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彭池方教授课题组:基于自组装的金纳米团簇/抗原聚集体高效构建荧光“开启”的侧向流动分析用于小分子超灵敏检测

文摘   2024-09-09 08:00   广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Aggregate《聚集体》致力于发表聚集体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涵盖材料化学、物理、生物、应用工程等广泛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创新性成果。

Aggregate 的收稿范围广泛,单分子或离子层次之上相关研究成果均符合期刊收稿范围,例如(但不限于):有机聚集体、无机功能材料、有机 / 无机杂化体系、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低维材料、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组装体、刺激响应体系、清洁能源、光电器件、光伏电池、发光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探针、医学成像、疾病诊疗、药物递送等众多前沿领域。

Aggregate 鼓励打破学科藩篱,实现研究范式转移,在更高的结构层次上探索更复杂的系统和过程。


文章信息



通讯作者:彭池方 (江南大学)

作者:晁梦佳,邰胜梅,毛民欣,曹文博,彭池方*,马伟,冯永巍,王周平


Keywords:

self-assembly

gold nanoclusters

Fe-polydopamine nanoparticles

lateral flow assay

signal “turn-on”

small molecules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gt2.644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文章网页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浏览全文


文章简介


荧光信号“开启”模式的侧向流动分析 (FONLFA) 通过标记物猝灭荧光纳米材料,更有利于肉眼定性检测,在小分子检测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荧光纳米材料在硝化纤维素 (NC) 膜上的固定通常需要繁琐的化学修饰,并且只有少数荧光供体和猝灭剂的组合应用于FONLFA。金属纳米团簇因其具有合成工艺简单、Stokes位移大、多色可调、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化学修饰造成的耗时、繁琐且可控性低限制其在FONLFA上的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合成了具有明亮荧光的金纳米团簇(Prot-AuNCs)。通过简单的自组装获得AuNCs/抗原聚集体,其可轻易地固定在NC膜表面,并用于开发FONLFA。与传统的AuNPs-LFA试纸条相比,在该试纸条制备策略中,仅需要进行额外的荧光纳米簇和抗原的混合操作。因此,上述策略极大地方便了工厂制造。此外,对比多种纳米簇和猝灭剂的组合发现,多巴胺和Fe(III) 组装的FePNs在该FONLFA中表现出最好的猝灭效果,并实现了对多菌灵(CAR)的超灵敏定性检测,相比AuNPs-LFA传统试纸条,其肉眼检测灵敏度度提高了200倍 (图1)

图1. (A) Prot-AuNCs的制备示意图;(B) 基于自组装策略和化学偶联在NC膜上固定荧光材料的比较;(C) 四种淬灭剂的淬灭效率比较;(D) FONLFA的检测原理图;(E) AuNPs-LFA与FePNs-FONLFA的肉眼检测限的比较

在ATT-AuNCs溶液中引入Prot,一步法合成了Prot-AuNCs,与ATT-AuNCs相比,Prot-AuNCs的荧光发射强度显著增加,量子产率提高到4.3% (图2)

图2. Prot-AuNCs的合成及表征

将Prot-AuNCs与抗原CAR-BSA简单混合,混合物自组装成粒径约为32 nm 的AuNCs/CAR-BSA聚集体 (图3)

图3. AuNCs/CAR-BSA聚集体的合成及表征

Prot和CAR-BSA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对AuNCs/CAR-BSA的自组装均具有贡献 (图4)

图4. CAR-BSA和Prot-AuNCs的自组装机制

与化学偶联制备的AuNCs@BSA相比,自组装策略合成的AuNCs/CAR-BSA在NC膜上固定效果更好,并且这种自组装策略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图5)。 

图5. Prot-AuNCs/CAR-BSA在NC膜的固定效果及通用性分析

为了获得更高的荧光猝灭效率,比较了相同的颗粒浓度下AuNPs、 PDANs、Au@PDANs和FePNs对Prot-AuNCs的淬灭效率。研究结果表明,FePNs的猝灭性能最好 (图6)。 

图6. 四种淬灭剂对Prot-AuNCs淬灭效率的比较

以 AuNPs、 PDANs、Au@PDANs和FePNs为探针建立的四种FONLFA平台实现了对多菌灵的高灵敏检测 (图7)。荧光“开启”模式下的肉眼检测限 (vLOD) 均比常规比色模式低。其中,荧光“开启”模式下的FePNs-FONLFA比传统的AuNPs-LFA的vLOD提高了200倍。

图7. 四种FONLFA试纸条的检测性能

以上研究论文以“Versatile and efficient fabrication of signal “turn-on” lateral flow assay for ultrasensitive naked eye detection of small molecules based on self-assembled fluorescent gold nanoclusters-antigen aggregates”为题发表于 Aggregate 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为江南大学博士生晁梦佳通讯作者为江南大学彭池方教授。

Aggregate 2024, e644. https://doi.org/10.1002/agt2.644


通讯作者


彭池方,博士生导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研究领域为食品质量与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主持完成了包括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并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Analytical chemistry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Food Chemistry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Langmiur 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他引2600余次,h-index 26。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20项;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部(副主编)。曾荣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以及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

1. 厦门大学郑南峰院士等:热激活延迟荧光金属纳米团簇:从光致发光到辐射致发光

2. 解放军总医院付振虹教授&清华大学张洪玉副研究员团队:超分子自组装纳米颗粒通过增强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靶向治疗心肌梗死

3. 新加坡国立大学谢建平教授团队Aggregate综述:荧光金属纳米团簇用于生物传感及生物成像

4. 厦门大学刘刚教授团队:小纤维大作用—大黄酸自组装纳米纤维在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中的双重角色


Aggregate 致力于报道出版“聚集”过程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前沿科学,特别是功能材料、化学、物理、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以及应用工程等领域的重要进展,为学术界搭建一个交流思想和意见的新平台,去分享聚集体研究的新发现和新突破,讨论聚集体研究的挑战和机遇。


Aggregate 的收稿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有机聚集体、无机功能材料、有机 / 无机杂化体系、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低维材料、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组装体、刺激响应体系、清洁能源、光电器件、光伏电池、发光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探针、医学成像、疾病诊疗、药物递送等众多前沿领域。


Aggregate 的编辑团队由一批来自世界各地、跨越不同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组成,他们将联手把关期刊的稿件出版,为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提供公正的论文评审和快速的出版服务。


Aggregate 是一本开放获取期刊,读者可以自由访问所有已发表的文章,欢迎您向 Aggregate 投稿!


欢迎点击左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文章!

Aggregate 聚集体
Aggregate 注重报道在化学、材料、物理、器件、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由聚集体实现的创新发现,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水凝胶、纳米颗粒、团簇、组装体、薄膜、复合材料、框架材料、无机聚集体、生物聚集体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