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乐活   2024-06-27 15:27   广东  
“医生,我就是吃了XX丸才好的,你不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吧?”
“医生,这个我是亲测有效的,事实摆在这,不信不行啊。”
……
自从上次发了这篇关于我家孩子未来报志愿的文章以后(原文:如果我家孩子在未来几年要填高考志愿,我会说2个想法),有人说我说话太绝对,有人说我有“某某黑”的嫌疑,说自己就是用了“某个方”才好的。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眼见为实的实践为什么就偏不信呢?
为什么不信?答案是:在面临医学的疗效面前,眼见不一定为实。相反,在这个领域里,需要把眼睛蒙起来做瞎子才看到真正的“实”。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不是机器
一个机器坏了,如果没有修,它就会一直保持坏的状态。如果我把它交给一个修机器的师傅,几天之后,机器好了,那我可以肯定地说:师傅厉害,谢谢你。
但是,人不是机器。人的很多疾病状态在没有经过任何干预的情况下,都会出现一种叫做“自愈”或者“时好时坏的波动”结局,这得感谢人体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
人类几百万年历史,而医学史不过才几千年,在那些对人类身体和疾病一无所知的漫漫年代,人类依靠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还有一些运气),经受住了无数瘟疫的洗劫,保留了足够能让人类继续繁衍的个体。
人类的这种幸运其实和这个星球上的其他没有医学的动物们没有什么差别。我把话说糙一点:个体的寿命和医学水平有关,但是,整个物种能不能繁衍下来,和是否有医学没啥关系。
也就是说,想要证明一个“操作”(包括药物和手术)是否真正有效,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我凭什么认为,疾病的好转是因为这个操作,而不是我自己的免疫力带来的“短暂的好转”或自愈?
什么?你说没有那么多自愈?来,我随便举2个例子。
神经内科有一种病,叫做周围性面瘫(Bell麻痹),70%的患者在3-6个月时会自发恢复。如果早期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完全恢复率增至80%-85%。
还有,消化内科的消化性溃疡。60%的消化性溃疡能够自行愈合。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后的愈合率超过90%。
也就是说,如果我对着10个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吹一口“仙气”,然后若有其事地说一些生活禁忌,其中,有7位患者可以在半年后恢复对称的面容。
如果我对着10个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吹一口“仙气”,可能有6位会在后面几年复查胃镜时神奇地发现溃疡愈合了。
再然后,江湖上会开始流传我的“神迹”,我房间的墙上会挂满来自全国各地的锦旗。
我有时开玩笑说,我如果不要脸,想要在这片土地上做“神医”,那简直不要太容易。
如果说,免疫力带来的“自愈”和“波动性好转”是干扰疗效判断的“小鬼”的话,那么,还有一个“阎王”,它对疗效判断的干扰可以起到“以假乱真”的作用。这个阎王就是“安慰剂效应”——吃的是淀粉丸子,感觉到的是神奇的“好转”。
令人唏嘘的是,“安慰剂效应”首次正式被医学界发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贝歇尔博士(Henry K. Beecher)首次提出。换句话说,20世纪之前的医学操作中,有多少能真正能治病救命,有多少是无效医疗,有多少不仅无效而且有害,很多都是糊涂账。注意,全世界都一样,都一样的糊涂,都一样的渣。
问题来了:如果有一个药商,想卖药给你,那么他需要证明自己的药是真正有治疗价值的。而想要证明这一点,他需要回答你2个质疑:
1、他在多大程度上排除了“人类疾病的自愈或波动性好转”带来的疗效干扰?
2、他在多大程度上排除了“安慰剂效应”?
如果他对这2个问题一无所知,或提供的证据很弱,那么,你完全有拒绝他的理由和底气。
再说俗气一点:如果是七大姑八大姨二舅老爷都说好,那这种好还不算,毕竟,死去的人无法开口说不好。
那么,如何排除(尽量排除)上述2个干扰呢?现代医学的办法是:做对照实验,做随机对照实验,做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做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做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能做到哪一步就争取做到哪一步。
其中,双盲的目的就是尽量排除安慰剂效应带来的干扰——我作为参与试验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是分配在哪一组;而且,给我治病的医生护士团队也不知道。
如前所说,只有把眼睛蒙起来才能看到真相。《小王子》里面也有一句话: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其实,关于这个话题以前写过很多了,比如:

现在的很多时候,我都不想写不想说了,我自己都觉得总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挺无聊的。


睡眠与科学
睡眠管理,科学思维,医学人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