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好好吃饭,顺应喂养可能有用

政务   2024-10-25 15:00   上海  

认真准备了一顿营养丰富的午餐,宝宝却边吃边玩,毫不买账。努力追在宝宝身后喂饭,宝宝却拒绝多吃一口。“餐桌大战”时有发生,家长们焦头烂额。萌娃的养育之路上,吃饭是绕不过的一劫。

省流版

1. 非顺应性喂养行为可能导致孩子挑食、偏食、情绪性饮食等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

2. 顺应喂养鼓励进食但不强迫进食,强调父母和孩子在喂食时的互动。

3. 顺应喂养有降低婴幼儿超重肥胖的风险、养成其健康的饮食行为、促进婴幼儿心理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增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等作用。


上面提到的情况可能都源于家长错误的喂养行为

相关研究显示,控制性喂养、强迫进食、食物奖励等非顺应性喂养行为,增加了孩子的不良就餐体验,使孩子产生不良情绪甚至逆反心理,导致孩子挑食、偏食、情绪性饮食等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

控制性喂养也就是家长限制孩子摄入某些食物,反而会增加孩子对所限制食物的渴望,当孩子有机会接触这些食物时,他们会摄入更多。与之相反的是强迫进食,可能会引起孩子对这些食物的厌恶情绪,进而引起孩子避免摄入这些食物的行为。此外,食物奖励行为,即家长给孩子提供糖果、巧克力、饼干等高能量密度的食物,可能会暗示孩子这些食物具有奖励特性,而养成进食是因为某种理由而不是自身饥饱的不良习惯。

因此,专家提出了顺应喂养的概念。

顺应喂养,又称回应性喂养,它的理念从按需喂养和宝宝引导喂养发展而来,是一种在顺应养育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婴幼儿喂养模式,强调父母和孩子在喂食时的互动,鼓励孩子发出饥饿和饱足信号,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回应,让孩子逐渐学会独立进食。

顺应喂养不仅能降低婴幼儿超重肥胖的风险、养成其健康的饮食行为,还可以促进婴幼儿心理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增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顺应喂养这样做

1

进餐时,父母或喂养者应保持心情愉悦,为婴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不受干扰的就餐环境,确保婴幼儿保持舒适的进餐姿势,最好面朝父母或喂养者,便于彼此互动。

2

父母或喂养者与婴幼儿要有充分的交流和目光接触,方便观察婴幼儿通过动作、面部表情和语言发出的饥饱信号。

3

父母或喂养者应准确识别并及时地、有感情地、恰当地回应婴幼儿发出的信号。

4

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进餐时不看电视、不玩玩具,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

5

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主进食,培养进餐兴趣。

6

塑造家庭整体健康饮食行为,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餐习惯,成为婴幼儿学习的榜样。

7

如果发现孩子存在挑食等问题,应减少控制性喂养行为,选择婴幼儿感兴趣的食物,鼓励其进食但不采取强迫喂养。

小贴士:如何判断小宝宝是否吃饱了?

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如果出现脸转向乳房、张嘴、手伸向嘴边、表情变得痛苦、发出哭声等说明饿了。把头从乳头上移开、吐出食物和停止进食,则是说明吃饱了。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 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11): 2.

[2] 赵淑良, 王爱华, 苗逸群, 等. 婴幼儿回应性喂养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22, 37(23): 107-110.

[3] 李嫒, 庞艳, 林芳初, 等. 婴幼儿顺应喂养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 2020, 27(7): 34-37.

[4] 安美静, 刘西瑶, 龙超, 等. 顺应喂养相关行为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3, 38(4): 309-312.


上海市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项目

(2023-2025年)(GWVI-7)

上海市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学科项目

(2023-2025年)(GWVI-11.1-31)

/健康科普



供 稿:周欣怡

编 辑:操   仪

审 稿:罗春燕



上海疾控
介绍疫苗接种、艾滋病咨询检测、结核病治疗、健康体检、卫生评价检测信息。传播传染病、慢性病、食品/营养/环境/职业/放射卫生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发布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知识、重大卫生惠民服务信息和工作动态。宣传健康生活常识,开展公众调查与反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