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秦少游世系家风中承传的文人特质

文摘   2024-11-13 22:15   江苏  

浅论秦少游世系家风中承传的文人特质

秦红  秦志伟

摘要:无论从学术角度探究,还是观察世系家风,秦少游的文人气质是独树一帜。作为北宋婉约派词人的杰出代表,其创作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与人生智慧。本文旨在通过秦少游的词作点滴,结合其坎坷的人生经历,探讨他典型的文人气质,初步解读这种气质如何影响后世的家风养成,以及这些影响在现代社会和秦氏家族中的显性体现。现摘录部分观点内容。

秦少游世系家族,是可以被称为文化世家的。陈寅恪曾经对“文化世家”有过阐述:经学儒术是文化世家的普遍文化身份特征;仁孝廉让为其道德标准;家学礼法是其不变的追求。强调家学家风传统,以儒学为世守家业,以礼法为世传家风。将陈先生的观点归纳一下,无非是重文、重仕、重礼、重孝。

一、从秦少游的名篇词作窥其独特的文人气质

秦少游(1049-1100)自幼聪慧好学,深受家学熏陶,后随苏轼游学,以诗见赏于王安石。然而,秦少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他因卷入党派斗争而屡遭贬谪,最终客逝他乡。这种人生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的性格与气质,也深刻影响了他的诗词创作。

情感细腻描摹哀婉词风。秦少游的诗词以其情感细腻、哀婉动人著称。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波动,将其转化为词中缠绵悱恻的意象与意境。例如,在《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中,他写道:“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仅通过一支春日杨柳的柔美,便引发对往昔离别的哀愁与思念,情感深沉而含蓄。又如《满庭芳》中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开篇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哀愁的画面,展现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内向柔弱寓于敏感多情。秦少游的个性特征使他对周围的世界有着更为细腻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在他的诗词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情感深度。他的多情不仅体现在对爱情的深情咏叹上,也体现在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中。《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对爱情忠贞不渝、超越时空之情内核的抓取后无来者。又如《八六子·倚危亭》中的“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通过夜晚月光下的幽梦与春风中的柔情,化无形似有形。

向心追求交织拓新精神。秦少游的诗词作品意境、语言、音律无不持续追求新的表达,努力融入兼容元素,透出婉约风格。例如,《行香子·树绕村庄》一词以入山访友为线索,具体地记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踪,与其说是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不如说是一次完整的心灵旅程。

传统修养不避个性表达。孝悌、忠诚、信义等道德品质的养成的重要性,传达在秦少游的词作中。《春日五首》中的诗词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更蕴含了词人对认可的品德的坚守,如“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用芍药与蔷薇的形态,在特定的情形下给了花草以人性,寓含了词人对柔弱中见坚韧、哀愁中显深情的德行的赞美。

二、秦少游文人气质的成因分析

人的气质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力原因,既受文化、传统、礼法等大环境影响,家谱、家训、家规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家族所在的人文氛围是重要条件。

秦少游的文人气质的形成,既与其个人性格、才情有关,也深受其人生经历的影响。他自幼聪慧好学,受家学熏陶,培养了深厚的文学素养与艺术修养。然而,仕途的坎坷与生活的磨难又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沧桑,这些经历促使他更加关注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的发展及完善。同时,与苏轼等文学大家的交往也使他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他的文学造诣,也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与灵感来源。

儒释道思想交融,贯穿其一生。秦少游自幼受儒家经典熏陶,他渴望建功立业,实现经邦济世的抱负。在仕途顺利时,儒家思想占上风,推动他积极进取,如他在科举考试中的努力以及后来入仕为官的经历。同时,他也恪守儒家的忠孝观念,表现出深厚的伦理道德意识。在遭遇挫折时,往往转向道家寻求解脱。道家清静无为、修道成仙的特质吸引着他,使他能在纷扰的世事中找到一片宁静之地。他与苏轼等道家文化崇尚者交往密切,无疑加深了他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在诗词创作中,他也常常运用道家的意象和哲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秦少游不仅与许多高僧往来问道,还以诗歌作为弘法方式,创作了大量佛教题材的诗歌作品。佛教的慈悲为怀、超脱生死等思想,使他在面对苦难时能够有一种超然态度。

秦少游是太虚心境与马少游情结的矛盾统一体。早年他字“太虚”,受张载“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宇宙元气本体论影响,他积极进取、渴望有所作为。然而,随着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磨难,他又产生了归隐之心,字改为“少游”,归心于东汉马少游那种卑微自适的生活理念。这种矛盾统一反映了他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体现了他在儒家积极入世与道家消极避世之间的徘徊与抉择。

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使秦少游善于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之美,唱出生命之韵。在他的词作中,山水草木、日月星辰等自然元素常常被赋予深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成为他表达情感、寄托理想的重要载体。这种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他对宇宙人生等宏大问题的关注。

