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摇滚精神的教育就是培养宠物(重发)

文摘   Health   2024-10-05 20:02   中国  
‍‍

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父母才会希望孩子是听话的,答案就是自己被要求是听话的并且从来没有去质疑过反抗过这一切的父母。还是曾奇峰老师那句话,父母都倾向于在孩子身上复制自己曾经的苦痛以此把孩子培养成这个世界上最理解自己的人。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东亚国家专属,应该说全世界的父母都差不多。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环扣一环,父母也好老师也好,看起来再可恶也不过是可怜的没有找回自己自主权的一盘自相残杀大棋里的小棋子。只不过因为文化原因东亚教育更死板,更要求孩子听话懂事,更希望孩子按部就班地长大以便成为似乎可以踩着小螺丝钉的大螺丝钉,可以踩着“错误”螺丝钉的“正确”螺丝钉。

至于这个文化为什么会产生,之前某人有个不成形的理论,越是古老的地方越是会应运而生各种招数。我顺着这点想了一下,大概人类认为只有个体性被压迫住才能免于被更新迭代的命运,还是一个存在主义危机。这就是人类的局限性。至于怎么去应对存在主义危机,就是帮助小孩搞清楚一点世界不是围着自己转的,妈妈的子宫不是为自己准备的。存在主义危机需要每个人自己处理,不能老期待着有个子宫让自己可以回流。

当下的东亚文化本身就是缺乏摇滚精神的文化。我们没有Pink Floyd《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这样指出教育就是大型洗脑把每个人培养成墙里的一块棱角被磨平的好砖的歌曲,就算有这样的作品它也无法盛行。《死亡诗社/ Dead Poets Society》里因为父亲不让自己从事演艺的Neil自杀的时候就是绝望的,他看不见出路。

我们也没有《摇滚校园/The school of rock》这样指出老师家长孩子全部都被捆绑在自己心魔里的电影。父母在想我要疯了。难道我赞同这一切吗?可是每个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我的孩子要成功,不能浪费时间在与之无关的事情上,世界太可怕了,我的孩子要做到最优秀才能不被人欺。老师在想我也要崩溃了。我曾经也是那个有激情的孩子啊,可是现在我稍微有不注意就要被家长吃了,被学校吃了,被社会吃了。孩子们在想我可能出厂设定就错了,我不配活着。我要体谅父母的不易,又要听老师的话,我就是不能做自己。

当人们想让你去做一件他们自己都认为是错的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让你面对现实。我一直都记得《良医》里的这句话。

摇滚精神是什么?就是质疑权威,反抗权威,并且不屑于当权威。任何除了我以外的人都不能来定义我,束缚我,告诉我我是谁,我应该做什么。高于我自身的能够让我超出自身局限性的东西只有一样,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连接。
教育本身就不是教孩子顺应现实,而是应该教他们创造自己的现实。凡是去教孩子应该如何正确理解作者的阅读课都是浪费时间。每个人的再创作每个人的视角都应该被珍视,哪怕有些看起来很可笑很幼稚很错误。我们要鼓励的是独立思考,而不是正确答案。

《化学课/Lessons in chemistry里的女主就很有摇滚精神。在一位家庭妇女站起提问的时候伊丽莎白问她想做什么?她说我想做胸外科医生,可是自己不够聪明,因为她丈夫说女人只会用努力来弥补天分的缺失。这个回答还招来一堆男人的嘲笑:女人?当外科医生?伊丽莎白只是盯着她的眼睛告诉她,想当医生就去图书馆看书,参加考试,找到医院实习。想做什么就去做,没有谁能告诉你你可以做什么。

男人告诉女人你是谁就像家长告诉孩子你是谁一样可笑。我不是任何人任何团体的附属品所有物。孩子不是家长的签了卖身契的奴隶。需要完成弑父弑母的不只十多岁的小孩,二十多岁还在摇摆在挣扎的青年,还有中老年人。
急需完成弑父弑母的人就是陷在父母身份里的人,因为现在权力掌握在这群人手里,摧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太容易了。只有拔起了自己的父母才能去尊重孩子。在面对外界的压迫的时候父母给孩子的应该是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把他们推进那个漩涡里,还给他们灌输一种你不心甘情愿待在漩涡里就不配被爱的思想。

