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儿童多动症

文摘   2024-12-09 17:21   河南  

儿童多动症,学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缩写ADHD)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而广泛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常与学习困难、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抽动症及情绪问题共同存在。
 
多动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儿童多动症主要包括了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父母可能深有体会,抚养一个这样的孩子,会给生活带来许多烦恼;更重要的是,会给孩子的成长道路带来阻碍,影响。
我们来看看多动症的三个主要症状:

  注意缺陷,坚持性差


 

经常听到父母和老师这样描述多动症儿童: 

“我的孩子总是心不在焉,根本就不能专心听讲”




“他很难集中精力,很容易走神”

“他不能独自完成作业,一定要有人守着才行”




“他总是这件事还没做完就去搞另外一件了”

“我的女儿经常丢三落四”




“她好像总是在想入非非,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以上所有的表现都是注意力方面的问题,从心理学层面来看,存在以下缺陷:


1.注意的稳定性差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能较长时间保持集中注意在某种事务上的时间。儿童注意力是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

  • 1岁半儿童对有兴趣的事务能集中注意5~8分钟,

  • 两岁能集中10~12分钟,

  • 7~10岁儿童一般可以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

  • 10~12岁儿童可以集中25分钟;

  • 青少年注意的稳定性一般可保持40分钟左右,到青年初期,注意稳定性的发展已接近成人。


2.对无关事务缺乏抗干扰能力

保持注意力还需要阻止不重要的思维的闯入,有的孩子诉说在干一件事时,总是出现与任务无关的想法,有时同时来了2~3个想法,或者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这时候,他往往不关心周围发生了什么,这就给人一种很迷茫的样子。有时老师提问,他根本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父母反映,这些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叫他好像没听见一样,有人把这种状态叫做“白日梦”,其实质,是多动症儿童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想法,这也是他们做作业速度慢、经常出错的原因之一。

3.不喜欢从事那些需要精力持久的事情

随着年龄增长,社会要求人们能够去做一些无趣的、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事情,例如:听一场冗长的报告,阅读难懂的说明书,花大精力去完成一项繁琐的工程设计,这的确令人厌烦,但是我们明白这是必须做的,就会耐下心来坚持做完。多动症儿童很难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让他们去从事那些需要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事情,他的感受就像我们听冗长的报告一样困难。


在学生阶段,最需要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事情就是做作业了,有位妈妈这样形容孩子:“他苦着脸,在桌上写两道题、趴在地上写两道题、爬上床靠在被子上写两道题,头顶着墙写两道题……,别人一小时完成的作业他要磨蹭2~3小时”。多动症儿童会花最小的努力和最少的时间来完成枯燥、无趣的作业,草草做完后不愿意再去检查、发现错误并更正。因为没有耐心,他们常常“偷工减料”,少做或不做作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老师给多动症孩子增加额外的作业是不明智的。

不仅是做作业,在玩的时候他们也不能专心。人们常常看到多动症孩子把玩具摊得满地都是,实际上是他玩积木还没玩完,又想玩拼图,所以就把积木胡乱扔在那里,不一会儿,又厌烦了拼图,转而开始踢球……,结果,没有一个游戏是有始有终的。


4.容易分心

父母和老师经常说多动症儿童容易分心,就像小猫钓鱼故事中那个不专心的小猫,明明它是去钓鱼,结果却跑去捉蝴蝶,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为什么多动症儿童容易分心呢?

