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随笔】段共生||西北边防纪行

文摘   文学   2024-07-22 18:00   山东  

  


西北边防纪行

段共生

         

 

西北边防是祖国的西大门,接壤国家多,边境线长,情况复杂,环境艰苦。一代代边防官兵,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日夜守卫在边防线上,用热血忠诚捍卫者国家领土完整、民族尊严、人民安宁、边境稳定。建设好边防部队是履行好戍边卫国使命任务的重要保障。我在新疆军区政治机关工作的6年间,曾多次跟军区首长和机关工作组到边防一线调研或蹲点。
在阿尔泰山的崇山峻岭中,驻守着一个叫红山嘴的边防连,虽然这里海拔只有2000多米,但人迹罕至、环境险恶,每年春、夏、秋三季往往与官兵擦肩而过,10月至次年5月进入漫长冬季,大雪封山长达8个月之久,积雪达一两米深,交通完全阻断,被称为“雪山孤岛”。


我们从乌鲁木齐出发,先到阿勒泰军分区,同分区同志一同去红山嘴边防连。军区和分区有个共同的惯例,去边防的车辆都要带上一线官兵急需急用急盼的东西。每年大雪封山前,分区就会派车队把哨所过冬的物资送上去,整个冬天哨所与世隔绝,全靠储备的物资过冬。我们的车上除了边防常缺的新鲜蔬菜、水果外,还带了书籍和音像制品。因为连队不通邮,官兵收不到家乡的来信,听不到乡音,是最心急的,所以特地把边防官兵的信件都要带上。上山的路是沙石路,坑坑洼洼,扬尘很大,颠簸了近3个小时到达红山嘴边防连。    
见我们上山来,连队官兵脸上挂满了笑容,握着他们粗糙厚实的手,感觉到他们浑身的力量,尽管每个人皮肤黝黑,但个个都精神抖擞。他们很快卸下车上的东西,急着拆看家中的来信。我们挨个房间查看了战士宿舍、食堂和马厩。听说有一年大雪封山后,连队只有一部影片,大半年时间大家不知看了多少遍,后来战士把台词都背过了,再播放时干脆就关掉声音,战士自己配音。连长指着我们带上山的音响制品说,今冬大雪封山后连队日子可好过了。


当天连队其他人员都去训练和巡逻去了。他们经常结合担负的任务,进行拉练、抗严寒训练、野外生存训练等课目,钻山沟、过深谷、挖雪窝、穿越染毒地域、搭建地窝子,训练扎实逼真,多途径提高官兵执行任务的实际能力。
边防巡逻是边防官兵经常性的重要任务,红山嘴边防连守护的300多公里边防线,地形复杂,春、夏、秋季巡逻要涉冰河、攀悬崖、过沼泽,甚至战毒蜂、斗蚂蝗,漫长的冬季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巡逻,积雪淹没了马肚子,马走不动了,人就往前爬,但官兵们从不叫苦叫累。战士们说,他们感到最欣慰的时刻,就是巡逻中看到了祖国的界标界碑,每逢此时,边防军人的神圣感自豪感就会由然而生。    
听说有一年,连队干部骑行一匹性子较烈的马,马受惊狂奔,连队干部摔下来时一支脚还挂在马蹬子上,情况危急,好在连队干部最终脱离了危险。我们嘱咐在场的官兵,训马骑马巡逻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秋季的红山嘴,地表细密的植被已趋枯黄,看不到树木,连队四周层层叠叠的山峦此起彼伏,逶迤蜿蜒,苍苍茫茫。冬季又快来临了,边防连又将成为与世隔绝的雪原孤岛,官兵们又要战风雪、斗严寒、忍寂寞、耐艰苦。连队官兵满脸庄严地表示:他们会揣着光荣上山,背着荣誉下山,再苦再难都会坚决守卫好祖国边防的安全,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心里满满地感动,坚信我们的边防官兵一定会忠诚履行好神圣使命。
下山的路上,看到山脚下、河水里,有不少人在挖掘、筛淘,随行的同志说,这些人在淘金,大都是从内地来的。阿尔泰山蒙语意思就是"金山",民间就有“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的说法。附近的福海县城就有许多加工黄金饰品的手艺人。据说这些淘金者有的已来此好多年了,为了找到金子,风餐露宿,挖淘不止,也真是不容易。    
在祖国雄鸡版图的最西北角,阿尔泰山的深处,有一个叫白哈巴的小地方,白哈巴边防连就住守在这里。连队离分区300多公里,离团里100多公里,那时白哈巴还处于与外界完全封闭的状态,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冬季大雪封山时间漫长,上一趟山下一趟山都很不容易。我们去时同样带上了一线官兵需要的物质和精神食粮,头一天从阿勒泰出发到哈巴河的团部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开始上山,全是土路和沙石路,走着走着似乎连路都找不到了,司机就凭着牧群走过的痕迹和以前留下的似显非显的车痕,判断着往前开。有些危险的路段,地势陡峭,急转弯多,坑深石大,颠得脑袋不时碰触到车顶。


