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系列 | 印度汽车之王:玛鲁蒂铃木

文摘   2024-12-23 15:15   上海  


印度国家经济和全球汽车市场简介


印度是一个有机会的大市场,并且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3年人均GDP为2411美元,相当于中国2006年-2007年水平,拥有14亿多人口。

2023年的GDP增速是7%,预计2024年增速8.2%,增长势头强劲。印度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控制通货膨胀,保障消费者的消费能力。2023年通货膨胀率为5.65%,比2022年有所下降。

从全球市场容量的角度来看,2023年全球销售了9000万辆轻型汽车,同比增长11%,这是一个优异的成绩。

从竞争格局来看,中国、美国、印度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和第三。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说明中国的汽车行业竞争力有所提高。



先从大国看起,美国2023年销售1560万辆,同比增长13%。欧洲2023年销售1285万辆,同比增长13.7%。其余国家,只有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销量有所下滑,其他均有所增长。

全球电动车的增长远远高于乘用车,为整体乘用车市场增速的大约3倍。根据EV VOLUMES预测,2023年,电动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将达到1410万辆,同比增长34%。


高速增长的印度汽车市场


印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正在成长的市场。2023年印度销售了597.9万辆新车(其中,乘用车销售了389万辆),同比增长7%,连续第二年超过日本,稳居全球第三。

印度汽车的集中度很高,乘用车CR4为80%(铃木一家占41.7%),商用车CR3为75%。

产业政策方面,印度政府鼓励汽车厂商产能扩张和技术研发,车市有望维持稳健增长:2016年后,印度政府持续加大对汽车行业发展的投资,提出十年周期的汽车使命计划“AMP2026”,目标在2026年实现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能翻四倍。

2021年11月,印度联邦内阁拨款78.1亿美元用于在未来5个财政年度内激励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技术研发和提升,截止2024年3月已经推动替代燃料系统、安全电子控制单元(ECU)、先进辅助系统等超100项技术研发落地。

至今,印度电动化转型缓慢,2023年才达到乘用车销量的2.5%。从纯电车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几乎由塔塔一家垄断,2023年市占率为73%。中系车企小有突破,如2023年名爵占比12%、比亚迪占比2%,但从销量绝对规模来说仍然较小。

充电设施覆盖率落后,从车桩(站)比来看,基本都在50:1以上,配套程度仍较为落后,仍有提升空间。

然而,很多汽车公司看好印度政府对推动新能源和电动车的支持。

印度政府的愿景是在2030年达到电动车占新车销量的至少30%。还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例如电动汽车政策(FAME-India Scheme)计划,2019年2月,印度政府批准了FAME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并提供财政激励和补贴以鼓励人们购买电动车,并计划在2026年后投资35亿美元用于鼓励清洁能源汽车的生产和出口。

这些政策都让印度EV市场前景更加广阔。美国和欧盟对中国EV的征税增加造成的供给空缺,给印度汽车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出口机会。

电动车渗透率提升带来的新机会:印度拥有尚未被开发的电动车大市场,极具商业开拓价值。

电动车整车制造:本土车企电动化比较积极的如塔塔,目前在印度电动车市场占比第一;海外车企尤其是中国电动车企上汽名爵、比亚迪等进入印度市场也带动电动车发展。

此外,印度本土也涌出了一批电动车(含两轮、三轮车)的初创公司:Ola Electric、Ather Energy、Yulu、Altigreen、brighmart、Battery Smart、Evage和Statiq等,也获得了较大金额融资,例如软银的2.5亿美元融资帮助Ola Electric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第一家“独角兽”公司。

电动车渗透率提升带动的动力电池、充电基础设施和零部件等产业链生态系统发展机会:政策激励和EV市场发展带动更多企业入局EV产业链,比如包括Reliance New Energy、Ola和ACC Energy Storage等企业开始投身电动汽车电池制造领域。

汽车产业链完善也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增长,近年来印度汽车零部件出口额不断增长,已与进口额相媲美,且零部件企业也开始向新能源、智能化新技术转型,例如印度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Sona BLW Precision Forging(Sona Comstar)掌舵人Sunjay Kapur表示未来数年,Sona BLW将瞄准清洁汽车浪潮,预计将有三分之二的收入源自电动汽车零部件业务,决定积极投资约1.3亿美元加速电动化进程,特别是生产关键动力系统组件如电机和齿轮。Sona还在2023年与塞尔维亚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公司Novelic合作开发ADAS传感器......