研究发现他们具有寻求新奇的特点,多动症孩子在婴儿期就喜欢探究新奇的、没有尝试过的东西,不管有没有危险都要去拿,不管能不能吃都往嘴里放。这些儿童很容易对正在从事的事情感到厌倦或者失去兴趣,这就导致他们去寻找更有趣、更刺激的事情。以往认为多动症儿童容易被其他东西分散注意力,但可使用传统的方法把引起分心的东西拿走,实际上并不奏效;而增加刺激性、新奇性,例如增加作业材料的颜色、声音,却可以使多动症儿童做作业时集中注意力、减少错误。因此,在帮助多动症儿童提高注意力时,应该在其活动、任务中增加新奇性、趣味性。 

 活动过度,反应性增高


  

“他一分钟也安静不下来”




“他经常爬上爬下,动个不停,像上了发条似的”

“他手不停,见什么都要摸一下,一脚




“玩的时候都不能安静”“说话太多,经常吵闹”。

 


这种过度活动是多动症的第二个特点,表现为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不安静、烦躁、过分的活动,以及话多。下面的研究结果证明多动症儿童比正常儿童活动更多:


1.运动量大

多动症儿童不能按照要求控制多动行为,对他们的成长有诸多不利。


幼儿时期,过分好动,不好管理,会弄得父母急躁、不耐烦,父母常常使用惩罚的办法想管住他,在早期就影响了亲子关系;


上幼儿园后,由于总是跑来跑去,坐不下来,无法学习知识;

上学后,上课不安静,做小动作,玩文具书本,干扰邻座同学,弄出噪声,下课后在教室内外与同学追追打打、高声叫喊,影响学校秩序;


而且会造成和同学的冲突。晚上让这些孩子上床睡觉也有很多困难,他们磨磨蹭蹭,不肯按时就寝,在睡眠中也不安稳,表现为频繁翻身,从床的这一头滚到那一头,早上起床时却起不来,感到疲乏。


2.话多

多动症儿童不仅身体运动多,话也特别多,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课堂上和旁边的同学说话,在老师讲课时插嘴;下课了喜欢大声喧哗。而且好争吵,很难静下来倾听别人的谈话。

3.反应性增高

对多动症儿童的观察发现,多动症儿童对发生在周围的任何事都做出反应,例如,看见一个小虫就要去踩,同学碰了他一下就要反击,这些行为出现得很快、很激烈、不假思索,有人用“高反应性”来概括这种行为,就像拍皮球,多动症儿童拍球出手快、用力大,以致球弹起过高,失误更多。从某种意义来说,多动症过高的活动水平是他们过高反应水平的结果。


  情绪急躁、莽撞冲动


 

冲动性主要表现在情绪和行为方面。


1.情绪急躁、感情用事

多动症儿童情绪急躁,容易激惹,不能理性地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做事常受冲动情绪的驱动。


当遇到一个特殊事件,大多数人能通过自己的思维、用一定的时间把获得的信息分成两部分:本人对事件的看法和事件的本质,即客观事实,然后排除感情因素,不掺杂个人偏见,客观地处理这个问题。


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曾面临这种情形,大多数情况下有能力做到抑制和延迟对冲动的反应。正常儿童进行自我控制是通过将情感内化而实现的。

在幼儿期,感情完全外露,不高兴就哭,以后逐渐学会将感情内化,抑制感情的公开表露,到学龄期,相当一部分孩子已经可以做到在学校不哭。这时情感反应是存在的,只是抑制了公开表露。


正常人在表露感情之前,会根据情境去选择表达方式,这是因为人们具备了体察自己的情感、节制情感和改变情感的能力。多动症儿童难以适应社会所要求的冷静、客观地处理事情,是由于他们常常被刺激的即刻反应所左右,没有时间将情感与客观事实分离开来,导致行为的失控。


2.做事冲动,不顾后果

多动症儿童经常和同伴发生冲突、违反纪律和规则,容易发生意外,这些都与冲动有关。

当遇到一件事,每个人都会产生一个原始反应,这个最初的反应是受原始情绪支配,往往是不理智的。正常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审时度势,抑制自己的原始冲动,选择理智的对策。


