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Aggregate《聚集体》致力于发表聚集体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涵盖材料化学、物理、生物、应用工程等广泛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创新性成果。
Aggregate 的收稿范围广泛,单分子或离子层次之上相关研究成果均符合期刊收稿范围,例如(但不限于):有机聚集体、无机功能材料、有机 / 无机杂化体系、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低维材料、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组装体、刺激响应体系、清洁能源、光电器件、光伏电池、发光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探针、医学成像、疾病诊疗、药物递送等众多前沿领域。
Aggregate 鼓励打破学科藩篱,实现研究范式转移,在更高的结构层次上探索更复杂的系统和过程。
文章信息
通讯作者:肖泽云,史浩飞,魏兴战(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赵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
作者:高正,蒋舒岩,黄佩豪,陈瑶,齐巧艳,赵洪泉,魏兴战*,史浩飞*,赵新*,肖泽云*
Keywords:
carrier dynamics
organic-inorganic interface
photodetector
self-assembly
supramolecular organic framework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gt2.673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文章网页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浏览全文
文章简介
二维 (2D) 材料与体材料结合是提升光电性能的重要手段。2D材料与体材料在复合器件中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体材料一般起光电转换、分离载流子的主体作用,2D材料则起到调制、传输的作用。传统的2D材料 (如石墨烯、过渡金属二硫化物等) 在生长 (剥离) 和转移过程中都面临一些挑战,如CVD过程的基底依赖性、转移过程的完整性保持、界面接触等。发展新型的有机2D材料及其复合策略有望解决上述问题。
2022年上海有机所的赵新研究员等报道了一类由两亲性基元和葫芦脲组装构建2D超分子有机框架结构 (SOF),其展现出高度的有序性和长程周期性 (图1)。该超分子有机框架由小分子在水相中自组装而形成,制备过程非常简单,成膜性能好。
图1. SOF结构
近期,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研究人员与赵新研究员合作,将上述超分子有机框架应用于红外光电探测器 (图2)。该探测器将2D超分子有机框架材料SOF与铅盐结合,利用自组装的SOF来覆盖无机半导体,其中SOF可以在室温下的水溶液中制备,过程简单,可以在不需要模板的情况下形成长程有序结构。
图2. SOF与PbSe结合示意图及红外探测器件
复合时,SOF中的氧 (O) 与铅盐的铅 (Pb) 形成配位键,铅盐起到产生载流子的作用,SOF主链起到辅助载流子传输的作用 (图3)。该复合器件在500K黑体和1550nm红外光照射下表现出优异的探测性能,在500K黑体下比探测率达到6.3×109 Jones (图4)。由于SOF势垒阻碍了光生空穴及热激发的空穴,该器件表现出低噪声特性,复合器件由于空位缺陷被钝化而具有高稳定性 (图5)。此项研究展示了2D SOF材料在光电子学领域的多功能应用性,通过自组装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为复合器件的创新发展提供给了思路。
图3. SOF与Pb盐结合的形貌及导电性
图4. 复合器件红外响应
图5. SOF与Pb盐界面
以上研究论文以“Integrating self-assembled supramolecular organic frameworks with inorganic semiconductors for infrared photodetection”为题发表于 Aggregate 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高正,陈思玲硕士研究生和袁云骢博士,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魏兴战、史浩飞、肖泽云研究员,上海有机所赵新研究员。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庆市基金支持。
(Aggregate 2024, e673. https://doi.org/10.1002/agt2.673)
第一作者
高正,本科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硕士就读于乌克兰国立科技大学,目前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材料学博士,研究方向红外光探测、有机-无机结合,在 Aggregate,Adv. Mater. 等期刊发表文章。
通讯作者
魏兴战,博士,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光电材料与光电探测器件研究,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等10余个项目,在 The Innovation, Sci. Adv., Nat. Commun., Nano Lett., ACS Nano 等期刊上发表文章超过70篇,并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史浩飞,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他在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新材料制备技术、微纳加工工艺和光电器件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受邀请国际会议主题报告和邀请报告 30 余次。
肖泽云,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导师黎占亭、蒋锡夔),瑞典隆德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学习和开展研究工作,2017年12月加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长期从事有机/高分子/超分子功能材料及光电器件的研究,发表包括 Aggregate,Joule,Nat. Commun.,Sci. Adv.,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ngew. Chem. 等论文,主持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重庆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赵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2003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获得博士学位, 随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5月起在上海有机所建立研究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多孔材料和有机超分子化学。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项目资助。
往
期
回
顾
1.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韦国丹&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刘顺杰团队:光电导性提升的有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
▼
Aggregate 致力于报道出版“聚集”过程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前沿科学,特别是功能材料、化学、物理、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以及应用工程等领域的重要进展,为学术界搭建一个交流思想和意见的新平台,去分享聚集体研究的新发现和新突破,讨论聚集体研究的挑战和机遇。
Aggregate 的收稿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有机聚集体、无机功能材料、有机 / 无机杂化体系、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低维材料、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组装体、刺激响应体系、清洁能源、光电器件、光伏电池、发光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探针、医学成像、疾病诊疗、药物递送等众多前沿领域。
Aggregate 的编辑团队由一批来自世界各地、跨越不同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组成,他们将联手把关期刊的稿件出版,为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提供公正的论文评审和快速的出版服务。
Aggregate 是一本开放获取期刊,读者可以自由访问所有已发表的文章,欢迎您向 Aggregate 投稿!
欢迎点击左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