2023年印度销售了389万辆乘用车,同比增长26.7%。2024年预测销售421万辆,同比增长8%。



印度消费者对SUV和MPV的青睐有大幅增加。

从车型来看,2019年相比2024年,三厢车、两厢车和大众型两厢车都份额减半,然而SUV从23.3%大幅增加到50.4%,多功能旅游车(MPV)从5.7%上升到9.3%,厢式货车从6.4%减少到3.5%。

在过去的三到四年里,消费者对SUV的偏好大幅增加。2023年,SUV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从动力总成来看,2024年相比2023年,汽油车减少了4.4%,柴油车基本不变,天然气车增加了4.4%,混动车增加了1.1%,电池车增加了0.6%。



2023年印度乘用车市场的第一名是玛鲁蒂铃木(147.9万辆),第二名是现代(52.5万辆),第三名是塔塔(48.4万辆),第四名是Mahindra&Mahindra(32.3万辆)。最畅销的车型是玛鲁蒂铃木的Wagon R。2023年印度电动车销售了4.8万辆,同比增速137%,占汽车市场的2.4%。

2022年中国汽车品牌在印度市场的销量约为10.6万辆,同比增长了28%。其中上汽名爵表现最突出,2023年销售了41094辆。2023年,比亚迪销售了1066辆。此外,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中国汽车品牌也在印度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销售业绩。

中国汽车品牌在印度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系车企。印度本土品牌如塔塔汽车、马恒达等也在积极扩大其在印度市场的份额,并逐渐向中高端市场进军,对中国汽车品牌在印度市场的销售情况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中国汽车品牌在印度市场还面临着其他压力,虽然中国汽车品牌在印度市场的销售情况逐渐上升,但是印度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相对较低。

目前,一些中国汽车品牌在印度市场的本地化生产和研发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印度市场的售后服务网络相对较为分散和落后,中国汽车品牌需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以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和品牌的口碑。


冠军玛鲁蒂铃木的前景


玛鲁蒂铃木是印度排名第一的汽车公司,市场份额约41.7%,主要生产乘用车,拥有3617个销售网点,3904个服务网点,覆盖1934个城市。

1982年玛鲁蒂公司与日本铃木公司合资成立。2024年收入172亿美元,过去5年复合增长率为13.0%;净利润15亿美元,过去5年复合增长率为18.9%。

日本铃木公司持有56.2%的股份。收入按地区分,国内占87%,国外占13%。公司针对大众的销售渠道有2987个,高端销售渠道有495个,商用销售渠道有381个,二手销售渠道577个。玛鲁蒂铃木占整个印度乘用车出口的42%。



玛鲁蒂铃木的优势


价格低,普通印度人买得起。以铃木雨燕为例。低配版没有安全气囊,ABS,ESP,副驾驶后视镜等。厂商指导价48700人民币,所以价格刚好在普通印度人能承受的范围内。

在印度的适用性好。印度人多的地方,车、牛、人、商贩混杂在一起,大型市场在印度随处可见,道路通过性差。如果开一辆中型汽车,很可能被堵在路上。铃木的小车可以方便的在人群中穿梭。

符合印度人的汽车审美观–MPV和SUV在印度很受欢迎。首先,印度的基础设施较差,道路不平,SUV有优势。其次,印度家庭通常人数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足够的座位成为第一需求。买一辆MPV可以坐十几个人,这是其它车型没有的优势。以铃木MPV车型北斗星为例,年销量约20万辆,位居印度汽车销量榜第四,非常受欢迎。

