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贤集才 | Aggregate高被引文章作者——南京林业大学蔡旭敏副教授

文摘   2024-09-20 08:02   广东  

只要不断学习,充满兴趣,鼓足勇气,

就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人物介绍

Introduction

蔡旭敏,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江苏省“双创博士”,国家“双一流”专业林产化工系副主任,于南京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林木生物质定向转化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跨学科研究。

近3年内以通讯/第一作者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Advanced Science, Aggregate, Chemical Science 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获 JMCC 新锐科学家称号、江苏省低碳协会科学技术奖等。任 The Innovation、Aggregate 和《生物质化学工程》等期刊青年编委。

人物对话

  Interview

科学研究

蔡老师,您好!请简单介绍一下您的研究方向及其未来发展。

在全球可持续、可再生发展需求背景下,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和特殊结构优势的生物质资源可成为替代化石燃料一种优质资源。我们课题组主要从事林木生物质 (如松香、木质素等) 和聚集诱导发光 (AIE) 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林木生物基聚集诱导发光(BioAIE)材料

我们从2019年开始学习荧光,在过去的5年中,我们从机制、性能和应用三个层面全面学习了AIE、室温磷光、圆偏振发光、光致变色、力致变色、力致发光和光学诊疗等研究方向。未来5年将聚焦在老年疾病,如阿兹海默症的生物基荧光材料的探针开发及治疗

请问您对聚集体科学有何理解和看法?

我在硕博期间主要研究双核金属配合物,特别是双核Mo/Ru配合物在分子导线中的应用。后来在南林工作后,我开始从事纤维素功能材料的研究,研究领域的差异非常大。

在学习双核金属配合物时,习惯性地把材料默认为分子态,可能是因为对基础化学知识理解的局限。而当我开始研究纤维素材料后,发现结构鉴定和性能测试方法与小分子完全不同,这时我才真正意识到分子态与聚集态之间的区别。

直到2019年我在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学习了两个月,我才深刻理解了什么是聚集态。任何高于分子的状态都属于聚集态,而生活中几乎看不到纯分子态存在的材料,因此,聚集态的研究具有广阔前景!然而,聚集态的聚集形式十分复杂,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去厘清聚集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从而更精准地提出材料分子结构的设计策略


个人经历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科学研究事业?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与大多数人不同。事实上,我并不是主动选择走上科研这条路的,而是顺其自然、一步步被推着走的。这种“随波逐流”的状态也正是我现在常对学生说的那种“没目标”的感觉。

但我有一个特点:干一行爱一行,而且必须要干好。因此,特别感谢我的各位导师,是他们给了我从事科研的机会。

您在学术上有什么很想实现的愿望吗?可否跟大家分享您的短期目标和长期愿景?

我目前的短期目标是拿到国家级人才项目资助,这不仅是对我现阶段科研成果和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未来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坚实基础。

我的长期目标就是聚焦于老年疾病的研究,致力于开发真正实用的诊断探针和治疗材料。

您可以描述一下在科研生涯中经历的一些兴奋时刻吗?

记得在南大读硕士时,我几乎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提纯产物,如何成功长出怕水怕氧的单晶。后来简单咨询了外组的师姐陈小雨,并获得宝贵建议后,我在硕士二年级时首次尝试在手套箱搭建简易装置进行单晶生长。

那天正值中午12点多,我和搭档张相宜 (他现在在美国工作,是特别优秀的南大本科生) 都在实验室忙碌。没想到,正好遇到硕士导师左景林老师来实验室,看到我们一个硕士生,一个本科生在实验室这么认真努力,估计也挺欣慰的。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怕水怕氧的单晶终于成功长出来了!

左老师非常兴奋,把我叫到他的电脑前查看单晶数据。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单晶数据的样子,内心无比激动。令我惊讶的是,左老师比我还兴奋。他告诉我,我把一个几代人都没长出来的单晶长出来了!

您在科研生涯中是否曾遇到瓶颈,是怎样克服困难并坚定信心的呢?

确实有太多这样的经历了。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并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不论是在南京大学读硕士,还是在慕尼黑工业大学攻读博士,甚至到现在在南林担任导师,刚开始时我总是感到有些迷茫,经常搞不清状况。每次我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通过不断实践来逐渐摸索和学习。

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的优点是专注力强,能够长时间全身心投入,而缺点则是不算特别聪明。

一旦我明确了这些之后,我就知道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把专注力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至于其他的,不必太过在意

您希望课题组的学生具有怎样的品质呢,可否对您现在和未来的学生们留下一些寄语?

在南林这个平台上,我希望学生具有的品质包括:努力、上进、主动交流、会一点点思考。只要他们拥有这几个品质,我就可以把他们带好。

您认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勇于开拓,不惧困难。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如果时光倒流回大学/研究生时期,您还会选择投身到现在的研究方向/从事科研工作吗?为什么?或者您想从事一份什么新事业呢?

在德国攻读博士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在BASF总部Ludwigshafen举办的为期三天的“BASF Days China”活动。回想起来,如果我当时有现在的认知,我可能会更加珍惜这次机会,争取进入巴斯夫,从事应用型科学研究,之后再转型到行政管理领域。自我感觉在小团队的管理方面做得还不错。

最后,蔡老师您在科研工作之余,有哪些爱好呢?

在科研之余我比较喜欢唱歌,学习新的语言。我是浙江人,自学过广东话 (Youtube上的TVB剧),德语,当然还有英语。我的广东话水平估计可以和我现在的英语口语有的一拼,“我好中意讲白话”。

感谢蔡老师接受我们本次的采访,期待您和团队更多优秀的工作。



文章评述

  Overview

本文对生物质基超级电容器材料的最新发展进行了评述和讨论。超级电容器由于其高功率密度、快速充放电能力、长循环寿命等展现出相当大的能量存储潜力。随着与合成化合物相关的环境问题日益增加,利用环境友好型生物聚合物替代传统的石油基材料已被广泛研究。生物质基材料具有可生物降解、可再生、环保和无毒的特点。其独特的分级纳米结构、优异的力学性能和亲水性使其能够被用来制备具有精确控制结构和不同性质的功能性导电材料。

https://doi.org/10.1002/agt2.428

长按识别右侧二维码,阅读原文

天津科技大学司传领教授、徐婷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蔡旭敏副教授团队:先进超级电容器用生物质材料:原理、进展与展望

点击阅读⫸

聚贤集才



 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查看

 Aggregate 聚贤集才

 人物专访合集


期刊介绍

 Aggregate


Aggregate 致力于报道出版“聚集”过程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前沿科学,特别是功能材料、化学、物理、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以及应用工程等领域的重要进展,为学术界搭建一个交流思想和意见的新平台,去分享聚集体研究的新发现和新突破,讨论聚集体研究的挑战和机遇。


Aggregate 的收稿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有机聚集体、无机功能材料、有机 / 无机杂化体系、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低维材料、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组装体、刺激响应体系、清洁能源、光电器件、光伏电池、发光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探针、医学成像、疾病诊疗、药物递送等众多前沿领域。


Aggregate 的编辑团队由一批来自世界各地、跨越不同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组成,他们将联手把关期刊的稿件出版,为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提供公正的论文评审和快速的出版服务。


Aggregate 是一本开放获取期刊,读者可以自由访问所有已发表的文章,欢迎您向 Aggregate 投稿!


欢迎点击左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文章!

Aggregate 聚集体
Aggregate 注重报道在化学、材料、物理、器件、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由聚集体实现的创新发现,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水凝胶、纳米颗粒、团簇、组装体、薄膜、复合材料、框架材料、无机聚集体、生物聚集体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