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委托:乙女地盘男性禁入!
狸狸老师点评:本文展现了对特定群体生活方式的敏感洞察,以及对新兴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报道通过对个体经历的细致描绘,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亚文化圈子,揭示了其中的情感需求、社交互动和经济交易。同时,作者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问题,如性别限制、市场监管缺失以及潜在的道德争议,体现了批判性思维和责任感。
撰文|周宇洁 罗皓月 卢艳泓
网络上戏谑的“租借男友/女友回家过年”、“一日男友、女友”很多人不陌生,但提到花钱租“纸片人男友”约会,许多人可能一头雾水。
这种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交易,在今年广受二次元和乙女游戏爱好者的追捧。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每天都会有关于它的新帖子涌现。虽然涉及金钱往来,但这种活动还是被圈内人赋予“造梦”的称号——这就是“cos委托”。
cos委托是一种服务,它源于亚文化中的cosplay文化,cos是指参与者穿上服装,化妆扮演自己喜爱的动漫、游戏等作品中的虚拟角色,参与者通常也被称为coser。而cos委托则是指coser打扮成委托人(也即单主)所期望的二次元人物的模样,与其进行一日约会,单主承担经济支出,coser则负责给单主提供男友约会服务。
恋爱代餐
cos委托一般来说会有一个比较长的沟通过程,在确定好时间和委托角色、交付定金后,这次cos委托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单主需要和coser一起决定约会当日的日程,两人当天的穿搭搭配和沟通方式,有时甚至会细节到喷什么香水。
单主“momo”说,“cos委托给自己带来的是情绪价值和沉浸式的完美社交体验。”
细节往往是最需要注意的,单主的情绪价值可能就来源于这些细节。吃饭时及时递上纸巾,下车时用手挡住上方门框,在对方说话时表现倾听姿态,以及coser对角色的细节还原,如妆造、假发、服饰的还原,再到角色性格、行为习惯与经典台词的模仿,coser在出委托前往往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为了更好地贴合男性角色,有许多女性coser会穿上10-15厘米的增高鞋一走就是一整天等。
芝士球cos《光与夜之恋》中的齐司礼
在与单主momo的交谈中,她提到,“在委托中最让我心动的一点是,当时我们走出地铁站就看到有一个出cos的女孩跟一个男生走在一起,我随口说,‘她们也是cos委托吗?’,但是我的委托老师说‘不,她们应该也和我们一样,只是普通的小情侣在约会’。那一瞬间我真的好想哭,感觉就像77(指齐思礼,光与夜之恋中的男性角色)真的在我身边一样。”
coser给单主带来饱满的情绪价值。在cos委托中,经常有单主发帖询问自己长得不够漂亮、皮肤不够白、身材不够苗条高挑怎么办,会不会被委托老师嫌弃,是不是没有资格参与cos委托等。momo提到,自己开始也会有这种担忧,但是在与委托老师见面后,这种担忧便在委托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夸她可爱,夸她漂亮,甚至将她的照片设置成自己的手机屏保这一系列举动中消散地无影无踪。momo说,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不太可能会遇到一个像委托老师这样处处包容她、理解她,以她为中心做到完美细节的男友。所以她愿意去寻找一场cos委托,来一次完美的约会,在这场约会中不用考虑现实的因素,可以短暂地躲入纸片人男友的温柔乡。
Cos委托给单主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完美男友体验,更是一场二次元纸片人穿过屏幕治愈和拥抱现实生活中不那么完美的你的双向奔赴之旅。
momo和他的委托老师
霍顿和沃尔在《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准社会交往”的概念,这一概念被用来解释媒介使用者与媒介人物的关系,某些受众往往会对其喜爱的电视人物或角色产生某种依赖,并发展出想象的人际交往关系。而在乙女游戏中,玩家与游戏角色之间的情感链接,本质上就是一种准社会交往。与此同时,乙女游戏本身的“恋爱”定位针对的正是受众的情感需求,而当纸片男友满足了玩家大部分情感需求、且现实中并没有其他渠道可以代替游戏满足的情感需求时,用户对游戏的媒介依赖度便会更高情感卷入度也会逐渐深入。
作为现实中的人类,玩家与游戏内纸片男友之间在一定程序规则下进行的相对单一的互动,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亲密关系中的复杂需求一一超越程序设定的自由交流、实实在在的肢体接触、真实的约会体验,都是虚拟角色无法给予的,因而当用户情感卷入度进一步提升时,“打破次元壁”的渴望便越发强烈。当欲望能量在最初对象上遇到阻碍时,便会向其他对象转移,知道找到一个替代对象以消除紧张、满足欲望,找到一位合适的coser,委托她化身为自己的纸片男友,突破次元的界限进行一场约会,就成了用户的替代性满足,委托者投射的正是自己在与纸片男友的准社会交往中产生的情感。