公司购买了日本铃木的全资子公司SMG发动机公司,使得公司能够控制所有的生产单位。

公司正在建造两条新的产线,一条有25万辆产能,另一条有100万辆产能。且公司新建的生产线是柔性生产线,能够快速调整与适应客户快速转变的需求。



面临的全新挑战:


公司在SUV市场落后于竞争对手。印度市场的SUV已经占了乘用车市场的50%以上,然而公司在2024财年SUV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1%,虽然比前一年增加了9%。

公司在电动车领域落后于竞争对手,说明电动车布局滞后。公司的电动车要到2025年1月才能推出,落后于竞争对手现代和塔塔。

铃木品牌相对低端,能否跟上印度经济发展的步伐,适时推出高端车型存在不确定性。

以中国为例,铃木十多年前曾经在2011年在中国非常畅销,但是随着人均收入上升客户需求发生了变化,客户喜好大车型,铃木的小车型被市场淘汰。



铃木在印度和中国的发展历史



铃木是一家日本的车企,成立于1920年,1952年公司开始生产摩托车产品,1955年公司开始生产汽车产品。在车型上,铃木的产品定位是微型汽车,小而质优是铃木的品牌亮点。

铃木在印度采用先下手为强策略在印度取得很大的成功。

铃木汽车早在1982年就开始进入印度,并与印度政府成立了玛鲁蒂铃木合资企业。合资企业的官方背景加上印度经济的大发展,无疑是铃木汽车在印度快速扩张的重要推动力。

同时铃木汽车在印度市场的资源投入也非常巨大,包括但不限于新车型的投放、市场营销的活动、销售渠道的铺设、售后网络的搭建等。不仅给印度消费者提供了优秀的产品,同时优异的消费和售后体验也可以进一步吸引消费者购买。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在70年代初在内阁提出了玛鲁蒂计划,以生产符合普通印度人民需求的乘用。首先找到大众和丰田尝试合作,但是,没能提供适合印度市场并且价格在1970年代目标区间5000卢比至7000卢比之间的合适汽车款式。由于国家政治因素,玛鲁蒂计划在1975年暂停。

1980年国大党的英迪拉.甘地赢得选举,再次担任总理,决定重启玛鲁蒂计划。巧遇日本铃木来印度出差的工程师,工程师在得知政府已经联系过大众和丰田,全力以赴拿出符合印度政府要求的奥拓(Alto)车型。他们展示的第一个原型车于1981年达成交易。

古尔冈工厂是大规模的现代化汽车生产基地,拥有复杂的分销和经销网络。

第一个汽车型号于1983年中交付给政府,并于1983年12月在印度市场正式销售。基础版的起价为43000卢比,而DX版为50000卢比。

新款玛鲁蒂800不仅比之前主导市场的老款印度大使和菲亚特普雷米尔帕德米尼(Hindustan Ambassador和Fiat Premier Padmini)的价格低,还具有很多高级功能,例如出厂配备的空调、动力十足的汽油发动机、掀背式(hatchback)设计、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坚固且易于维护的机械装置等等。直至今日,行驶成本仍远低于那些竞争对手。

公司通过推出许多新车型,例如1984年的奥密(第一款MPV)、1985年的吉普赛、1989年的1000(市场上第一辆现代三厢轿车,当时最昂贵的车)和1993年的Zen(市场上第一款最新房型现代掀背车)彻底颠覆了市场。



铃木在进驻中国的行动上也领先于其他日本汽车厂商,自1995年起通过2家合资企业在华启动本土化生产。当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600美元。与印度同样,收入较低,但铃木的小型车当时在中国获得好评并被市场接受,在顶峰的2011年,年销售曾接近30万辆。

但自2012年起销量开始减少,到2017年已下滑至10.5万辆,以致2018年发展到该公司决定撤出在中国的生产。铃木在中国遭遇挫折的原因,主要是与后来启动中国生产的对手在竞争中陷入落后。

