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的“傲慢”
财富
财经
2024-12-18 17:15
上海
一些文章中不太方便讲,或展开讲的,会在群里讲;一些关于基金的疑难杂问可以在群里提;还有一些有用资料也会放到群里,感兴趣的小伙伴加下~
如果您是投顾组合持有人,还可以加入投顾群,获得更及时、更高效的服务~富国中证红利指数增强,成立以来涨了376.03%,年化10.18%。同期,中证红利全收益涨了431.1%,年化10.93%,“富国中证红利指数增强”平均每年跑输指数0.8个百分点。一是因为基金经理没有跑出明显的超额收益。看历史走势,指数增强基金和全收益指数比较接近。二是因为高收费,基金管理费收1.2%/年,托管费收0.2%/年,合计1.4%/年。不算管理费、托管费,指数增强基金平均每年跑赢指数0.6个百分点,算了收费后,就变成了每年跑输0.8个百分点。2022年9月之前,相对全收益指数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但2022年10月到2023年9月持续跑输。期间,“中证国企红利全收益”涨了13.93%,“西部利得国企红利指数增强”却跌了0.9%,跑输将近15个百分点。背后的原因,是基金经理持仓和指数做了较大幅度偏离。这是指数对银行的持仓,有不少是国有大行,在2023年上半年表现优异,带动指数持有的银行股平均涨了6.21%。这是指数增强基金当时持有的银行股,以城商行、股份行为主。在国有大行表现不好的时候,城商行、股份行表现不错,“西部利得国企红利指数增强”也因此相对指数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但2022年10月后,市场风格逆转了,追逐高股息,变成了国有大行表现好,城商行、股份行吃瘪,“西部利得国企红利指数增强”也因此持续跑输。2024年后,盛丰衍开始重仓高股息的国有大行,基金就又跟上了。这只基金偏的更远,指数的第一大权重行业是银行,占比19.5%。但基金严重低配,甚至没有配银行,也因此在今年6-9月银行大涨时严重跑输指数。总结这3个案例,特别是最后2个案例,会发现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虽然背景豪华,也被认为是专业人士,但基金经理对行情的判断并不一定准,有时还会错的离谱。比如昨天疯传的一张图,过去几年吐槽李蓓反指的人并不少。也经常在网上发言,金句不断,但没想到2023年上半年吃到一波AI行情后信心爆棚,竟然去做空了英伟达,之后又相继在港股医药、A股、XBI、数字货币上爆亏,基金净值一路从“1.5”干到止损线附近...抱歉,铺垫了这么多才开始今天的正文,主要是有点感触。昨天,行情剧烈切换,大盘股、红利股表现较好,微盘股、小盘股大跌。关于红利的讨论也热闹了起来,有人认为红利会长牛下去,但也有人质疑:涨了这么久后,红利的投资价值还有多高?消息上,昨天收盘后,国资委对破净央企股提出了市值管理的要求,利好红利股。资金上,10月中旬后一直是“小盘、微盘占优”行情,背后的原因是市场流动性旺盛,杠杆资金入场。但资金总有枯竭的时候,11月中旬后两融资金就停滞了,昨天微盘股、小盘股指数还被一根大阴线砸了下来,不少人认为市场风格可能会重回“红利占优”上。参照前面举的几位基金经理的例子,太专注短期逻辑,可能现在赚了钱,但当市场环境不同后又可能错的离谱,最后算总账还真不一定就更好。《三体》中有这么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可能这么说不合适,但却是这么个意思,太相信一个投资逻辑或投资品种,又在上面押了太重仓位,何尝不是一种傲慢呢。白线是“中证红利”的走势,可能颠覆很多人的认知,虽然都在说“红利走出了长牛行情”,但红利指数从来就没有真正涨过,一直是震荡行情,从2018年2月开始算,仅仅涨了9.86%,年化1.42%。是包含分红的“中证红利全收益”,2018年2月以来涨了51.54%,年化6.43%,平均每年多涨5%。这多出来的5%,恰是成分股每年的分红。也就是说,过去几年买红利,其实并没有从股价上赚到多少钱,主要是赚了股息的钱。过去5年,中证红利的平均股息率都有5%。如果你对红利长牛的定义是“像过去那样,平均每年涨5%左右”,是可以做到的。在盈利基本没啥增长的前提下,股价上涨就只能靠拔估值了,如果“中特估”的宏大叙事被市场广泛接受,也不是不可能,但难度...然后另一个问题“涨了这么久后,红利还有没有投资价值?”的答案也就出来了。红利哪有涨过,不过是股息的累加罢了,但几年下来也有40%+的回报。如果你对这个股息率满意,那红利依然有投资价值~右下角点个【在看】和【赞】再走吧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