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每日文摘

2024-11-10 08:41   内蒙古  

这是我的第1869篇学习笔记

★摘抄自2024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01   从“和平共处”到“和合共生”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文明之光照耀人类共同的未来。
  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史无前例的壮举。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局擘画中,在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阐释中,习近平主席一再提及“和合共生”:“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
  溯历史的源头、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和”文化,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是今天读懂中国与世界相处之道的密码。
  从70年前首次完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新时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历史的接力一棒接着一棒向前奔跑。究其精髓要义,“和”的思想启迪、文化滋养一脉相承,为回答时代之问贡献东方智慧。
“和”之道,在于和而不同——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到一个多元并存的世界,历来主张和而不同、互学互鉴。
“和”之道,在于和平共处——
  “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国虽大,好战必亡”“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五千年文明泱泱,“和”是调和彼此关系的价值遵循,为今日国与国和平共处提供启迪。
“和”之道,在于和合共生——
  不同于西方文明在价值维度重个人、轻整体,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从“和平共处”到“和合共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时代价值、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02   为应对时代挑战汇聚共识和力量


当今世界,安全失序、增长失速、发展失衡、治理失焦愈演愈烈,各方迫切需要拿出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阐述中国对推进亚太合作的政策主张,倡导坚持多边主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可持续发展,将为维护亚太合作正确方向、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亚太经合组织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先驱,30多年来已逐步发展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为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引领经济全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十国集团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临危受命,成员涵盖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影响力,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作出重要贡献。
  两大平台发展至今,充分说明只要各方顺应开放融合的历史潮流,坚持团结合作、和衷共济,就能在时代变革中不畏险阻、砥砺向前。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全球经济治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提升效能,为世界经济健康运行提供保障。当前,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二十国集团承载新的期待,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坚持以公平正义、开放包容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就能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历史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理论强党
✅国考政治理论︱领导人讲话、重大会议学习笔记︱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文摘摘抄︱人民日报评论︱每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学习笔记︱学习时报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