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一个段子,说,小明考试考了59分,妈妈知道后特别生气,正准备动手打他,小明说了一句话,他妈妈立马转怒为喜。
请问他说了什么话?
他说——他是全班第一名。
……
虽然是个段子,但也验证了我前天的文章《超越自卑的3大底层逻辑和增强自信的5种实战策略》中提到的,我们其实一直都活在比较之中。
痛苦和快乐在比较中产生,自卑和自信也是在比较中产生。
至于说,一个人如何才能超越比较,心中不存一丝的攀比和虚荣,达到超然解脱的境界,看的是每个人的机缘。
毕竟这是一门玄学,是非常“唯心”的,唯你自己的心。
包括人生意义: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的话题都属于“唯心”领域。
这里的“唯心”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而是说,你无法用理性的逻辑推导出来,你需要遵从自己的内在感受,忘掉理性,忘掉逻辑,抛掉批判思考,彻底地放下头脑。
理性如果能够推理出人生的意义,世界的奥义,那么哲学家就应该是活得最爽的一群人,但现实往往是反的。
你越追求人生的意义,越容易被这个问题困住。你越聚焦眼前事情,解决身边的问题,反而能活出精彩人生。
你越是对自卑困惑对自信渴望,越难以摆脱他人的评价、无法拥有令人讨厌的勇气。
当你忘记自卑忘记自信,开始专注解决一个个困难,搞定身边一个个人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感反而会水涨船高。
我发现,年纪越大,越觉得这个世界应该反着来。
前阵子国足0:7输给日本,1:2输给沙特,主教练道歉,王大雷道歉。
道歉有个毛用?越道歉压力越大,还不如大大方方承认:
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水平,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人都有状态好状态不好的时候,状态好不好都是真实水平。
你球迷接受不了就不要看,不要关注,不要在他们身上花一分钟时间,你为啥不多花点时间看女足呢?
……
这其实才是找回自信最好的办法,自信就是永远都相信自己已经发挥出了自己当前状态下的最佳水平。
前几天中秋节,回老家跟高二的外甥女聊天。
她说,现在特别害怕考试,每次考试都紧张,害怕自己发挥不好,而且经常发挥不理想。
我说,我有个办法能让你从此不再害怕考试,而且一个星期之内就能把成绩提升20分以上的技巧,想不想学?
她精神一振:当然想了。
我说,我当年高考数学考130分,理综考260分,都比平时高了一二十分,我高考排名是班里最好的一次排名。
为什么?
因为掌握了考试心法——三轮做题法。
具体是哪个学霸发明的已经忘了,当时我是在一本学习杂志上看到的,当时就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
尝试之后发现效果特别好,每次都非常开心地盼望考试。
三轮做题法,顾名思义分三轮完成答题:
第一轮:只做那种你一眼就能看出答案或有非常确定解题思路的题,遇到计算时间长,或者你感觉稍微有一点难度的题,就直接放弃,先做后面的题。
一直做到最后一道题。
考试的本质是考出你当前的真实水平,你只需要寻找自己会的题就行了。
第一轮结束,放下笔合上卷子,开始冥想,深呼吸30秒,重启大脑。
外甥女说,考试都是争分夺秒,哪敢浪费时间什冥想。
我说,这个世界是反的,你越是敢放弃,敢放弃难题,敢放弃时间,你的心态越松弛,越松弛越自信,状态就越好。
然后第二轮,从头开始,做那些被隔过去的题,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好像难度降低了,能解出很多来。
第一轮已经把最简单的题筛选掉了,该拿的分已经到手,你的潜意识少了很大一部分负担。
第二轮结束,继续冥想30秒,清理大脑杂念,释放大脑计算缓存空间。
然后进行第三轮,又能做出几道题。
……
三轮结束,基本上已经是自己能力的最高水平了,再有不会的题,就直接放弃,那已经不属于你该得的分了。
外甥女说,突然理解了老师经常说的“会的做对”这句话。
我说,是啊,但他说的话你们做不到,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把底层逻辑打通。
三轮做题法很容易掌握,你回去自己找几套卷子练一个星期就够了。
外甥女说:如果连续几道题都不会做?都特别难,那怎么办?
我说,那就太好了,记住,考试考的是排名,你的真正对手不是班里的学霸,也不是学渣,而是跟你上下差不多10名左右的同学,你不会他们也不会。
题越难,对你越有利,风浪越大,鱼越贵。
他们如果没有搞清楚考试的本质,题越难他们越容易崩。
比方说,第三道选择题有点难,他们心里会想,不应该啊,我怎么能被第三道题给难住呢?一定要做出来,于是跟题较上劲了。
越是学习好的,越容易较劲。
结果要么做不出来,要么浪费了大量时间,后面的心态就特别容易崩,本来能拿的分,要么做不出来要么紧张出错。
有些人一场没考好,给自己加压下一场一定考好,结果下一场又没发挥好,心态就彻底崩了。
我当年就有个同学平时600分的水平,高考考了520分,第一天上午的作文写偏了,结果下午的数学崩了。
所以,考试之前,不要告诉自己一定要考好,考好这个念想会逼你把所有题都做出来,一道题不会做就特别容易不甘心。
记住,考试是抓自己会的题,平时的学习是抓不会的题。很多人容易搞反。
以后,你再给自己定考试目标时,就告诉自己:我的目标是用三轮做题法完成考试。
就像一本很厚的书,我是如何阅读的?
我一开始就告诉自己不要看完,千万不要看完,我的目的就不是为了看完,这样反而能让自己真正地读进去,找到阅读字里行间的乐趣,刺激持续阅读的欲望。
好了,今天先分享这么多,这套考试心法适合各种人生考试场景,早掌握早受益!
最后分享跟本文有关联的文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