多动症儿童的显著特征在于不能抑制对事件的原始反应,当遇到不顺心的事,他们往往做出冲动反应,例如大发雷霆,出口伤人;甚至大打出手、违纪违规。


多动症儿童的攻击行为,是因为他反应太快,来不及回顾自己过去的教训,预测未来的后果,用以控制现在的行为。

多动症的冲动性常表现为行为莽撞,带有冒险性。他们不会预先考虑某个行为可能带来的危险,所以他们比其他儿童更容易出事故、闯祸。


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发生严重意外事故是正常儿童的3倍。在需要外科缝合、住院的儿童中,患有多动症的儿童是正常儿童的2倍。国外对交通事故的调查显示,有多动症的青少年发生交通事故是正常青少年的4倍,在两年的驾驶经历中因为超速、违规停车收到的罚单也是正常青少年的4倍。



有人认为这些孩子天生“自私”,“道德品质有问题”。这种看法对多动症孩子是不公平的。研究发现,多动症孩子之所以打架、冒险、抢别人东西,是因为他们不能抵制诱惑、控制欲望。人生路上充满了诱惑,它会使人失去理智,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欲望是原始的,自制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抵御引诱的有力武器。当欲望和自控之间发生冲突时,多动症孩子往往选择前者。多动症孩子从幼儿期随便把小朋友的玩具据为己有,到在教室里翻同学的文具盒拿走自己喜欢的橡皮,最后发展为私自拿亲戚的钱、拿同学的钱、拿超市的物品,都是由于强烈的、无法控制的欲望。多动症青少年吸烟、喝酒、吸毒,随便和异性发生性关系,同样是由于在诱惑之下缺乏控制能力。

人们在考虑做一件事时,有一种“内部语言”在指挥着自己,对照社会规则,确定这件事该不该做,怎么做。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把父母、老师教导的纪律、规则“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用“内部语言”指导行动。多动症儿童在遵从规则和指令方面的困难与“内部语言”发育不完善有关,他们没有把社会规则“内化”,变成自己的行动准则,一切都凭一时兴起的念头行事、所以总是违纪违规。


3.立即满足、不能等待


这些孩子非常急躁,有要求立即就要得到满足。

研究者让多动症孩子和对照组孩子做一些数学题,告诉他们如果完成题目,将立刻得到一个小玩具,结果两组都完成了相同数目的题目。然后让这些孩子在两个任务中做出选择:可以做10道题目得到一个小玩具,或者做20道题目得到一个大玩具,但要两天后才能拿到这个大玩具。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多动症儿童选择了前者,而正常儿童则更倾向于选择后者。

这两个例子说明多动症儿童“延迟满足”缺陷。刚出世的孩子是随心所欲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能够抵制眼前的、有吸引力的事务而去追求更长远的结果。


例如妈妈说“听话,别吵,去那边玩积木,等会儿妈妈给你买糖吃”,正常孩子就会自己去玩,不干扰妈妈做事,他们会在内心告诉自己听妈妈的话的重要性,等待妈妈的奖励。对于一个成熟的孩子,延迟的奖赏会更有吸引力,他们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不选择立刻得到一些小的奖励。但多动症儿童需要立即的满足,不能等待,这种缺陷使他们“短视”,只顾眼前,不能展望未来。

 

特别提示:

儿童多动症的三大主征: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情绪和认知,其核心问题是自我控制能力差,心理学上叫做抑制能力缺陷。由于缺乏自控,导致学习问题、遵守纪律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使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与其他孩子的不同。


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

儿童是一个不断发育的个体,其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多动症儿童的临床表现也随着孩子的长大而变化。事实上,这种神经发育障碍是从孩子出生时就存在的,仅仅由于社会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要求不同,医学家观察的角度不同,才给出了不同的描述。

一、婴儿期和学步期的特征

      顽皮急躁,难于管理

儿童从一出生,就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有的安静、有的吵闹,有的按时吃、按时睡,有的随心所欲。心理学家把这种在早期就表现出的个体独有的行为和情绪特征叫做“气质”。


多动症孩子在早期主要表现为难于抚养型气质。

许多父母回忆孩子在怀孕期就胎动特别多;