在情感商业化的时代,劳动者将曾经只属于私人空间的情感置于公共空间贩卖,他们遵守一系列标准化的“情感规则”和互动脚本以满足顾客的情感需求。cos委托中的规则与脚本,就是男主的人设、性格甚至外型,接受委托的coser需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符合男主人设、在约会中减少脱离人设的情况,从而给予委托者更完美的约会体验。
诚然,当下的cos委托仍然是在委托者与被委托者双方对角色都有一定喜爱度和理解度,并在双方彼此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进行的。但不能否认,随着cos委托的推广,从乙女圈层扩散至整个二次元、亚文化圈层时,其中的经济交换就会成为资本介入的突破口,而情感劳动在批判视角下存在的对劳动者情感的剥削问题也会出现在这一情感交换中。
男性止步
在cos委托行业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单主和coser双方都必须是女性,男性是不被允许出cos委托的。
cos委托的双方都是女性,人身安全有一定保证。momo提到,如果对方是一个男性coser的话,会给她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压迫感,她更愿意找女性委托老师。由于男女性之间的力量差距,一男一女相处一整天,一旦男性coser有图谋不轨的想法,女性单主的反抗空间会被压缩得很小。
有时候,委托人只是想找同好聊共同话题,或者是找人一起出去玩。由于女生更懂女生,女性细腻的情感和同理心让人感到被理解、被支持,几乎每个单主都提到线下委托cos的体验很美好,coser非常照顾人,给了她们体贴入微的关怀。同时,很多单主都提到想和coser“拥抱”“牵手”“摸头”“贴贴”,这种同性之间的肢体接触也能够较为安全地满足她们的依恋需求。女性会更加细腻“穿高跟鞋上下楼,coser们都会扶一下,还会关心你走路久了累不累。如果大姨妈来了,她们也会在点单时问你,要不要喝点热的。”momo说。
如果在小红书app上搜索“男性cos委托”的话,你会发现绝大部分单主和coser都对男性有着很不好的印象,比如认为男性只是为了赚钱,根本不了解乙游;跟男coser玩一天不清楚是谁陪谁,本末倒置了。大部分人不愿意让男coser进入这个圈子。在与momo谈话时,她也提到“虽然我还没有谈过恋爱,但是我身边有很多失败案例,在网上也看到了很多姐妹的惨痛经历,比如拉菲草事件,还有分手前如胶似漆,分手后互相撕逼的。让我对男人不保有什么美好的幻想。所以委托我更倾向于找女孩子。”
小红书上的cos委托词条
风险贯穿着每一场cos委托。
委托前,单主可能遭受来自互联网男性用户的骚扰。虽然是女性与女性的约会,因为明码标价挂在互联网上,几乎免不了遭受部分男性性骚扰和误解。由于信息集散平台并没有男性禁入的准则,单主难以避免来自平台非国乙男性用户的骚扰。
委托中,市场野蛮生长,圈内玩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监管和保障。单主能否得到满意的服务和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单的coser是否认真负责。
不少coser线上照片和线下真人差距过大的事,一不留心完美的约会就变成了网恋奔现翻车现场。cos委托当天coser除了线下扮演男朋友之外,还有一系列的线上配套服务,通常委托期间她们会把头像换成cos的二次元角色,并且模仿角色的语气和台词跟单主说话,也就是语言cosplay。负责的coser会通过朋友圈先研究客妹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偏好,学习男友礼仪,见面会带一份小礼物,一般是一束鲜花;路上主动牵起客妹的手;下车把手抵在门框上防止客妹撞到脑袋;吃饭帮忙布菜,如果吃海鲜还会帮客妹剥虾等等……
缺乏契约精神的coser则可能带来道德惨案。
coser Tina经常与单主抱脸亲吻,被cos委托圈内人士指责为“Daddy dom little girl”即DDLG。DDLG是BDSM关系中DS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CGL玩法中的一个分支。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伴侣扮演养育或照顾者的角色(爸爸或者妈妈),而臣服方的伴侣则扮演“小孩子”的角色。由于国乙主要玩家群体包含大量未成年,无道德coser在约会过程中能够轻易引导单主进行擦边性行为。
市场的无序化发展也给coser带来了窘境。大量未成年群体难以经济独立,接单给太太们带来了极高的风险。
游戏玩家年龄偏幼,有时会遇见未成年人找委托,涉及金钱交易同时也不能为自己负责的未成年,在cos委托里境地往往有些尴尬。有时委托到一半,单主的妈妈冲出来要将coser带去警察局,认为这是拐卖或者诈骗,因此许多coser会直言避雷未成年!
