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百万粉丝网红在直播时称自己头痛,随后突发脑出血,经抢救无效离世......
省流版
1. 脑卒中”8+2”危险评分卡是40岁以上居民进行脑卒中风险自我评定的常用量表之一,由8大危险因素和2项警示病史组成。
2. 脑卒中的低危、中危和高危人群应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重视脑卒中早期症状等措施做好预防。
3. 脑卒中患者及中高危人群,还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采取如: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管理、急性期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中医药治疗等预防和治疗措施,并及时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脑卒中高危人群评定——“8+2”危险评分卡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推荐的脑卒中“8+2“危险评分卡,是居民进行脑卒中风险自我评定的常用量表之一(见表1)。脑卒中“8+2“危险评分适用于40岁以上人群,由8大危险因素和2项警示病史组成。
8项核心危险因素:1. 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2. 血脂异常或未知;3. 糖尿病;4. 吸烟;5. 心房颤动;6. 明显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6kg/m2);7. 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8. 脑卒中家族史。
2项警示病史:1. 发生过脑卒中;2. 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脑卒中“8+2“危险评分将40岁以上的成年人分为脑卒中的低危、中危、高危人群:
表1. 脑卒中“8+2“危险评分卡
对于脑卒中的低危、中危、高危人群,疾控君建议——
戒烟: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应避免被动吸烟。
控制体重: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应通过采取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进食谷类、牛奶、豆类和肉类等,使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限制红肉的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限制食盐摄入量(<5g/天),不喝或尽量少喝含糖饮料。
适度增强体育锻炼:成年人每周≥3次适度的体育活动,每次时间≥30分钟,如快走、慢跑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等。
限制饮酒:饮酒者应减少饮酒量或戒酒。
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体检,一般每年检查1次为宜,了解心脑血管有无异常,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脑卒中早期症状:
突发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流涎。
突发视力模糊或失明。
突发语言表达或理解困难。
突发严重的不明原因的头痛、呕吐。
突发不明原因的头晕、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遗忘或记忆力障碍,尤其是伴有以上1-4中任一症状时。
出现脑卒中早期症状,不论时间长短应及时就医,以缩短院前延误时间。
对于脑卒中患者及中高危人群,还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血压管理:定期规范监测血压,一般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根据是否有脑动脉狭窄或动脉瘤等脑血管病变合理控制血压。对高于目标血压的患者,应早期使用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达标。
血糖管理:有脑卒中/TIA病史或脑卒中高危人群,应进行糖尿病筛查,建议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必要时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应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7%,但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
血脂管理: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定期检查血脂,血脂异常者首先应改变生活方式,如无效则需采用药物治疗。伴有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
急性期治疗:如静脉溶栓、机械取栓。
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5.
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重点学科GWVI-11.1-45
/健康科普
供 稿:王玉琢
编 辑:董莉薇
审 稿:施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