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Aggregate《聚集体》致力于发表聚集体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涵盖材料化学、物理、生物、应用工程等广泛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创新性成果。
Aggregate 的收稿范围广泛,单分子或离子层次之上相关研究成果均符合期刊收稿范围,例如(但不限于):有机聚集体、无机功能材料、有机 / 无机杂化体系、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低维材料、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组装体、刺激响应体系、清洁能源、光电器件、光伏电池、发光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探针、医学成像、疾病诊疗、药物递送等众多前沿领域。
Aggregate 鼓励打破学科藩篱,实现研究范式转移,在更高的结构层次上探索更复杂的系统和过程。
文章信息
通讯作者:黄辉,张昕(中国科学院大学)
作者:古晓斌,魏亚男,卢冠宇,韩子阳,郑迪,鲁广昊,张建齐,魏志祥,蔡芸皓,张昕*,黄辉*
Keywords: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gt2.388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文章网页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浏览全文
文章简介
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非常有前途的下一代清洁能源技术之一,具有低成本、质轻、柔性和易于大面积制备等诸多优点,因此在便携式/可穿戴柔性设备、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得益于对分子设计和器件工程的深入理解,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突破19%,引起了包括学术界和产业界在内的广泛兴趣。然而,实现有机太阳能电池商业化应用所需的“黄金三角”(即效率-稳定性-成本平衡)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商业化“黄金三角”可拆分为两个关键部分:即(1)如何平衡效率和稳定性;(2)如何平衡效率和成本。2017年,李永舫院士团队提出“小分子受体高分子化”的概念,克服了传统聚合物受体宽带隙和低吸光系数的问题,使具有优良热/形貌稳定性的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快速提升至18%以上,为实现效率-稳定性平衡的有机太阳能电池铺平了道路。然而,以高性能稠环电子受体为聚合单体构建的聚合物受体在实现高效率的同时也面临着单体合成复杂、成本高的问题。近年来,具有简单共轭骨架、简洁合成路线和低成本的非稠环电子受体(NFREAs)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通过引入分子内非共价“构象锁”(NoCLs)或大位阻基团限制非稠环骨架中单键的旋转可以构建高平面性和高效率的受体材料,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超过了16%。因此,非稠环电子受体被认为是实现效率-成本平衡的绝佳候选者。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学黄辉教授&张昕副教授团队以低成本的非稠环电子受体为基础,提出“聚非稠环电子受体(PNFREAs)”的设计思想(Sci. China Chem., 2022, 65, 926),综合了高稳定性的聚合物和低成本受体材料的优点,有望实现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稳定性-成本平衡。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围绕聚非稠环电子受体的分子设计和器件工程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其光电转换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平衡有机太阳能电池商业化的“黄金三角”。
图1. 本工作为实现效率-稳定性-成本平衡有机太阳能电池所提出的受体材料演化示意图
本文设计了一个新型聚非稠环受体材料PBF,并与对应小分子受体BF在热稳定性、光伏性能和工业品质因数(i-FOM)等方面做了系统的比较。相比之下,PBF具有更高的热分解温度,且DSC分析表明BF在224℃时存在吸热峰。同时在50-250℃范围内,聚合物受体PBF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热转变信号,说明PBF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其次,PBF还表现出更强的光捕获能力和更紧密的分子间π-π堆积,这将有利于太阳光的收集并促进光伏器件中的电荷传输。
图2. (A)DSC曲线图;(B)薄膜吸收光谱图;(C)循环伏安曲线图;(D)纯膜的2D-GIWAXS图;(E)对应的一维线切割图(实线:面外方向,虚线:面内方向)。
本文进一步以PBDB-T为给体,分别与两个受体材料共混制备有机光伏器件。PBDB-T:BF基器件获得了11.19%的光电转换效率,而PBDB-T:PBF的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表现出显著提高的效率(12.61%),创造了基于聚非稠环电子受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基于BF和PBF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稳定性。在基于小分子受体BF的器件中观察到明显的效率衰减(800小时后衰减至初始效率的63.4%),而基于聚合物受体PBF的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器件稳定性(800小时后仅衰减至初始效率的95.2%)。
图3. (A)J-V曲线图;(B)EQE曲线图;(C)器件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业化潜力,本文基于效率-稳定性-成本的“黄金三角”进行了工业化品质因数(i-FOM)的矩阵分析。以各类代表性受体材料(包括稠环电子受体、聚稠环电子受体、非稠环电子受体和聚非稠环电子受体)为基础,计算了各种共混体系的i-FOM值。结果显示,稠环电子受体及其聚合衍生物深受高成本问题的困扰,而具有简单结构和简易合成优点的非稠环电子受体及其聚合衍生物则表现出更低的合成复杂度。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开发的高效(12.61%)、稳定(95.2%)和低成本(SCAL = 38.9)聚合物受体PBF共混体系实现了0.309的i-FOM值,远高于PM6:Y6 (i-FOM = 0.192)和PBDB-T:PZ1 (i-FOM = 0.167)等代表性体系。
图4. (A)合成复杂度分析;(B)效率-稳定性-成本分析;(C)代表性体系的工业化品质因数与合成复杂度关系图。
这项工作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稳定性-成本平衡问题提供了新的见解,同时也表明聚非稠环电子受体的开发将进一步促进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以上研究论文以“Insight into the efficiency-stability-cost balanced organic solar cell based on a polymerized nonfused-ring electron acceptor”为题发表于 Aggregate 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古晓斌,共同第一作者为博士后魏亚男,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黄辉教授和张昕副教授。
(Aggregate 2023, 4, e388.)
通讯作者
黄辉,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黄辉教授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半导体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在光电、光热应用等方向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迄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Nat. Chem.、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Sci. China Chem.等国内外顶尖学术刊物。目前任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分子聚集发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化学与光生物委员会委员,InfoMat杂志编委、Sci. China Chem.编委等。先后获得多项奖励与荣誉,包括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等。
课题组网站链接:
http://huanggroup-ch.ucas.ac.cn/
张昕,中国科学院大学长聘教轨助理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有机半导体材料设计和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加工相关研究,尤其是低成本、高性能受体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他引4500余次,其中包括: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dv. Funct. Mater.、CCS Chem.、Sci. China Chem.等著名化学及材料领域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往
期
回
顾
1. 香港科技大学颜河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唐波教授&瑞典林雪平大学高峰教授团队:超过16%能量转化效率的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2. 中南大学邹应萍教授&袁俊副教授&瑞典林雪平大学张睿博士团队:侧链工程调控OSC中A-DA'D-A型受体的分子聚集和结晶行为
▼
Aggregate 致力于报道出版“聚集”过程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前沿科学,特别是功能材料、化学、物理、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以及应用工程等领域的重要进展,为学术界搭建一个交流思想和意见的新平台,去分享聚集体研究的新发现和新突破,讨论聚集体研究的挑战和机遇。
Aggregate 的收稿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有机聚集体、无机功能材料、有机 / 无机杂化体系、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低维材料、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组装体、刺激响应体系、清洁能源、光电器件、光伏电池、发光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探针、医学成像、疾病诊疗、药物递送等众多前沿领域。
Aggregate 的编辑团队由一批来自世界各地、跨越不同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组成,他们将联手把关期刊的稿件出版,为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提供公正的论文评审和快速的出版服务。
Aggregate 是一本开放获取期刊,读者可以自由访问所有已发表的文章,欢迎您向 Aggregate 投稿!
欢迎点击左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