越往前走竟然大出所料地遇见了美丽的景色,原来这里的秋季是最美的季节。在一处较平坦的地方,我们下车驻足,只见高大茂盛的杉松、华树挺拔矗立、层林密布,平缓的山坡上地毯式地铺长着翠绿的青草,白色的羊群、褐色的马群在悠闲地吃草,几只犬在追逐喜戏,几处蒙古包上在袅袅地冒着炊烟,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好一幅童话般的世界、油画般的景色,真乃世间少见的人间净土和神奇风光,说它是人间天堂、世外仙境亦不过分。身临其境,路途上的颠簸之苦一扫而空,颇感神清气爽,心情格外愉悦。时隔这么多年,现在想起来,仍觉得这里的风景是我在国内外见过的最美的景致。    


当时这里还很封闭,来往的人很少,一路上,除了我们的吉普车外没看到其他车辆。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走过100多个急转弯的盘山路,终于到达白哈巴边防连。连队周围植被茂密,草木葱茏,官兵们精神饱满,精气神很好。围拢连队院子的三排低矮平房明显已经老旧,门口斜坡处正在起建一栋不大的二层楼,墙体已砌至一人多高,有四五个建筑工人正在干活。连长指着工地说,这小二层楼盖好了,连队的居住条件就会明显改善了。由于驻地偏僻,砖块水泥都是从大老远的地方运进来的,施工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全部工序都靠人工,多么不容易呀。在连队旁边一个小棚子里,一名妇女正在炒菜做饭,身旁还有一个小男孩在玩耍,一问才知道,她是专门从江苏来给施工人员做饭的,因孩子没人管就一起带来了。那时候白哈巴还没有公路、没有班车,更没有手机,交通通信都极为不便,且不说他们千里万里地来到国门边上能挣多少钱,就凭他们这种吃苦冒险精神,就令人起敬。中国的农民工真不愧是中国建设的脊梁。

白哈巴的夏秋季节景色十分美丽,但比较短暂,冬季漫长,七八个月冰雪封山封路,最冷时能到零下50度。无论春夏秋冬,连队戍边守防、一线巡逻一刻不放松。连队从当年"三峰骆驼一口锅、风雪严寒住地窝"的艰难境地起步,一代又一代连队官兵守土戍边,用青春热血为祖国筑起铜墙铁壁,被誉为"西北第一哨"。冬季最冷的时候外出执勤巡逻,出门不到十分钟就冻得受不了,所以在滴水成冰的银色世界里巡逻执勤,官兵们每次都要穿上秋衣秋裤、绒衣绒裤、棉衣棉裤,外加迷彩大衣,用冬服全副武装,途中越雪山、穿密林,沿边警戒勘察,检查边境设施,往返跋涉七八个小时,防寒面罩、帽子上挂着厚厚的白霜冰查,迷彩外衣上也结着一层冰甲。官兵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将足迹印刻在祖国的每一寸边防线上。    


