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文学】屈晓东 ‖ 谈文学创作

百科   2024-11-26 00:00   陕西  

文学创作,犹如一场深邃而奇妙的旅程,在时光的长河中,无数文人墨客以笔为舟,以墨为桨,驶向那无尽的精神彼岸。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兼业余作家,我且以自己的写作感受,谈一下文学创作之体悟,以期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愿与诸君共享此道之精妙。

一、文学创作之基本方法

文学创作之始,首在喜爱。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文学的热爱是创作之最佳导师。唯有心怀热忱,方能在文学道路上执着前行。

继之则需要学习与积累。方式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通过阅读名家大家之作,汲取智慧精华,拓宽视野,丰富内涵,增加语感。同时,在生活的旅途与人生阅历中积累素材,感悟人生百态。

而后为模仿。寻几位自己喜爱的作家,借鉴其技巧手法、揣摩其写作风格,博采众长。然而模仿不能是抄袭,是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最终达至创作。结合自身特点,融入独特感悟,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这就是文学创作进阶之路,要循序渐进,方能水到渠成。

二、文学反映之根本内容

文学,即人学。文学是人写的,给人看的,有关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其内容看似纷繁复杂,但概括起来,是有规律可循的,内容反映个人的无非是生死、名利、爱恨、江湖;反映团体的无非是秩序、斗争、信仰、理想。具体内容所反映的要么是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人生经历;要么是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要么是美妙绝伦、巧夺天工的文物景色;要么是趋利避害、离苦得乐的人生思考;要么是美好和谐、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归根结底,文学反映的是人性。人性有善恶之分,《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这里的人心指人性中的恶的成分,包括贪、嗔、痴、慢、疑,这里的道心指的人性中的善的成分,包括仁、义、礼、智、信。文学作品就是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交织呈现。虽然作家们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然文学创作之规律大同小异,所表现之根本内容别无二致,仅表现形式有所差别,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三、形式与内容

文学创作,形式与内容,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形式多种多样,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各有千秋;内容丰富多彩,景物描写、情感表达、观点阐述、价值观传递,皆是文学之表达内容。最好的状态是形式与内容彼此呼应,相得益彰,内容是形式的核心,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并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形式亦不可或缺,无一定之形式,内容则无法展现。但当不可兼得时,应遵循内容第一,形式第二的原则。一件优秀之文学作品,其核心是美在于内容,而非形式。譬若一部电影,若内容空洞,虽表现手法新颖,声光电应用娴熟,甚至采用 3D、4D、5D 效果,亦难逃被抛弃之命运。文学创作亦如此,内容为根本,形式为辅助,不能本末倒置。

四、对作者之要求

文学创作者,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与强烈的生活感悟力。能于平凡生活中发现不平凡之处,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与社会的发展趋势。

亦要有良好的思考、总结能力。对所观所感进行深入思考,总结提炼出深刻的主题与观点。

同时,还需具备很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共情能力。以精准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使读者能感同身受。

五、文学作品之标准

好的文学作品,内容应当深刻丰富而非肤浅轻浮,一定要言之有物,不可内容空洞,内容应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正能量,展现人性之真善美,促使人向善向好,如一束光照耀人心,给人以光明与温暖,读后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反对血腥、暴力、低俗的文学作品,更反对错误价值观导向之作。

文以情动人,真情实感,乃文学作品之灵魂。作者为文不可矫揉造作,应带着感情去写,让感情自然流动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变化,使读者读后能感受到感情之真挚,情节之舒展。

优美的语言形式可增强内容的表达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但仅起锦上添花之作用,不可为追求语言之优美或对仗而牺牲内容,亦不可仅有语言之优美而内容空洞。

文学创作之路,虽漫长而艰辛,却幸福而快乐。我们应秉持热爱之心,带着真情实感,不断学习、探索、创新,欣赏美,创作美,奉献美,丰富生活,启迪心灵,定能创作出优秀之文学作品,为人类之精神世界增添璀璨之光。

金水文学
中国,历史灿烂悠久、文化渊源流长、人文积淀厚重、今天成就辉煌......所有这些为文学创作留下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金水文学》以贴近生活,服务民众,弘扬正能量,讴歌新时代为宗旨,期待与您相约《金水文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