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如何进行高质量目标温度管理?

文摘   2024-10-12 18:31   山东  

心脏骤停(CA)后脑损伤是导致死亡和长期残疾的关键因素。目标温度管理(TTM)是当前国际指南中唯一被推荐的具有神经保护效果的干预措施。《心脏骤停后高质量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2024)》为心脏骤停后高质量TTM 提供了全面的临床指导,强调了TTM 作为神经保护措施的重要性。共识主要提出以下推荐意见。




TTM 的启动时机


推荐意见1 :对于自主循环恢复后仍昏迷的CA 患者,建议尽快启动TTM 治疗。目前院外启动TTM 的证据尚不充分,但不推荐选择冰液体作为降温策略。



TTM 的目标温度


推荐意见2:建议持续监测CA 后昏迷患者的核心温度,优先选择膀胱、食道或血管内测量方式,不推荐使用直肠测温。


推荐意见3 :建议在CA 后进行的TTM,核心温度应控制在32~37.5℃之间的一个恒定目标温度。选择具体的目标温度时,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是合理的。



TTM 的降温阶段


推荐意见4 :推荐在TTM 期间使用具备温度反馈系统的自动化温度控制设备。


TTM 的维持时间


推荐意见5 :在达到目标体温后,低温阶段应持续至少24 h。综合考虑CA 患者脑功能损伤程度以决定TTM 的持续时间可能是合理的。


TTM 复温阶段


推荐意见6:在以33℃为目标温度的TTM 治疗策略中,将复温速度控制在0.25℃ /1 h 以内是安全的;复温结束后,建议将患者的体温维持在低于37.7℃至少72 h。在整个复温过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指导治疗决策。


TTM 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推荐意见7 :在TTM 期间,建议密切监测心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若无血流动力学障碍,低温引起的心动过缓通常不需要干预治疗。


推荐意见8 :在TTM 期间,呼吸机的设置优先采用pH-stat 策略(即在低温状态下校正血气值至32~34℃)。TTM 治疗会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建议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控。


推荐意见9 :TTM 治疗有可能导致凝血异常和血小板功能障碍。建议在TTM期间至少每24 h 监测一次凝血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纠正。


推荐意见10 :在TTM 期间,建议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并通过空肠管进行幽门后喂养。未进行个体化热卡测定时,低温阶段能量摄入可设为标准摄入量的75%。


推荐意见11 :在TTM 期间,应严格控制血糖在6~10mmol/L,并在诱导及复温阶段每2~4 h 监测一次血气及电解质状态。


推荐意见12 :在TTM 期间,需考虑温度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特性的影响。


来源:北京医学会急诊分会,京津冀急诊急救联盟.等.心脏骤停后高质量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202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4,33(8):1091-1097.


>>>直接点击阅读:心脏骤停后高质量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2024)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医脉通急诊重症科
关注医脉通急诊重症科,快速获取国内外急诊重症科领域进展,及时查看指南更新,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