白哈巴边防连的旁边就是被称为"西北第一村"的白哈巴村落。我们走近村边看了看。这是一个原始自然生态与古老传统文化共存的村落,一切都保留着几百年来的原生态风貌,自然古朴。村子很小,居民主要是蒙古族图瓦人,也有少量哈萨克族人,住的房子都是由原木垒砌拼接而成的木屋,空间不大,有的木屋顶梁上挂着宰杀好的牛肉马肉,正在风干。在一处沟渠边草地上躺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性村民,手里抱着一个酒瓶子。连队干部说,白哈巴村民喜欢喝酒,常常有人醉倒在路旁,他们发现了就扶起来送回家。村民们生活遇到了难处,连队都力所能及的予以帮助。连队干部说着扶起躺地的村民,他踉踉跄跄地回家去了。村子周围及山峦上生长着多种高大的树种,保存着完好的原始状态,地面上灌丛草甸、高山植被密密匝匝,景色很是诱人。    
有年冬季下边防,我们去看望了可可托海边防连的官兵。可可托海地处中蒙边境,蒙语意为“蓝色的河湾”,额尔齐斯河流经此地。这里冬寒夏凉,素有“中国寒极”之称,最冷时气温降至零下40多度。我们去的那天近零下30度,路过下车看了一眼当年苏联人帮助中国开挖的露天油矿,看了一下附近的宝石博物馆,尽管穿着冬装,不一会功夫就觉得浑身冻透了。连队干部告诉我们,这里到零下30多度时,地方人员就不上班不上工了,手触碰到铁丝上都能揭掉一层皮,但我们连队官兵仍坚持冒着严寒巡逻,从不松懈。走进战士宿舍,摸着暖气片是温的,但整个房间感到凉飕飕的,因暖气片往外渗水,离暖气片两指宽的地方就凝结着巨大的冰块。我们了解了连队过冬物资的准备情况,嘱咐连队干部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严寒中外出巡逻要防止战士冻伤。
坐落于新疆东北部的北塔山,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乌拉斯台边防连就驻守在这里。乌鲁木齐到北塔山400多公里,记得是个暮春季节,我们从乌鲁木齐出发先行到奇台的边防团稍事休息,然后一路朝北行进。出了奇台不久,就进入了连绵起伏的黄褐色戈壁荒漠,这里原是人迹罕至的万古荒原,到了夏季,赤焰的戈壁上暑气蒸腾,时常会出现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相传一位唐朝大将军率500余名士兵征伐匈奴,在这片戈壁上展开了一场血肉拼杀,匈奴兵大败,但唐朝将士也陷入无水的绝境,最终全部俱殁于此。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将军,就将这一带戈壁荒滩称为"将军戈壁"。    
“将军戈壁”上没有正式公路,车子就循着前面的车辙往前开,不少路段是"搓板路",车子走在上面颠的嗒嗒嗒直响,车后卷起的沙尘在空中飞扬。突然,车子前方出现两个口径几十米的大坑,随行的团里同志说,这是两个地下自燃的大坑,可能是地下煤在自燃,据说已经燃烧了一百多年,每年推土机都往坑里推砂石,但填埋不住。车子就从大坑旁边绕着走,大坑内燃烧的通红通红,热浪灼人,空气中迷漫着刺鼻呛人的味道。大坑边缘与路面平坦的没有任何阻拦,我禁不住提醒司机,这路离大坑太近太危险了。司机说他熟悉路况,不熟悉的司机千万不能单独开车来。我真是有点提心吊胆。
车子继续在尘土飞扬的戈壁上穿行,北塔山的轮廓逐渐显现,山头上矗立的哨所愈益醒目,四面平房围起的小院也映入眼帘,这里就是乌拉斯台边防连。边防官兵最盼望的就是家信,车子一进连队院子,同行的团里干部就先把一袋子信件交给了连队干部,立即分发给大家。我们带的图书充实进了连队学习室。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连队的柴油发电机轰隆隆响了起来。由于驻地偏远,连队用电一直靠自己发电,每天消耗的柴油成本比较高,发电能力有限,所以每晚熄灯后发电就停了。连队为我们临时准备了住宿的地方,我知道他们把连队干部的床铺让给了我们,连队干部都挤在了班排的宿舍里,给他们添了麻烦,心里很有些过意不去。连队干部提醒说,驻地附近经常有野狼出没,哨楼上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野狼的活动踪影,晚上睡觉关紧门窗,注意安全。果然,夜间野狼的嚎叫声不绝于耳,使人心里发毛。连队的厕所还在院子之外,我有个起夜的习惯,为了保证安全,连队值日的哨兵就提个棍子跟着我,夜幕中走在戈壁旷野的小路上,心里格外地警惕。    