2001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铃木的竞争对手启动了中国生产。正是在这一时期,丰田、日产汽车和本田等大型日资车企开设了中国工厂,开始追赶领跑的铃木、大众和通用汽车。

与合资伙伴的关系恶化也是铃木受挫的另一个原因。

铃木在华销量达到顶峰的2011年,中国人均GDP刚好突破5000美元。中国新车销售的平均价格2006年为7万元,但2011年超过11万元。后来更是超过了14万元,消费者开始追求中大型车。

日资巨头和大众通过投放高档轿车和SUV来应对,但铃木品牌所追求的轻量化,小巧的品牌特质,并不能切中消费者在这一时期的实际需求。如果不能紧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投放与之相吻合的商品,占得先机的企业也将丧失优势。


玛鲁蒂铃木公司的财务分析


疫情之后,公司在过去三年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2024财年收入172亿美元,过去3年复合增长率为17.5%。2024财年相比2023财年收入上升了21%。净利润15亿美元,过去3年复合增长率为51.5%,相比2023财年上升了63%。收入按地区分,印度国内占87%,国外占13%。

2022、2023、2024财年的毛利率分别为26.7%、29.2%和31.7%,过去三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

2022、2023、2024财年净利率分别为4.3%、6.8%和9.2%,过去三年增加了4.9个百分点。

过去三年,公司总体运营比较稳健。公司在2024年总资产为136亿美元。过去三年资产负债率在26%,长期偿债能力非常好。

2024年流动比和速动比分别为0.87和0.67,说明短期偿债能力稳健。

2024年的存货周转天数为19.7天。2024年贸易应收账款天数为39.5天,过去三年上升了13天,运营效率略有下降。

2022、2023和2024年ROE各为7%、11%和16%,上升了9个百分点。2022、2023和2024ROA各为5%、8%和12%,上升了7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过去三年保持在1.1%。净经营活动现金流过去三年大幅增加。

投资活动现金流过去三年持续大幅增加,显示企业在做扩张性的投资。融资活动现金流过去三年呈上升趋势。公司目前市值约407.6亿美元,流动性较好,2023年PE为24.5倍,PB为4.01倍,PS为2.36倍。


我们认为玛鲁蒂铃仍然能继续过去三年的业绩成长趋势,保持快速增长,维持其印度乘用车市场第一的市场地位。印度是一个高速增长的汽车市场。2023年销售了389万辆乘用车,同比增长26.7%。预计2024年同比增长8%。

随着印度GDP的增长,印度乘用车市场还能维持一个较高的增长率。公司41.7%的绝对主导的市场份额和绝对领先的品牌力,产品贴合印度市场、质量安全不错的产品竞争力,以及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造成的价格优势,都使玛鲁蒂铃木能够在市场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维持收入高速增长,从而维持其市场第一的地位。

当然,印度汽车市场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第一,由于竞争对手推出廉价的SUV和其他大型车型以及中国车企的进入,市场竞争加剧,对玛鲁蒂铃木的市场份额构成威胁。

第二,在电动化变革的背景下,玛鲁蒂铃木做的不如塔塔。塔塔在电动车的市占率为73%。

第三,印度消费升级之后,可能消费者不再青睐玛鲁蒂铃木主打的小型廉价车型。


总结


印度乘用车市场空间大,后续有总量增长的潜力。其中,电动化潜力大,电动车生态预计未来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印度乘用车市场的集中度很高,乘用车CR4位80%。一家独大的玛鲁蒂铃木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车企借鉴。公司贴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定位和丰富的车型矩阵建立了其绝对领先的品牌地位。

目前,印度乘用车市场正在进行消费需求升级和电动化转型,给中国车企造成了非常好的进入机会。


图源:玛鲁蒂铃木官网)



END

推荐 · 阅读

弘章消费研习社
弘章消费研习社是专注于大消费行业的研究和分享平台,旨在挖掘表象背后的商业本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