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饿了就不要对别人提过分要求

文摘   2024-11-03 06:01   江苏  

几年前听到一个故事。

年终的时候,街道机关组织工作人员到属地贫困户家慰问,他们带去了米、油等年货,还有一个500元的信封,在递交信封的时候,一般都说过年了买点鱼买点肉。所谓买鱼买肉,也就是一种说法,至于究竟买什么,钱到了人家手里,就由人家自己决定了。

对于地方上的这一点心意,绝大多数的被慰问家庭都是心存感激的,当然,也有个别表示太少的,其中还有一位说他老婆不吃鳊鱼、鲢鱼,只吃鲈鱼,……。弄得去慰问的人挺尴尬的,表示今后不再去他家了。

诚然,对于一个困难家庭,一袋米、一桶油、500元钱,改变不了困境,但生活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不放弃原来的标准,那就有点不切实际了。

现在,我经常要去南禅寺买菜,从解放路到农贸市场要穿过槐古支路,这条不足300米的小马路,其实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每天都在上演人间戏剧,诉说百姓生活。这里,也是我们这个城市乞讨者集中出没的地方。

据我观察,乞讨者大致有这样几类:

一类是比较传统的乞讨者,多为老人或残疾人,他们安静地跪或坐在地上,面前放着一个盆子,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路人施舍。走过你会发现,他们的盆子里多多少少会有几个零钱。

一类是组团的乞讨者,一般有一个残疾人或病人和一个健康人组成,这种乞讨模式的人有一定的套路,面前必定放一块牌子,陈述各种惨状,有的用歌声吸引路人注意,不管怎么都要弄出点动静来,当然,面前也是有一个小盆子的,小盆子旁边还会有一个收款二维码。走过你会发现,他们的盆子里多多少少也会有几个零钱。

一类是年轻的乞讨者,他们与前两类不同,面前牌子上的文字虽然也是陈述各种惨状,但显得更有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有一个统一的标题:太饿了,请好心人支援8元。面前也有一个盆子,我还见过一个不用盆子,放了一张4A纸。走过你会发现,他们的盆子里或4A纸上常常是空的。

我常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前两类的盆子里能收获零钱,而第三类却收获不到?

可能是:路过槐古支路的中老年人不愿意施舍年轻人。

更可能是:前两类没有对路人提要求,而第三类提出了“支援8元”的要求,为难了路人。

本来人家口袋里有2元零钱是可以给的,一看要8元,拿不出手了,便索性不给了。

虽然8是一个比较吉利的数字,但从操作角度讲,现在凑8元钱是一件比较难办的事情,一般人口袋里不会放8个硬币,如果有一张5元的纸币,另外也还要凑三个硬币,还不如直接给10元来得痛快。

路人施舍乞讨者都是顺手而为之的事情,不是必尽的义务,不对路人提要求,路人没有压力,没有难度,方便的时候,也许就顺便给一点;如果对路人还要提要求,结果就适得其反了。

我一直想不明白,年轻人乞讨为什么要设“8元”?是谁发明的,又是谁教他们的?害得他们放弃了尊严也得不到收获。简直太蠢了,太坏了。

年轻人也是,读书读傻了,已经“太饿了”,居然还要对别人提要求。2000多年前的古人都懂得饥不择食的道理,啥叫饥不择食?就是饥饿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了。

当然,太饿了就不要对别人提过分的要求的道理,并不仅限于年轻人乞讨。

2024112

电视机尴尬

我们这里不缺民主

老秦说教
我的身份:教育观察员。“说教”,说说教育,不仅实说,而且直说,我就是言笔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