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本书籍一世界。10月29日,伴随着秋日暖阳,我校青年教师读书班共同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六十一条到第七十条。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都是一次智慧的积累。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30多年学校教育工作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的经验结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育思想体系。
书中涉及教育教学的各方面,怎样使劳动与智力发展相结合?怎样指导学生脑力劳动?如何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些教学问题,在书中都会找寻到答案。这些建议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显得十分难得和有益。
孩子们的学习之旅,不仅是字的写法与数的算法的简单积累,更是心灵启迪与智慧升华的重要过程。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刺激着学生们茁壮成长,引导他们勇于思考,拥有智慧。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我们应积极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与学习,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收获成长。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催生出源自内心的学习驱动力。
“鼓励学生超大纲”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观点。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规定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超大纲学习可以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求知欲。当然,鼓励学生超大纲并不是忽视大纲或者拔苗助长,而是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为部分有能力的学生提供拓展知识视野的机会。
不管PPT制作得再精美,不管对纪律要求得再严格,真正能抓住学生的永远是课上精彩的内容。不管老师再怎么平易近人,再怎么和学生做朋友,真正征服学生的是老师的思考。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学生带来更专业的,多样化的课堂。
“让学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让我意识到,思考对于学生而言是有多么的重要。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如同填满一个容器,而应该点燃他们思考的火花。当学生面对问题时,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分析和解决,这比直接告知答案重要得多。比如在科学课上,当学生对某个科学现象提出独特的见解时,无论对错,我们都应该引导他们进一步去验证,保护他们思考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相结合,为孩子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书越深入读下去,我越能感受到读书的魅力,帮助我打开视野,找到方法。希望我们能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真正做好自身思想品德和工作素养的修炼,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作为教师一定要把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作为自己教学的基本原则。当学生“各尽所能”的去发展自己、展示自己,班级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会激发他们对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的兴趣,学习就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把知识塞进学生的脑袋,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脑力劳动。教学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孩子“超大纲”,让孩子们知道知识不仅仅是存在于课本上的。课堂上的拓展内容有时候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兴趣。有的学生可能对动手实践更感兴趣,而有的学生则在理论分析中更能获得启发。如果教师只坚持一种教学方法,有的学生就会感到被束缚,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对美术的理解也会有所缺失。
在教学方法上,应当多与劳动相结合。学生怎么才能把自己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生怎么才能爱学习?答案就是劳动与社会相结合,让自己的思想有的放矢,让自己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当孩子在生活中应用到了学到的知识,会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
引领成长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徐建芬全程聆听了各位青年教师的分享,对老师们深度的阅读和理解表示了高度肯定。同时对大家提出了两点期望:第一,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形成学习的志趣。第二,老师们要把读书落实到生活和工作当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把工作落实到实处。
书中有半亩花田,书中有大千世界,书中有山河鱼鸟,书中有梦想彼岸。愿我们都能手中有书,眼里有光, 心怀笔墨,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教育篇章!
文字:廖建勋
编辑:田若宇
图片:田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