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刘鹤研究员&南林徐徐教授&宁波材料所田子奇研究员团队:纳米限域组装用于增强可循环塑料薄膜的湿度适应性和机械鲁棒性

文摘   2024-09-13 08:00   广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Aggregate《聚集体》致力于发表聚集体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涵盖材料化学、物理、生物、应用工程等广泛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创新性成果。

Aggregate 的收稿范围广泛,单分子或离子层次之上相关研究成果均符合期刊收稿范围,例如(但不限于):有机聚集体、无机功能材料、有机 / 无机杂化体系、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低维材料、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组装体、刺激响应体系、清洁能源、光电器件、光伏电池、发光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探针、医学成像、疾病诊疗、药物递送等众多前沿领域。

Aggregate 鼓励打破学科藩篱,实现研究范式转移,在更高的结构层次上探索更复杂的系统和过程。


文章信息



通讯作者:刘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田子奇(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徐徐(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王思恒,张蕾,王倬敏,宋湛谦,刘鹤*,田子奇*,徐徐*


Keywords:

aggregated composites

humidity-adaptive plastics

mechanically robust

nanoconfined

recyclable bioplastic films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gt2.643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文章网页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浏览全文


文章简介


自20世纪50年代塑料大规模商业化以来,塑料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塑料污染在陆地和海洋中的长期积累已引起了严重的全球环境和健康危机。聚乙烯醇 (PVA) 是一种可持续的聚合物,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和可回收性,并且具有高拉伸强度,是开发环保可持续生物塑料的理想材料。然而,因其固有的亲水性和吸湿性,在较高的湿度下PVA生物塑料薄膜的机械性能会下降,严重阻碍其实际应用。

近年来,通过疏水基团接枝改性,构建致密化学或物理交联结构,引入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PVA生物塑料薄膜的耐湿性能。然而,这些方法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例如,疏水改性通常涉及复杂而精确的操作步骤,且往往会降低改性PVA聚合物的可回收性和生物降解性。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引入存在潜在的分散性问题,会降低聚合物薄膜材料的机械性能。因此,开发具有湿度适应性的PVA生物塑料薄膜,同时保留其可生物降解性,可回收性和高强机械强度等固有特性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纳米限域组装策略,以制备耐湿性好,机械强度高且可回收的生物塑料薄膜 (图1)

图1. 纳米限域组装策略用于制备PVA/BT/CNF塑料薄膜

通过分子表征和理论计算揭示了PVA和纳米纤维素 (CNF) 间的强氢键作用以抑制水分子渗透到薄膜,从而提高耐湿性能;膨润土纳米片 (BT) 与PVA和CNF间的配位相互作用限制了聚合物链的滑移,从而提高机械性能 (图2图3)。因此,制备的PVA/BT/CNF塑料薄膜表现出高强度,高韧性,耐湿性,低成本,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有望替代传统的PLA和PE塑料薄膜应用在高湿度环境中。

图2. PVA/BT/CNF塑料薄膜的微观结构和键合作用


图3. MD模拟用于探究CNF和BT的积极协同作用

得益于聚集复合材料中的纳米限域组装结构,制备的PVA/BT/CNF塑料薄膜的强度,刚度,韧性,断裂能和撕裂能,分别达55.9 MPa,1,275.6 MPa,162.9 MJ m−3,630.9 kJ m−2和465.0 kJ m−2。而且,即使在80%相对湿度下放置180天,其强度仍达48.7 MPa (图4)

图4. PVA/BT/CNF塑料薄膜的机械性能和耐湿性能

制备的PVA/BT/CNF塑料薄膜表现出优异的可塑性,可加工性和可循环性。而且,此研究提出的纳米限域组装策略具有普遍适用性,能应用于不同尺度和结构的纤维素生物大分子,制备兼具高机械强度和优异耐湿性的复合薄膜 (图5)

图5. PVA/BT/CNF塑料薄膜的可塑性,可加工性和可循环性以及纳米限域组装策略的通用性验证

以上研究论文以“Humidity-adaptive, mechanically robust, and recyclable bioplastic films amplified by nanoconfined assembly”为题发表于 Aggregate 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思恒通讯作者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刘鹤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徐徐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田子奇研究员。

Aggregate 2024, e643. https://doi.org/10.1002/agt2.643


通讯作者


刘鹤,博士,九三学社社员,任职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的基础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选、国家林业草原局“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青年英才工程”青年领军人才和“中国林科院杰出青年”;获得“茅以升木材科学技术奖”和“梁希青年论文”奖。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项目16项;主持云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的横向委托项目1项。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CS NanoMaterials HorizonsGreen Chemistr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总计被引频次3500余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5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21件。

徐徐,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同年进入南京林业大学工作。主要开展天然萜类化合物的合成改性及其综合利用,以及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改性的基础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 ACS Nano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Green Chemistry 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20余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

田子奇,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于2009年和2014年在南京大学取得学士和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方向为分离与催化体系的理论计算模拟。近五年共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获得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中国科学院级青年人才计划。

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教授团队:功能器件中的金纳米组装和复合材料

2. 北京大学阎云研究员团队:在固相分子组装薄膜用于皮肤湿度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   

3. 中山大学张艺教授&刘四委副教授团队:通过重力诱导沉积制备具有优异阻燃和气体阻隔性能的聚酰亚胺/蒙脱土仿生复合材料


Aggregate 致力于报道出版“聚集”过程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前沿科学,特别是功能材料、化学、物理、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以及应用工程等领域的重要进展,为学术界搭建一个交流思想和意见的新平台,去分享聚集体研究的新发现和新突破,讨论聚集体研究的挑战和机遇。


Aggregate 的收稿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有机聚集体、无机功能材料、有机 / 无机杂化体系、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低维材料、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组装体、刺激响应体系、清洁能源、光电器件、光伏电池、发光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探针、医学成像、疾病诊疗、药物递送等众多前沿领域。


Aggregate 的编辑团队由一批来自世界各地、跨越不同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组成,他们将联手把关期刊的稿件出版,为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提供公正的论文评审和快速的出版服务。


Aggregate 是一本开放获取期刊,读者可以自由访问所有已发表的文章,欢迎您向 Aggregate 投稿!


欢迎点击左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文章!

Aggregate 聚集体
Aggregate 注重报道在化学、材料、物理、器件、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由聚集体实现的创新发现,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水凝胶、纳米颗粒、团簇、组装体、薄膜、复合材料、框架材料、无机聚集体、生物聚集体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