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话对席子的几种称呼
文摘
教育
2024-06-17 17:05
浙江
从读音及变调习惯上来看,三门,宁海桑洲,象山石浦及南田,临海下乡,椒北,甚至天台东乡、仙居中东部,这么一大片范围内的语言相似度极高,这也是本号名为“三门湾乡音”的原因。共说本地话,同做文明人。
后台回复 字典 即可查汉字的吴语三门话读音
尚有余书,欢迎购买。
近7000条三门话用词,定会让你有所收获。
手机/微信:136 766 76763
电梯销售热线:
136 766 76763,王先生
席子是常见生活用品,多以“席”统而称之,如用席草编成的叫“草席”,用竹篾或竹片编成的叫“竹席”,用藤条编成的叫“藤席”,用皮革做成的叫“皮席”等等。
另外,本地还有一种用宽竹篾编成的粗席,通常用来晒谷子。旧时若有人淹死,打捞上来等待家属确认前,通常也会用这种粗席把尸体卷起来。有的四合院(道地)里,条件简陋的两隔壁之间甚至就挂这种粗席作墙。若是在草地上铺开粗席,放上稿荐(草垫)作垫子,摆上各种美食,这就是上古时代“筵席”的样子。这种粗席,很多地方叫晒垫,台州这边的叫法音同“竮(phin1)”,阴平,类似普通话的“拼”,调形似普通话的“平(334)”。这个字民间有各种写法。本人在拙作《吴语三门方言研究》里记为“箳”。从其可作屏之用来看,或自“屏”清化而来。另外,也有可能来自“箳”的送气转化。“箳”的本义就是古代车上遮挡灰尘的竹席,做法很可能和粗席类似。“箳”的切韵读法是“府盈切”,音“兵”。转化为送气音后,即是本地话里的读法。这种不送气和送气之间的转化,在口语里非常常见。如指示代词“箇(这)”,本地音同“谷”,口语里又读“哭”。“箍”在本地话里习惯读“枯”。“介(这么)”也常读为“kha3(揩去声)”。但在三门浦坝港以南的山场、泗淋等地到南台州的广大地区,席子还有另外一种称呼,当地音同普通话的“灿(音,小称调)”。甚至像杜桥(旧作涂下桥)一带,本地话里几乎不说席,所有席子一概称之为“灿(音)”。我是杜桥女婿,在杜桥老丈人家里第一次听到“灿(音)”时没有听懂。知道是席子之义后,便开始找这个字。后在朋友帮忙下,找到了“薒”字。 “薒”在古书上就是席草的一种,先民以草为席之名也正常。 读音上,“薒”的切韵读法是“仓案切”,一等,和“散”同韵,音“灿”,跟口语读法相符。 ----------------------------------------------------
王怀军,三门头岙人,自由职业者,电梯销售。2014年开始研究三门方言文化,运营“三门湾乡音”公众号,曾受邀在台州图书馆、路桥图书馆、三门有为图书馆、三门技师学院等单位作方言学术讲座,编著有《2021版三门乡音日历》《吴语三门方言研究》。
作者新书《吴语三门方言研究》已出版,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乡音是心灵的故乡
感谢欣赏
图片来自网络
三门湾乡音微信群,
让你回味乡音的地方。
欢迎本地朋友加入畅聊。
微信号“13676676763”
请注明“三门湾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