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书,这两年是买进来的少,扔出去的多。
前些日子整理书柜,翻出一本84年出版的《家》,品相已经很破旧了,扉页上居然还有某单位图书馆的公章,实在想不出这样一本书怎么会跑到我的书橱里来的,反正现在是准备把它扔掉了。我对扔书还是采取谨慎的态度,每一本书在扔掉之前,都要草草翻一遍,确实垃圾的,才毫不留情地扔掉,《家》应该是算得上经典的,现在的中小学语文老师不是都在倡导节阅读经典吗?于是准备读了以后再扔。
上一次读《家》是30多年前的事,时间已经比较久远,所以这次读还是比较认真的,而且读着读着还想起了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一般认为是从“五四”开始到新中国建立这一段时间,大致正好是民国时期,当下民间似乎好像都在怀念民国,民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文人笔下应该有所叙述,于是又想重新读些民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公认的大家是鲁郭茅巴老曹,读完了巴金的代表作《家》,就计划读点鲁迅,从书橱里找出一本新版的《呐喊》,《呐喊》中最好的文章我以为是《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我自十岁起第一次读《阿Q正传》,以后坚持了20多年,每年至少看一遍,因为我一直认为这是中国最好的小说。这次读完《呐喊》,我还利用端午节假期专门去绍兴古城复游了三天,也算是读书与行走相结合了。
郭沫若的作品几乎没读过,也不想读,于是就跳过去,直接就去读茅盾的《林家铺子》了。有人告诉我,现在读《林家铺子》正合时尚,许多商家都在倡导员工读《林家铺子》。想想好笑,本来保守的我现在正趋于更加保守,重读现代文学作品是以读经典的名义怀旧,居然撞了一回时尚。让商业员工读《林家铺子》干什么?理解或是看清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本质?
《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家》、《阿Q正传》也是写的同年代的事情,《林家铺子》晚一些,写于1932年,可以说都是一百来年前的作品,这次重读这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代表作,最大的感受是:还是一看就能看懂。
2019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