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别人送给你,你要还是不要呢?
有人说不要,如果真好,别人为什么要送给你,那指定是希望从你这里要的更多。
有人说要,那至少是个机会。
翻开战国的历史,最吸引人的,就是秦国,这个替周天子放马的小部族,是怎么一步步成为超级大国进而一统天下的?
很多人说,那是因为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是因为六世余烈才有了秦始皇统一的基础。
说到基础,就不得不提一下秦国最开始得到的那片关中平原。
正是因为这片土地,秦国有了成为诸侯的资格。
《史记》记载:"平王命襄公为西方诸侯伯,赐之虎贲之士三百人,受器曰:'西至岐,东至河,赐汝。'"
“西至岐,东至河”的这片土地有多大呢?
范围大致涵盖了现在的陕西中部的部分地区,面积难以确切精准计算,但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大致估算和分析:
岐山:在陕西宝鸡市岐山县境内,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当时周朝在西部的重要据点之一。
以岐山为界,其西边的大片土地被赐予秦国,这部分土地包括了宝鸡市的部分地区以及更西的一些区域。
河:这里的“河”一般指黄河,东至黄河意味着秦国的东部边界到达了黄河西岸,包括了陕西东部靠近黄河的区域,如渭南等地的部分地区。
这就是当初周王室的核心统治区域,周天子能成为全天下的王,就是因为有这片土地。
关中平原是由渭河、泾河、洛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是一个非常适合农业发展的地区。
在古代,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关中平原的农业优势为秦国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应,支持了秦国人口的增长和军队的扩张,使其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来支持长期的战争和国家建设。
秦国在战国后期成为超级大国,能抵挡五国、甚至六国攻秦,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这片土地。
关中平原东有崤山、函谷关之险,南依秦岭,西靠陇山,北临黄河,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这种四塞之地的地理环境为秦国提供了良好的防御条件,使得秦国能够在战国时期有效地抵御外敌的侵扰,维护国内稳定。
在战争时期只需守住几个重要关隘,就能阻挡敌军的大规模入侵。
周边的山脉和河流等自然地形,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战略缓冲地带。
在面对东方六国的联军时,秦国可以利用关中平原周边的山地进行防御和游击作战,延缓敌军的进攻速度,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来组织兵力和调配资源进行抵抗。
这么好的土地,周天子为什么会让给秦国呢?
当初西周都城镐京被犬戎人占据之后,周人打不过他们,赶也赶不走,这片土地就成了烫手山芋。
而秦国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有功,周天子就做了个顺手人情,把地给了秦国。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因为犬戎之乱被杀,他的儿子姬宜臼在外公申侯的支持下,继位做了周平王。
因为犬戎之乱是申侯引起的,王室宗族不服,又扶植了周幽王的弟弟周携王,和周平王抢这个王位。
周平王为了联合诸侯,对抗自己的这个叔叔,离开祖宗传承的土地,来到了洛阳。
虽然周携王被诸侯打败,死了,周平王成为大周王朝唯一的天子,只是失去了那片土地之后,天子的身份地位一落千丈,成了诸侯们的傀儡,历史也进入了东周时代。
这地好是真好,只是得到不易,周天子凭借天下共主的身份都打不下来,秦国是怎么得到的呢?
答案是秦国经历了五世上百年,才从犬戎手里夺回来。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为亲自率兵护驾有功,被正式册封为诸侯,并获赐岐山以西的土地。
此后秦襄公在二十年的执政生涯里,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带兵和犬戎硬碰硬,甚至死也死在了出征的路上。
第二个是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他在秦国的都城搬迁到前线,在汧水与渭水的交汇的地方建立宫室。
然后以都城为支点,打了十几年,终于在文公十六年秦国得到了岐山以东至丰水的土地。
第三个秦宪公,他也搬都城,把位置定在了平原,继续向东打。
宪公三年,秦军灭掉毫戎的一支重要力量荡社,进一步扩大了秦国在关中地区的统治范围。
第四个秦武公继续开疆拓土,把势力范围扩张到了渭水流域,基本控制了周平王所赏赐的岐山以西的大部分土地。
最后一个来的是更狠的,他叫秦穆公,看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春秋五霸之一,他是春秋时期,唯一让中原各国都记住的秦国国君。
他的功绩还是在战争,对西戎展开大规模征伐,先后灭掉了西戎的多个部落和小国。
“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为什么秦国得到了关中平原,但是从秦穆公之后声势越来越小,甚至在魏文侯之后就被魏国压着打呢?
原因是有了关中平原,没有人治理,这就是卫鞅对秦孝公说的:
关中平原土地平坦,沃野千里,是天下列强中少有的富饶之地,但秦国却荒芜薄收,人烟稀少,未能充分利用这片土地的肥沃资源。
渭水汤汤,是天赐佳水,然而秦国此前却坐失鱼盐航运之利,导致府库财货日见空空,没有发挥出渭水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