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宝爸宝妈是否有过这样的烦恼呢?认真准备了一顿营养丰富的大餐,孩子却毫无兴趣;每次用餐都需要全家上阵,连哄带骗,用尽“洪荒之力”……
当然,不仅是屏幕前的你,全世界的宝爸宝妈们似乎都面临着喂养困难的问题。据国外学者报道,大约有25%-45%正常发育的儿童以及80%发育障碍的儿童存在1种或多种喂养问题。
省流版
1. 造成喂养困难的因素:
①孩子存在生理性问题,或吃饭时注意力被分散。
②家长自身存在饮食行为问题,或家庭成员间喂养观念不一致。
2. 如何解决喂养困难:
①给孩子安排固定的就餐座位,养成自主进食的习惯。
②通过变换烹饪方法或盛放容器,引导孩子选择健康食物。
③养成规律的三餐习惯,适量加餐。
④让孩子参与家庭食物的选择,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烹饪过程,增加对食物的认知。
⑤合理增加孩子身体活动量,增加能量消耗,增进食欲。
为什么吃饭成了一件难事?
一、儿童自身因素
研究发现,低出生体重儿或早产儿更容易产生饮食行为问题。
儿童的器质性疾病,如腹痛、腹胀、便秘、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直接影响儿童的进食。
儿童注意力易被分散,进食时玩玩具、看电视等做法都会降低其对食物的注意力,导致进食量下降。
二、家庭环境因素
家长如果自身存在挑食、暴饮暴食等饮食行为问题,更容易导致孩子出现问题。
家庭喂养观念不一致会对儿童正常进食产生干扰。
以下五个最常见的问题,看看有没有正让你头痛的?
➡ 1. 尽可能给孩子安排固定的就餐座位。
➡ 2. 避免追着孩子喂饭、边吃边玩、边吃边看电视等行为。
➡ 3. 定时定量进餐,最好在30分钟内吃完。
➡ 4. 可以让孩子自己使用筷子、勺子吃饭,养成自主进食的习惯。
➡ 1. 鼓励孩子选择多种食物,引导其多选择健康食物。
➡ 2. 对于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可以通过变换烹饪方法或盛放容器的方法,比如将蔬菜拌入馄饨馅中。
➡ 3. 家长还应避免以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的措施。如果在喂食时伴有奖励或其他愉快的行为,那么孩子对食物的偏爱会增加。
➡ 4. 建议家长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健康饮食的好榜样。
➡ 1. 学龄前儿童(2-6周岁)每天应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两次正餐之间应间隔4-5小时。
➡ 2. 在每日三餐的基础上,还应至少有两次加餐。一般分别安排在上、下午各一次。加餐与正餐之间应间隔1.5-2小时。如果晚餐时间比较早,还可以在睡前2小时安排一次加餐。
➡ 3. 加餐不能吃得过多,以免影响正餐进食量,建议以奶类、水果为主,配以少量松软面点。晚间加餐不宜安排甜食,以防龋齿。
➡ 1. 可在节假日带孩子一起去超市选购食物,尝试自主选购蔬菜,参与家庭食物的选择。
➡ 2.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烹饪过程,如洗菜、择菜等,体验制作食物的乐趣,享受劳动成果。
➡ 3. 如果有时间话,也可以带孩子一起认识农作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帮助孩子了解食物的基本常识和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增加对食物的认知,减少对某些食物的偏见,从而学会尊重和爱惜食物。
➡ 1. 通过增加孩子身体活动量,尤其是选择孩子喜欢的运动或游戏项目,能使其肌肉得到充分锻炼,增加能量消耗,增进食欲。
➡ 2.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身高、体重可反映儿童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家长可通过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及时调整其膳食和身体活动,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避免消瘦和超重肥胖。
如果孩子的食欲出现暂时波动,家长也不用过于焦虑,偶尔少吃一点并不影响孩子整体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桂永浩,薛辛东.儿科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李春丽, 房玥晖, 何宇纳. 我国5省市1057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OL]. 中国健康教育, 2020, 36(1): 8-12. DOI:10.16168/j.cnki.issn.1002-9982.2020.01.002.
[3] 屈光波, 孙业桓. 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研究进展[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9, 25(6): 415-420+448.
[4] 杨月欣, 苏宜香, 汪之顼, 等. 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16)[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7, 25(4): 325-327.
[5] 李禾,沈汝冈.儿童非器质性喂养困难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9):4099-4102.
[6] 汪佳瑜,程茜.儿童喂养困难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6):193-195.
上海市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项目
(2023-2025年)(GWVI-7)
上海市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学科项目
(2023-2025年)(GWVI-11.1-31)
供 稿:周欣怡
编 辑:张艺旋
审 稿:罗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