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研究者来说,撰写学术论文常常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如何让自己的论文更具逻辑性、深度和新意?这篇文章将为你揭示三个关键思维方式,帮助你理清思路、提升分析深度、并在学术写作中脱颖而出。学会这些思维方式,或许能让你的论文迈上一个新台阶!
思维一:成果目标
在学术写作中,“成果目标”的思维是指我们在撰写时要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例如:
01.学位论文 vs. 期刊论文
如果你正在写学位论文,那么需要着重考虑学校和导师的要求,如格式规范、字数限制、每章的进度安排等。学位论文通常以系统的章节进展为主,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方法的规范性。
相对而言,期刊论文更注重学术贡献,即你在研究中的创新和独特见解。期刊编辑会关心你的研究是否为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或突破。
02.国内期刊 vs. 国际期刊
国内和国际期刊的学术要求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例如,国际期刊对研究的创新性和贡献性要求较高,通常更倾向发表对领域有重大推进作用的研究。特别是一些顶尖的SCI期刊,对学术贡献的标准非常严格。因此,在撰写前明确你的投稿目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聚焦研究方向和写作风格。
03.期刊选择与投稿定位
在选定期刊前,了解目标期刊的研究方向和影响力是很有帮助的。通常,我们可以通过期刊的查找工具来寻找合适的投稿目标,比如Elsevier等学术出版社都会提供查找器,你可以输入论文的关键词或摘要来找到与之匹配的期刊。查找器不仅会显示期刊影响因子,还会列出期刊的属性和适用主题。
附:各个杂志社的期刊查找器
1. EIsevier
https://journalfinder.elsevier.com/?dgcid=eman:jf-editor-insuff-imp_email
2. Taylor and Francis
https://authorservices.taylorandfrancis.com/publishing-your-research/choosing-a-journal/journal-suggester/
3. Sage
https://journal-recommender.sagepub.com/
4. Web of Science Journal List
https://mjl.clarivate.com/home
5. Wiley
https://journalfinder.wiley.com/search?type=match
6. MDPI
https://www.mdpi.com/about/journalfinder
04.时间管理:合理规划写作进度
学术写作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因此良好的时间管理尤为关键。确保每周、每月有足够的时间专注于写作、数据分析、论文修改等环节。有效的时间分配不仅能帮助你按时完成论文,也能提高整体写作效率和质量。
综上,成果目标思维帮助我们在学术写作中设定清晰的方向,通过明确目标、合理规划时间,从而高效推进论文写作。
思维二:知识学习思维
“知识学习”的思维是指在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如何通过阅读文献来提升自己对领域的理解并找到研究的突破口。以下几个关键点能帮助你在知识学习中走得更深、更有效:
01.选择阅读的期刊类型:中文还是英文?
选择期刊时需要考虑你的研究目标和未来的投稿方向。如果你计划投国际期刊,建议多阅读英文期刊,因为它们不仅能帮助你熟悉国际上的研究思路和趋势,还能使你的写作风格更加符合国际标准。而如果主要投国内期刊,中文和英文期刊可以兼顾。英文期刊通常涵盖的内容更广,思维角度也更前沿,因而能为你提供更多新颖的思维和研究方向。
02.全文阅读的重要性
在阅读文献时,尽可能通读全文,尤其是重要的参考文献。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你理解一篇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论述方式,还能让你更好地掌握研究的完整推理过程。这种通篇阅读还便于发现研究中的“缺口”或不足之处,提供你未来研究的切入点。而仅阅读文献的某些部分,可能会让你无法全面理解文章的推理逻辑或忽视潜在的研究机会。
03.AI辅助阅读:合理利用,不可完全依赖
AI工具可以加速文献阅读,例如通过快速总结来帮助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它不能替代你对研究深度的理解。AI工具无法发现某篇文章中的潜在缺陷或分析错误,比如统计方法是否恰当、逻辑推理是否连贯等。因此,使用AI时可以加速初步的文献筛选,但对于关键文献,还是要亲自仔细阅读。(往期文章:AI如何颠覆你的文献阅读方式,让学术研究更高效?)
