,实现了单分子白光发射。此外,通过晶体工程和发光特性的实时观测,揭示了由Au···I铸币键驱动的ITCPAu黄色发光晶体中固态分子运动 (SSMM) 的可视化监测。此外,基于Au···I铸币键,一种用于溶剂小分子的吸附和释放载体被进一步开发。本文为Au···I铸币键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和理论证据,揭示了它们提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 (PLQY) 和SSMM的能力,展示了它们在开发具有刺激响应特性的智能材料方面的潜力。

图1. ITCPAu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


图2. ITCPAu单分子的晶体解析和DFT计算


图3. ITCPAu聚集态的晶体解析以及固态分子运动特性


图4. 单分子白光以及温度响应行为


图5. 溶剂小分子的吸附和释放

以上研究论文以“Au···I coinage bonds: Boosting photoluminescence efficiency and solid-state molecular motion”为题发表于 Aggregate 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为香港理工大学的赵学千博士通讯作者为香港理工大学黄维扬教授许林利助理教授

Aggregate 2024, e686. https://doi.org/10.1002/agt2.686


通讯作者


黄维扬,教授,现为香港理工大学理学院院长、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讲座教授和欧雪明能源教授。1992年获香港大学化学专业一级荣誉学士学位;1995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1996至1997分别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香港化学会主席;长期担任多种国际期刊的编委和国际编委顾问成员。长期专注于无机化学中金属有机聚合物/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电应用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2014-2020年连续七年入选为汤森路透/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H-索引指数为96,获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香港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奖、英国皇家化学会过渡金属化学奖(首位华人)、国家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排名第一)、亚洲化学会联合会杰出年青化学家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排名第一)、日本光化学学会亚洲及泛洋洲光化学科学家讲学奖、香港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奖、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和香港青年科学院创院院士称号等奖项或称号,2023年当选欧洲科学院 (EurASc) 外籍院士。

许林利,现为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助理教授。2010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2010-2017年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分别从事博士后和助理研究员工作,2017-2023年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分别任研究员和研究助理教授职位。主要从事二维碳和富碳材料及其在光电、能源科学以及热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在 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oord. Chem. Rev. 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香港研究资助局杰出青年学者计划、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NSFC青年科学基金和广东省面上等项目共10项,参与基金9项,参与专著撰写3部;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

1. 北京师范大学汪辉亮教授团队:非芳基键共轭和空间共轭对非传统发光化合物光致发光的影响

2. 厦门大学郑南峰院士等:热激活延迟荧光金属纳米团簇:从光致发光到辐射致发光

3. 广西大学邹炳锁教授&彭辉副教授团队:锑掺杂和结构调控实现在空气稳定的高效发射和三模光致发光开关锡 (IV) 基金属卤化物

4. 西安交通大学孙晓龙教授团队:环控茚酮烯光致发光平台构建及聚合物降解可视化


Aggregate 致力于报道出版“聚集”过程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前沿科学,特别是功能材料、化学、物理、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以及应用工程等领域的重要进展,为学术界搭建一个交流思想和意见的新平台,去分享聚集体研究的新发现和新突破,讨论聚集体研究的挑战和机遇。


Aggregate 的收稿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有机聚集体、无机功能材料、有机 / 无机杂化体系、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低维材料、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组装体、刺激响应体系、清洁能源、光电器件、光伏电池、发光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探针、医学成像、疾病诊疗、药物递送等众多前沿领域。


Aggregate 的编辑团队由一批来自世界各地、跨越不同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组成,他们将联手把关期刊的稿件出版,为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提供公正的论文评审和快速的出版服务。


Aggregate 是一本开放获取期刊,读者可以自由访问所有已发表的文章,欢迎您向 Aggregate 投稿!


欢迎点击左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文章!

Aggregate 聚集体
Aggregate 注重报道在化学、材料、物理、器件、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由聚集体实现的创新发现,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水凝胶、纳米颗粒、团簇、组装体、薄膜、复合材料、框架材料、无机聚集体、生物聚集体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