在婴儿期比其他孩子更活泼,手脚动个不停,易兴奋,好哭闹,很难安静;

会爬的时候从摇篮、小推车里面或游戏围栏向外爬,经常跌伤;

饮食、大小便、睡眠无规律;环境改变后不能适应或适应较慢;

情绪急躁,常大声哭叫,不易安抚;

还有的喂养困难,常常肚子痛、偏食等。

使用气质量表评定,发现这些孩子活动过度、情绪反应强烈、注意力不集中、不愉悦的心境得分高;而适应性低,饮食、睡眠、大小便等缺乏规律。追踪研究发现难于抚养型气质的儿童常在2~3岁表现出多动症状。


当他们开始学步时,往往以跑代走,乱抓东西,大人稍不注意就会摔跤。到了幼儿时期,过度活动已经比较明显,手脚停不下来,大人抱也抱不住,难以进行亲子互动游戏。好喧闹和捣乱,满屋子乱跑,对周围的东西非要用手触弄不可。时常翻箱倒柜,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心。对来自各方面的刺激几乎都起反应,不能专注于游戏、听儿歌、听故事或玩玩具,一种玩具玩不了多大一会儿就又扔下玩别的。看图书看不了几页,就换另一本,或将书撕成碎片。

脾气急躁,有要求立即就要满足,不能等待,不然就哭闹不止;对人不友好,喜欢用打人、抓人来表达自己的不愉快。家长常反映孩子特别不好带,特别累人,也容易引起大人的厌烦。


一项研究对2~3岁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和好斗的孩子进行追踪,到6岁时大约50%仍有多动行为或者被正式诊断为多动症,这说明儿童难养型气质是一个重要的早期危险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的反应方式导致多动、不服从等症状发展。


使用幼儿情绪及社会性评估量表评定,这些孩子在活动度/冲动性、攻击性/反抗性、同伴攻击、睡眠、负性情绪、饮食、注意力、亲社会的同伴关系等维度异常。使用婴幼儿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定,发现运动、交往、集体活动、自我管理等方面异常。婴儿期或学前期健康状态欠佳、身体运动协调能力发育缓慢、语言发育延迟也是儿童期发生多动症的危险因素。

二、学前期的特征

      多动不宁、攻击破坏

这一阶段的多动症孩子,以“多动”为主要表现。躯体活动明显比同龄儿童多,好动,坐不住,精力旺盛,好像身上安装有“马达”驱使他不停活动。他们不能安静玩耍,从一个房间跑到另一个房间,从一张椅子跳到另外一张椅子上,站到沙发靠背上,爬到桌子上,家里的弹簧床成了他们的“蹦蹦床”,家具经常被他们弄坏。有时翻箱倒柜,不能动的东西他要去动,如拨弄电插座,扳倒开水瓶,导致经常受伤;他们喜欢户外活动而不喜欢待在家中,往往到处奔跑,跳跃。过马路时不顾危险,总是让大人为他绷着一根弦,担心他们的安危。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时,不能按规则等待,克制能力差,随心所欲,不与他人合作,喜欢捣乱、破坏,因而不受欢迎。生活中惹是生非、好强霸道、好欺负人,不讲礼貌,言语粗鲁,行为鲁莽、急躁,侵犯攻击性强,小朋友都不愿和他们玩。



这一时期,注意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他们不能静坐,容易分心,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不能专心致志地做完一件事,看动画片或听故事也不能专心,和他们说话时显得心不在焉,告诉他们的事马上就会忘掉,需要不停地提醒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由于这个年龄段学习任务不重,所以注意力问题尚未引起父母的关注。


他们任性、坚持自己的要求,喜怒无常,受不得一点委屈,易怒,好发脾气,容易沮丧;有什么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吵闹不休或破坏东西,甚至打人、咬人、抓人,不服从大人的管教。至少30%的孩子表现出挑衅或者对抗,特别是男孩。