三、锡山秦氏家族的文人特质可见一斑

南宋淳祐年间秦少游后裔秦惟祯迁居无锡,繁衍为江南大族“锡山秦氏”。锡山秦氏的兴盛固然离不开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及其紧密的血缘关系,但是其精神因素也不可或缺,与先祖秦少游一脉相承。

继承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其子孙修德立身,忧国忧民,治国平天下。“天任命,人任力。君子之道源于天,而相之以人,安于命而辅之以力。故进德修业,以自强不息。”无论怎样,读书都是至关重要的。士大夫应该有所作为,“日者有为之时,乾乾以致其力。夕者无为之时,则惕若以致其心”。君子不但要修身,还应该忧国忧民,更应该居安思危。“夫乱生于所忽,治生于所忧。安安者危,亡亡者存,固天之理也。”要想治国,必须首先修身、齐家。秦金就曾训其子曰:“谦谨韬晦以持身,潜心努力以进业。”
要使家族兴盛,则离不开“勉为善”一语,秦镛认为“勉为善,则大宗可以不废,而小宗可以崛起”“勉为善”最重要的就是“孝友”。锡山秦氏自始就十分重视孝友二字,早期有秦旦、秦奭被旌“双孝”,后来又有开杰、凤祥人称“后双孝”,其余子孙也大都有令人称道的孝行。

锡山秦氏十分注重诗书礼仪。秦云锦在《先城补集》中说“保身保家不外安分守已,立名立行只在修德读书”。锡山秦氏虽没有明文规定子孙必须都参加科举考试,但与大多数文化家族一样,参加科举考试在秦氏家族中蔚然成风,秦氏子孙在科举中的成就便是最好的见证。科举之外,锡山秦氏自始至终都十分强调敬宗收族,秦焕认为祭祀祖先目的就是使族人“疾相抚,患相拯,贫相赒,死相葬,老弱癃残者相养。祭酺相召,婚嫁丧灾相助”。为了培养秦氏子孙,秦氏也十分重视家族的书塾。秦毓钧曾谈到“书塾、义庄,一以培植子弟,一以周恤孤寡,教与养兼施,前人之用意至深远也。”

四、秦少游后世文人特质的家风养成

秦少游后裔因先生之号“淮海”,而冠以“淮海秦氏”,不仅是对先祖的敬仰,更是对秦少游文学精神和家风传统的传承。近千年的家族历史的长河中,养成了独特的富有文人特质的淮海秦氏家风。

崇尚孝道,注重家族和谐。众多淮海秦氏支派家训中强调敦孝悌,将孝敬父母长辈、友爱兄弟姐妹视为百行之首。对“孝友传家”的崇尚,反映了文人气质中对家族和谐、亲情伦理的重视。文人气质中对情感的认同追求是一致的,秦少游的词作中常有对亲情、友情的细腻描绘,这种情感也延续到了他的后裔家族中。不仅维护了家族的和谐稳定,也为家族成员提供了充满爱与关怀的成长环境。

勤奋读书,追求知识智慧。诗书继世长、增智明理久。淮海秦氏家风注重家族成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鼓励子弟勤奋学习、追求知识与智慧。秦少游后裔们注重家族成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鼓励勤奋读书、追求知识与智慧。这与文人精神中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智慧的追求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勤奋读书和不断学习,家族成员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崇尚节俭,注重生活品质。“一粥一饭、半丝半缕都当思来处不易”,这种节俭精神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节制,更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文人气质中往往包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淮海秦氏家风中的节俭传统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节制,更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种节俭精神体现了文人品质中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品质的执着追求。通过节俭生活,家族成员能够培养自己的自律意识,同时也能够在精神层面上追求更高的品质。

尊重技艺,追求实用之才。淮海秦氏家族,强调技艺的重要性,认为拥有技艺比拥有财富更为可贵。“敏于行,讷于言,慧于心,勤于思”,文人特有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技艺的不断革新,尊重技艺为实用之才提供了成长的土壤,而实用之才的培养又促进了技艺的创新与发展,文人特质的融入,则形成了淮海秦氏“当务为笃实有用之才”的家训。

练达开拓,善于创新胜出。淮海秦氏家族训规中,基本都有对于家族成员在学识、见识、胸怀等方面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眼界,以达到通达之境,并且在行事中坚守本源正道、诚信自立的原则。他们相信,只有行稳才能致远,善于创新者才能胜出,勇于进取者才能不断进步。这种价值观与秦少游在文学创作和人生道路上所秉持的真诚、自立相呼应。

家国情怀,毋忘担当之责。淮海秦氏家族谨记无国无家、无家无国,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并秉持着士不可以不弘毅、行道以利世的信念。此内核,与秦少游在学术作品中所展现的忧国忧民之感、处世之间的赤子情怀一脉相承,是秦少游国士风范基因的彰显,体现了文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淮海秦氏长辈们总会说,无论是在大事还是小事上,都应该保持奋斗的姿态。


老秦说教
我的身份:教育观察员。“说教”,说说教育,不仅实说,而且直说,我就是言笔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