04.掌握领域的现有研究,找到研究突破口
阅读文献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找到领域中尚未被充分解决的问题,识别前人研究的不足。这样的“知识缺口”正是你进行创新研究的切入点。
正如牛顿所说,“如果我看得比别人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术研究的进步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因此,了解现有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有助于你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
05.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在进行文献学习时,也可以关注其他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因此不妨通过阅读文献来学习如何选择和应用适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向导师请教或与同行讨论,都是拓展知识的好途径。
知识学习是学术写作的重要一环。通过广泛阅读和深入理解文献,你不仅能掌握研究的核心概念和方法,还能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切入点,推动领域内的知识发展。
思维三:文稿撰写思维
文稿撰写思维指的是在实际写作中如何确保内容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撰写流畅。文稿撰写思维的四个步骤——图表先行、大纲引导、突出贡献、不拘语言——可以帮助你在写作中更高效、更流畅地表达学术观点。
01. 先做图表,再写文稿
图表不仅能明确表达论文的主旨,还能引导审稿人快速聚焦文章的主要贡献和内容。在撰写论文时,首先完成图表可以帮助你理清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结构。图表能够简洁地展示数据和研究结论,帮助审稿者快速掌握重点。即使是定性研究,图表也能起到总结和概括的作用,让读者在结论部分一目了然地看到你的研究发现。
02. 启动大纲模式
直接从开头逐字写起容易导致结构混乱,因此在动笔前,先写好大纲是非常重要的。大纲可以帮助你理清整篇论文的逻辑结构,就像小说的“故事框架”一样,提供撰写的路线图。有了清晰的大纲后,文稿撰写会更流畅,也能避免前后内容脱节或重复。大纲还能帮助你估算字数,规划各章节内容,以便更合理地控制论文篇幅。
03. 掌握文章的贡献度
撰写论文时,要始终关注自己研究的贡献度。确保你的贡献不仅有意义,还能被主编或审稿人清楚地看到。对贡献的把握,主要分为两方面:首先,要确认自己的研究内容确实具备创新性,避免重复已有的研究。其次,要在写作时明确突出你的研究贡献,确保审稿人在快速浏览时就能理解你的贡献点。良好的撰写技巧可以确保论文的核心思想不被忽视,提高被接受的几率。
04. 不要被语言绑架
撰写学术文章时,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的完美。写初稿时,优先保持思路的连贯性,想用中文或英文表达都可以,关键是不要因为词汇和语法的问题而中断思路。等初稿完成后,再专注于语言的优化和润色。此外,现在有许多AI工具可以协助翻译和校对,撰写时应善用这些工具,让语言不再成为阻碍学术表达的瓶颈。
教育学模型:计划行为理论(TPB) │ 技术接受模型(TAM) │ 整合技术接受模型(UTAUT) │ 期望确认理论(ECT) │ 创新扩散理论(DI) │ 理性行为理论(TRA) │ 享乐动机系统接受模型(HMSAM) │ 印象管理理论(TIM)│ 服务质量 │ 任务科技配适(TTF)丨保护动机理论(PMT)丨过程虚拟化理论(PVT)丨信息系统成功(D&M-IS success)
社会学模型:计划行为理论(TPB) │ 技术接受模型(TAM) │ 整合技术接受模型(UTAUT) │ 期望确认理论(ECT) │ 创新扩散理论(DI) │ 理性行为理论(TRA) │ 享乐动机系统接受模型(HMSAM) │ 印象管理理论(TIM)│ 服务质量 │ 任务科技配适(TTF)丨过程虚拟化理论(PVT)丨信息系统成功(D&M-IS success)
管理学模型:计划行为理论(TPB) │ 技术接受模型(TAM) │ 整合技术接受模型(UTAUT) │ 期望确认理论(ECT) │ 创新扩散理论(DI) │ 理性行为理论(TRA) │ 享乐动机系统接受模型(HMSAM) │ 印象管理理论(TIM)│ 服务质量 │ 任务科技配适(TTF)丨保护动机理论(PMT)丨多动机信息系统连续模型(MISC)丨过程虚拟化理论(PVT)丨信息系统成功(D&M-IS success)
量表推荐:社交焦虑 │ 健康调查 │ 新环境关心NEP │ AIO(活动、兴趣、意见) │ 总体幸福感 │ 科技准备度 │ 抑郁、焦虑和压力 │ 状态焦虑 │ 抑郁 │ 社交回避及苦恼 │ 自我效能 │ 领导行为描述 │ 多因素领导 │ 变革型领导 │ 交易型领导 │ 心理幸福感 │ 主观幸福感 │ 服务质量 │ 学习动机 │ 学习风格 │ 组织公民行为 │ 成就目标 │ 工作投入 │ 社会资本│ 印象管理 │ 心理技能 │ 学校归属感 │ 艺术自我感知 │ 旅游体验 │ 心理授权│ 生活满意度│ 品牌形象│ 课程体验│ 离职倾向│ 付出-回报(回馈)│ 沉默行为 │ 工作不安全感 │ 组织文化 │ 组织目标模糊 │ 内隐追随│ 组织公平 │ 自我控制 │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 │ 焦虑自评│ 抑郁自评│ 宾州担忧 丨创伤后成长丨组织文化认同丨感知学校气氛丨心理素质丨工作繁荣丨一般拖延 丨事件影响丨父母低头行为丨偶像崇拜 丨教学质量评价 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 丨心理弹性量表 丨简式自我控制量表 丨冲动性量表 丨自我关怀量表 丨 自我关怀量表简版 丨整体品牌资产量表 丨品牌认同量表 丨品牌依恋量表 丨品牌价值量表 丨员工建言行为量表 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 丨创新绩效量表丨创意自我效能量表丨学习适应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