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基金经理”要离职?

财富   2025-01-14 17:27   上海  


蓝字关注我们


文章开头先报告下,

我们新建了“粉丝群”“投顾群”戳这里获得「入群方式」

一些文章中不太方便讲,或展开讲的,会在群里讲;一些关于基金的疑难杂问可以在群里提;还有一些有用资料也会放到群里,感兴趣的小伙伴加下~

如果您是投顾组合持有人,还可以加入投顾群,获得更及时、更高效的服务~

-----------------

 

“离职”的传言终究还是飘到了周海栋这里~

昨天,"华商新趋势优选"的基金吧突然热闹起来,好多人留言周海栋要走,还有人说“栋子走,我也走,栋子去哪我去哪”。



01

真相如何呢?

只能说目前还看不到明显迹象吧。

周海栋管的基金,最新一次增聘是在2024年1月3日,增聘崔志鹏共管“华商甄选回报”,这是一位新人基金经理,2024年1月3日开始管基金。

从基金经理变动上看不到迹象。


也有人从业绩上找痕迹,

一向能打的周海栋在过去半年表现一般,同类后50%,说他无心管理基金了。


但看持仓,

周海栋重仓有色、航空。过去半年有色跌幅较大,带动十大重仓股平均跌了4.51%。同期,“华商新趋势优选”还涨了1.39%。

虽然业绩一般,但恐怕得不出“周海栋”无心管理基金的结论。


总的来说,

目前还看不到周海栋要离职的明显迹象,但基金圈的很多传言都是传着传着就成真了,到底是“谣言”还是“遥遥领先”,目前还真不好判断。


02

回顾下周海栋的业绩和操作。

(1)业绩

业绩上无可挑剔,

2015年5月14日开始管“华商新趋势优选”,涨了311.56%,年化16%,同类排名第1。

大家总习惯选“年度冠军基金经理”,但周海栋这将近10年期的冠军,含金量更足!


看单年业绩,

周海栋在过去8年,每年都能排进同类前50%,2019-2024年更是连续6年正收益。

要知道,这可是一只主动权益基金,过去6年股票仓位最低74%,真正做到了穿越牛熊。


(2)操作

周海栋的风格比较好界定,“周期+成长”

他曾在中金任化工研究员,但管基金后却很少买周期,而是重仓医药、电子、计算机等成长股。

2020年后,周海栋逐步加仓周期,把有色买到了股票仓位的将近一半。2021-2022年煤炭行情热烈时,还曾重仓煤炭。


对此,周海栋的解释是:

“我从08年入行,就研究上游为主,但是我从12年开始到19年,我基本上都没有买过上游的股票。直到去年(2020年)年终,我开始向上游倾斜。本质的原因,是因为我判断上游这些行业,可能逐渐要进入长周期上行的时间段了。”

他投资从中观行业的角度出发,先选出未来两年景气度大概率向上的行业,然后再从所选行业中选预期业绩增速较快的个股。

核心资产牛市中重仓成长股,2020年又前瞻性的预判了周期股的投资机会,还果断上仓位,完美转换,基金在2019-2024年连续6年正收益。


03

有备无患,和周海栋风格接近的基金经理都有谁呢?

(1)董辰

2020年7月29日,董辰开始管“华泰柏瑞富利”,一上来就买有色,并在年底买成了第一大重仓行业,之后一直重仓,和周海栋一样敏锐把握到了上游资源品的机会。


比较过去3年两人的基金走势,可谓一模一样,就像同一位基金经理管的基金。


投资方法上,

董辰说,他是基于公司质量、景气度、成长空间等做性价比选择。

金融周期类,自上而下,先看宏观和行业的机会,再选股票。

非金融周期类,则是自下而上做个股挖掘。

他重仓黄金等上游资源品,一是因为通胀,二是因为供应不足。

另外,2022年底,董辰把地产买成了第二大重仓行业。

理由是:

1)地产迎来了向上的政策周期。2022年3、4鱼粉就开始放松房企融资,2022年11月更是射出了第三支箭,时隔6年再次放开房企股权融资,他因此在2022年下半年加仓地产。

2)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逻辑,龙头将在下一轮地产周期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2)韩创

韩创也有约一半的仓位放到了有色上,过去几年的走势和周海栋比较接近。


投资方法上,

韩创研究员期间看的是建筑建材、化工,也是周期背景,他相信“万物皆有周期”,寻找高景气行业是最好的投资方法。

2022年下半年大幅加仓有色,之前重仓化工。虽然没重仓食品饮料、医药、新能源等核心资产行情中的主线行业,但韩创选股能力强,核心资产牛市中的表现比周海栋还要好一些。


(3)胡中原

同一家基金公司的胡中原算一位。

参考这篇文章,

他也做到了2019-2024年连续6年正收益。


但方法上和周海栋有差异。

胡中原擅长大类资产配置,会择时。2020年4季度开始减仓,将股票仓位从83%降至40%附近,中低仓位度过了之后的熊市。

投资方法上,他以赚行业β收益为主,对个股α收益没有明显追求,自上而下做行业景气度投资。

成熟行业,关注所处的周期位置、估值水平,越跌越买,买在长周期的底部。

新兴成长行业,关注行业成长空间,右侧择机介入。

核心资产牛市中重仓医药、食品饮料、电子、新能源等成长股。

2022年重仓后疫情赚了一波后,又在2023年快速切到AI上,几次大的行情轮动都有参与其中。


(4)杜洋

杜洋也算一位,他的投资方法是:

1)自上而下选风格,规避宏观层面的风险,让组合处在正确的方向上。

2)自下而上求收益,依靠深入研究,选择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好公司长期持有,分享企业业绩增长带来的收益。

持仓体现出轮动特征,


2019-2020年的核心资产牛市中重仓新能源、军工、传媒、计算机。

然后在2020年底果断转身,重仓偏价值的银行、建筑装饰。

看业绩,2019-2022年,杜洋排名也很靠前。2020年还因为重仓新能源,基金成功翻倍,涨了107%。

但杜洋看错了地产,2021年4季度开始加仓,逐步买成重仓。结果2023年后地产一路下跌,基金在2023年严重跑输指数和同类平均。

也因此,看整体表现,虽然两人在2020年底都及时从成长股中撤退,但还是重仓周期的周海栋表现更亮眼。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右下角点个【在看】和【赞】再走吧

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感谢

懒猫的丰收日
手把手教你看懂基金的门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