次日天刚蒙蒙亮,连队官兵就在一阵急促的哨声中,动作敏捷地列队出操了,口号喊的山响。早饭后,官兵们即携行装备,开始了新的一天巡逻执勤和训练。我们顺着一代代官兵踏出的小道向山上走去,爬上高高的哨楼,看望执勤哨兵。北塔山的春季气温变化剧烈,哨楼上的风很大。远眺边境线,蜿蜒曲折,苍茫辽阔,静谧安宁,阳光下一幅美丽壮阔的图景。
在一千平方公里的将军戈壁,汇聚了多处举世罕见的戈壁奇迹。历经亿万年的地理运动和风沙剥蚀,逐渐裸露出地面的大片硅化木,就是其中一大景致。我们途中顺便看了一下。数公里的冲沟地带表面,横亘着一根根硕大的古树化石,有的整根树杆完好如初,树皮年轮都很清晰,多数都已断裂,粗的直径足有一米左右,很是壮观。可以想见,亿万年前这里是多么繁茂苍翠的景象。    
霍尔果斯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我国西部安全的重要门户。霍尔果斯边防连就驻守在这里。我们在伊犁方向部队蹲点时去了趟霍尔果斯边防连,伊霍公路有几段正在维修,车子左突右拐,百公里路程走了两个多小时。霍尔果斯口岸地势平坦,-条柏油公路直通境外,那时边贸开通不久,不时有大货车从对面开过来,边境公路旁就矗立着边防连的哨楼。听说以前有个司机开车第一次来霍尔果斯,一脚油门就开到了对方哨楼下,下车一看不是我们的哨楼,吓得赶紧掉头折返回来。霍尔果斯边防连院子不大,环境条件挺好,设施齐全,我们看了连队荣誉室,与连队官兵进行了交谈,他们感到守护国门非常光荣,表示要当好国门卫士,为国争光。
霍尔果斯素有“千年驿站、百年口岸”的美称。边贸开通后,霍尔果斯的客商游客络绎不绝。境外客商进来后直接到边贸市场销售,同时采购一些喜欢的中国物品,当天即离境返回。我们离开霍尔果斯边防连时,顺便到附近的边贸市场看了看。当时人们都喜欢前苏联的皮毛制品和手表等物品,境外客商带着货物一走进摊位,来采购的顾客就蜂拥而上,很快就抢购一空。每次境外客商进来时携带的商品数量有限制,为了躲避口岸检查,多带几件商品,有的身上套着五件呢子大衣,进入市场后再脱下销售。边贸的兴盛,促进了边境的繁荣和新疆经济发展。    
驻守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喀拉昆仑帕米尔高原的边防部队,大多驻扎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高原,“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食物咽不下,氧气吃不饱",气候恶劣、环境艰险。有年隆冬时季,我们去高原边防部队调研,到达叶城时,前方报告上山的路被冰雪阻断,临时改派两人跟随工程救护车辆前往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其他人分头在山下部队调研。气温很低,每个人全副武装的都是全套冬装,棉衣棉裤皮帽子毛皮鞋外加皮大衣。房间冷如冰库,晚上休息都穿着棉衣棉裤。


印象深的是在叶城18野战医院,高原病专家医生都是军地医学高校毕业的高材生,他们一毕业就来到这里为高原边防部队服务,一干就是几十年,青丝变成了白发,但30多年来他们的孩子无一人考上大学,这并非他们的孩子不好好学习,而是长期在高原环境对人的生理智力都有潜在的影响,加上边境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影响了孩子的学业和前途,但他们仍都兢兢业业地做着本职工作。有个女医生在海拔3600米的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工作了几年,下山后3次流产,身体虚弱,再不能生育,老母亲从江苏老家来队专门照顾她,她仍坚持上班。一代的边防高原军人,做出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诸多牺牲。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几十年来,历代守防官兵们在莽莽喀喇昆仑之上,以高原和边防为家,把风雪边关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作为爱军习武、精忠报国的阵地,为边防的巩固、边疆的安宁做出了巨大贡献。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段共生,少将军街,军旅四十载,守边关戍大漠无怨无悔,无论在部队、机关还是院校工作,夙夜在公,恪尽职守,为强军兴军奉献了满腔热情和力量。喜好翰墨,师法古人,博采众长,笔耕不辍,获奖诸多,有的作品被纪念馆、展览馆和部队收藏。


【重要提示


1.来稿字数需要300以上,含个人简介方可加注原创标识,不加注原创无法添加到个人专辑

2.本公众号已经与360个人图书馆同步,不加注原创无法同步360文库。
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大数据会自动过滤,花费时间编辑后将无法推送,请自尊。
4. 了解《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详情,请点:【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启事
5.发稿邮箱:917141698@qq.com。邮箱来稿需要添加主编微信917141698,以便沟通相关事宜。
6.严禁把发到朋友圈、文学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刊推后续来稿。 
7.【军旅原创文学】第二期已经开始筹划,欢迎广大军旅文学爱好者赐稿指导!
8.了解平台情况点击: 军旅原创文学公告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军旅原创文学
本公众号主要致力于军旅领域文学作品的推广。这里是军人、曾经的军人、军(烈)属以及关心军人群体文友的精神家园!【军旅原创文学】公众号平台将以努力为广大军人群体和关心军队建设的作者群体服务为己任,为真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鼓与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