在小红书上搜索“cos委托踩雷”
委托后,单主在与coser完成约会后往往伴有“戒断反应”,无法接受浪漫幻想的离开,陷入长期“单相思”的境地,甚至节衣缩食只为更快步入下一次的浪漫幻想中。在完成约会后,单主“声声”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想法:“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人关心我,在游戏里却好像被一串数据、一串代码爱着。”
cos委托把二次元的爱带到了现实,单主也经常分不清楚这种感情是对委托老师本身,还是游戏角色的一种移情。一日约会带来的浪漫浓度太高,一些人会在委托结束后陷入“戒断反应”,进入无望和拧巴的单相思,甚至需要节衣缩食以便能尽快再见一次cos老师,步入幻梦之中。距离委托结束已经六天了,声声每次看到与委托老师的合照,都会忍不住有些难过。
同时,售后也难以保障。对于约会中coser临时支付的金额是否需要单主报销、服务不满意能否退钱的问题,单主与coser难以达成共识。
口头约定与不规范的交付流程让其中的账目经常算不清楚:单主购买的假发是否需要用毕归还,临时开销的食物coser买单后单主是否报销,临时跑单的coser是否需要退还单主双倍定金,服务体验不满意是否可以退钱等等。
将乙女cos委托圈在女性爱好的世界里,或许是当下能想到的一个最好的保护措施。
行业现状
在小红书,“cos委托”词条已经获得了2.4亿浏览量。随着国乙游戏水涨船高,Cos委托的爆火速度远超想象。仅2023年,全国就开办了“国乙only”展多达60个。不少coser半年内档期排满,部分知名coser甚至排到一年后。
自2017年《恋与制作人》“破圈”,乙女游戏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伽马数据《2020游戏研发力量调查(移动游戏篇)》表示,女性游戏市场在2018-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4%,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958亿元。年龄分布中,月狐数据2022年9月份数据显示,大部分玩家年龄低于25岁,玩家群体年龄基本上在35岁以内;而Cos委托的受众群体也在16-25岁左右。不难发现,乙游和Cos委托的受众大多为Z世代的年轻人,他们有着新的情感诉求。
热衷于Cos委托的圈内人士也做出了相应努力。从“游戏自证”到“答题确认同好”,cos委托一直致力于将偏“三次元”的、难以共鸣的单主和coser排除在外,并通过保持小众的方式维持行业的纯洁度。
入场券游戏自证
对于单主而言,COS委托带给她们的是情绪价值,花费不菲目的就是为了和二次元老公们,进行一场想象中的甜蜜约会。而不专业coser无法上皮、不经询问处理个人事务、临时改变行程等行为,无疑是在她们的雷区蹦迪。基于此,为了应对供给侧的鱼龙混杂,游戏自证在圈子里越来越流行。所谓的游戏自证,本来是乙游玩家们用来证明自身纯度的方式。验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氪条值、角色卡数量、好感度、图鉴完成度等。只有在这些方面达标,才能被认可是资深玩家,并达到一些活动的准入门槛,比如国艺only。如今,这些标准被拿来作为委托老师的“从业资格证”。此外,小红书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避雷贴和吐槽贴,帮助其他单主更好的鉴别coser。从效果看,这些措施确实保护了一部分单主的体验,也劝退了一些想赚快钱的coser。
但是,cos委托仍然存在市场监管缺位的问题。随着市场不断发展,一些不玩游戏、不了解角色,只是想要获得情色交易的“现充”混入了单主行列。一位coser透露“确实会遇到要求‘就穿平时的衣服陪我’的雇主。”面对这样的需求,她表示:“如果不是特别喜欢这个角色,只是单纯想让我陪她的雇主我不会答应。” 针对行业的种种乱象,市场监管难以到位,营造了许多灰色空间。
上海市市民服务热线市场监管分平台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由于cos委托的交易行为基本是“个人对个人”,支付也基本是通过直接转账进行,所以很难纳入监管,只有在委托交易是通过某些电商平台进行的情况下,出现了纠纷他们才可以记录反映,这一过程中,“平台方”作为提供服务的媒介,应当严格审查服务内容,如果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平台方需要承担监管责任。如果协议包括了牵手、拥抱、接吻等内容,则涉及到了特定的人身性质,也违反了社会公德,不属于雇佣关系,应认定为无效合同条款,不受法律的保护。
虽然“男性禁入”准则打破了“日租男友”的谣言和情色化妖魔化倾向,但是女性之间的行为也有越界的可能。
在cos委托爆火之后,小圈子的小众困境也凸现出来。大量三次元“现充”涌入cos委托的小天地,带来了极为良莠不齐的行业生态,给单主带来了很多“仿佛被骗钱”一样的委托体验。
在看到COS委托有赚钱机会后,许多原先活跃在其他圈子的coser,开始涉足乙游cos。甚至有不少自持相貌出众的素人,也进入到了市场之中。他们中好一些的会自己置办一身行头,有一些所幸将拿来主义贯彻到底,服饰化妆全部都要单主买单。很多新晋coser连最基础的功课都不愿意做,在百度百科上看了些角色介绍便出来接单。别说分清官设和同人私设,就连角色的背景故事、性格喜好都是一问三不知,完全无法营造出角色还原感。
与此同时,一些违法违规活动也盯上了cos委托。
Cos委托的爆火绝非偶然,乙游玩家的消费潜力仍然尚待探索。它不仅代表了一个群体的内心诉求,而且充分反映了亚文化的群体心理。虽然他正在破圈,但它无法成为一个所有乙游玩家都能参与的娱乐形式。
保持小众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编 辑 | 路莹莹
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取授权
lili_ll@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