多动症儿童上幼儿园或学前班后,老师常抱怨孩子不遵守规则、不能与小伙伴有效地进行集体游戏、好冒险、好攻击小伙伴、经常惹祸、破坏公共财物。由于多动,他们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学习知识,难于接受幼儿园教育。


研究发现儿童4岁时有57%被父母认为有多动、不安静,有40%被父母/老师发现注意力不集中,但这类孩子中绝大多数在3~6个月后好转。即使评估时符合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到学龄期仅一半仍符合诊断标准。这告诉我们,3~4岁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活动过度可能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和活动过度持续一年以上,大多数可能会持续到童年期和青少年期。


2013年,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估计,近2%的3~4岁儿童被诊断为多动症,这一比例比1997年的0.5%增长了近4倍之多。


玛洪的新近研究提出以下迹象可帮助临床医生及家长识别幼儿多动症:


1.不喜欢或回避那些需要持续保持注意力超过1~2分钟的活动;
2.开始一项活动片刻后就失去兴趣,并开始做其他的事情;
3.与其他同龄儿童相比,说话太多,制造很多的噪声;
4.爬上不应该爬的地方;
5.4岁时仍不能单脚站立;
6.几乎总是坐立不安——不断踢腿或抖腿,或在座位上来回扭动身体;坐几分钟后“必须”站起来;
7.因为什么都不怕而导致危险情况;
8.与陌生人熟络太快;
9.一贯对小伙伴具有攻击性;因为攻击行为被幼儿园或日间照料机构拒绝;
10.在不应该快速移动的地方跑动或经常奔跑,由于这些行为而导致受伤。


若年幼儿童存在2个或更多的上述症状,应该到具有诊断及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动症专业经验的临床医师处就诊,精心全面的评估可以诊断学龄前儿童的多动症。

三、学龄期的特征

      注意缺陷、多动冲动

一旦多动症儿童进入学校,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多动症的表现就开始显现出来。


他们不能遵守学校的纪律,上课不安静,做小动作,玩文具书本,打扰邻座同学,弄出噪声。下课后在教室内外与同学追追打打,高声叫喊。做操、排队时,不服从指挥,总是擅自行动,影响学校的秩序。


由于他们没有坚持性,做作业成为一大难题,需要父母在旁边不停地督促。不仅自己对做作业烦恼不堪,而且家长也备受折磨。有的孩子甚至“偷工减料”或干脆不做。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拖拖拉拉,早上喊不起,晚上不愿睡,就连穿衣和洗脸刷牙也需要不停地督促。


他们在学习方面,由于不专心听讲,做作业马虎,不能汲取老师教的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不佳。考试时,难的题目能做出来,容易的反而出错。学习问题在1~2年级还不明显,3~4年级以后,由于学习难度的增加,和同学之间的差距就明显起来。


伙伴关系方面,由于缺乏合作精神,不懂得谦让和分享,争强、霸道,因而常被其他孩子疏远、排斥。


到一年级末,绝大多数多动症儿童能被老师发现有行为问题。父母不仅要处理孩子在家的行为问题,而且要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操心,需要花费比其他父母更多的精力,承受较多的压力。


刚上学的多动症孩子天真无邪,个个认为自己是好孩子。但随着他们学习成绩下降,行为问题导致适应困难,他们逐渐认可了自己不是好孩子。这种自我评价降低是很关键的,一旦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了,也就丧失了进取心。到了童年晚期(9~12岁),30%~50%的孩子发展为对立违抗障碍和品行问题,例如与父母老师顶嘴、反抗权威,与其他孩子打架,撒谎,私自拿家长或别人的钱、物等。

四、青少年期的特征

      学习困难、对立违抗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从现象学观察,认为多动症在青春期会好转。但近40年来对多动症的长期追踪,发现结果不容乐观。研究发现70%~80%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到了青春期这些症状仍继续存在,58%学业成绩不佳,25%~35%出现反社会行为或品行障碍,30%正在尝试或者已使用大麻或饮酒、吸烟。


进入青少年期,大运动量的多动症状明显减轻,但与同龄人相比仍然可以察觉到多动的特征,例如在需要静坐的场合,身体的某一部位处于一种无目的的动作中,在桌子上敲手指或拿着圆珠笔转圈圈,腿在桌子下面不时摆来摆去等。做作业时常喜欢站着,要不就来回走动。别人说话时喜欢插嘴,干扰他人交谈。情绪易于兴奋,不合时宜地大笑,开玩笑时不顾他人感受,对同伴的玩笑则反应过强。有时恶作剧、哗众取宠。这些行为常被认为是不成熟的表现。他们能觉察到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常感到内心不安宁,不能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脑子里常常同时冒出许多不必要的想法,自己想赶也赶不走。



青少年期多动症最突出的表现是学习困难,这一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严重。由于中学学习内容比小学多,难度大,要求更强的组织能力、注意细节能力及耐力,进入初中后,他们往往出现多门功课不及格的情况,导致厌学甚至辍学。


由于青少年独立性增强,他们与父母的对抗更加明显,轻则不理睬父母,不按照要求办事,重则吵闹甚至大打出手。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和网络成瘾在这个年龄阶段成为更严重的并发症。

五、成人期的特征

      工作绩效差、人际关系不良

也许很多父母会认为既然是“儿童多动症”,可能孩子长大了多动症也就好了。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50%~60%的多动症持续到成年期,被诊断为成人ADHD。与儿童期相比,成人ADHD绝大多数以注意缺陷为主要症状,最常出现的症状包括注意持续时间短、经常因外界刺激而分心,组织和安排一件事有困难,他们逃避需要大量持续用脑的任务;不能注意细节,常犯粗心所致的错误;很难遵从指令,常完不成任务。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低于正常人群,在高中阶段接受特殊辅导的次数多,而考上大学的比例相对少。工作后他们的职业功能明显受损,由于缺乏自我监督,工作的条理性差,责任心不强,工作绩效差,经常被辞退工作,社会地位低下。

成人ADHD患者管理财务的能力差,不能有计划地购物;不能按时付账而导致负债累累。健康观念差,不注意锻炼身体和适当饮食;很难与他人建立或维持友谊或亲密的人际关系。一些患者存在明显的婚姻问题(如重婚、离婚率高等)。驾驶习惯差,常发生交通事故,违反交通规则、被吊销执照等。


据报道87%以上的成人ADHD终生至少共患一种其他的精神障碍,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6倍,包括焦虑障碍、抽动障碍、物质滥用、情感性障碍等。成人ADHD共患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现患率是25%~43%,终身患病率是59%;酒精依赖或酒精滥用障碍的终身患病率是21%~53%。由于这些共患病的影响,成人ADH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更加困难,而且治疗难度相应增加,疗效也变得更差。

 

特别提示:童年早期,由于环境对多动症孩子的要求不高,除了父母带养困难外,尚未能引起重视。上小学是个分水岭,因为学校纪律的要求,到一年级末,大多数多动症能够被老师识别出来。小学3~6年级,已经开始显现出由于多动症导致的各种困难。初中阶段是多动症青少年的困难时期,各种共患病的出现,以及孩子自尊心的下降,使治疗变得更加复杂。近年来成人ADHD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们面临着学业、职业、人际交往、婚姻家庭等诸方面的困难,需要引起重视。

 



随手点赞分享
让更多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更多儿保育儿知识,请关注儿保测查公众号

来都来了,点个关注再走吧~~~



儿保测查
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儿心量表Ⅱ》新家庭养育计划、推广普及、Gesell格赛尔量表、ABCD快乐育儿法、儿童发育测评量表、测评系统、儿保适宜技术培训、儿保知识交流分享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