小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他们纯真的心还没有被污染,被摧毁。小孩子是希望。他们找到自己的声音会更快。他们需要的是不同的视角和真实,他们不需要谎言。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声音创建出一个我们根本想不到的新世界。大人们,你们觉得那些反抗的声音刺耳,不如去回忆一下自己小的时候面对外界时内心有多少刺耳的声音。建立在平等连接上的集体比建立在自上而下的权力机构上的集体有生命力有力量的多。

前两天一边干活一边生病一边刷剧,把2018年《去他妈的世界/ 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看完了。这部着眼于青少年的剧展现了父母皆祸害这个概念,并且超越了这个概念。它放在了人类社会一环扣一环的荒谬上。众生皆苦。每个人都不容易。大人们稀里糊涂地在这个病态世界里苟延残喘,小孩们用看起来很笨拙的方法用力地和这个世界对抗。
James是个目睹了妈妈自杀的男孩。爸爸很难过但是爸爸不会谈情绪和感受,在这个《阉割负面情绪》的世界里爸爸只会在稀奇古怪的大笑中吃很多很多垃圾食品。James开始压抑自己的感受,什么都感受不到就不痛了。他杀掉了很多小动物,他认定自己是反社会的精神病,并且认为自己需要杀一个人来证明这一点。

Alyssa的爸爸有很多女人很多小孩。缺爱的妈妈找了个更糟糕的男人。她认为女人没有男人依靠就活不下去。Alyssa在家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她开始用刺来攻击这个世界。她觉得爸爸妈妈都不是好人,自己也不会是好人。她厌世,抑郁,觉得是自己不够好自己有什么问题才不被爱。

Bonnie的妈妈因为怀孕没能读大学。她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女儿身上,不听话就棍棒伺候。她逼着女儿吃口红,因为口红是不好好读书的坏女人才用的东西。Bonnie从小就相信打是亲骂是爱,在乎你的人就会给你惩罚。

没得到过爱的人,或者说把爱等同于虐待的人不知道爱长什么样。他们会以为爱就等于不尊重,继而很轻易的成为他人的猎物。走出受害者思维人才能成长,然而Bonnie始终没有,因为她妈妈没有。可悲的她不认为自己是那个狩猎年轻女学生的衣冠禽兽的猎物,她认为自己是这个男人其他猎物的受害者。男人给她的关注和操控让她感觉到了熟悉。男人是她活着的唯一目标,谁要抢走这个目标伤害这个目标她就要杀谁。

这样凶巴巴带刺的受伤坏孩子离家出走的故事看着让人想哭。他们要手无寸铁的长大,去对抗这个病了的世界,还觉得自己是坏蛋。大人不但不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还不断给自己制造问题。他们要逃离让自己窒息的漩涡中心,去世界的边缘寻找答案。

James和Alyssa很幸运,他们在十八岁前遇见了彼此。他们在一次次的冲突中慢慢看见自己不是恶魔,慢慢明白爱是唯一可以让人找回自己停止对抗的东西。Bonnie相对来说就没那么幸运,她彻底迷失在虐待关系里了,也差点在这样的迷失中毁掉了自己和他人。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像没有受过伤那样去爱一个人,爱这个世界,可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童年留下的印记。每一次类似的事情就会牵起这个印记,牵一发而动全身,痛就开始了。人为什么会玻璃心呢?因为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否定一直在潜意识里。爱不是两个完美的人才有资格去完成的,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去治愈另一个不完美的人。爱是两个千疮百孔的人互相看透和成全。爱是所有千疮百孔的人的互相接纳和包容。

没有人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没有不是祸害的父母。这就是这个全能自恋剥夺掉人个体性的世界的现状。在这个病了的世界里谈正常就是可笑。当然表现各异,程度也有区分。否定,打压,理想化,为你而活,这些都不是把他人当真实独立的个体的行为。很少有人被当作过独立真实的个体,于是不知道这一切该怎么操作。人类就是会互相传染防御机制的群体性动物。

就像我在《学会爱,你就能进入整合阶段,在可以不改变中慢慢改变》中写的,自爱是所有爱的基石。一个人首先要接纳自己。学会在自己的眼光中释放,自己当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当自己的神。你不需要活成父母的样子当一个永不背叛父母的好孩子。当所有人都背弃自己的时候还是能坚定的选择自己,相信自己,这种自爱的能量能抵抗住所有洪水猛兽的侵蚀。

第二步就是去接纳父母,他们也只是有缺陷有创伤的普通人,在成为父母前他们首先是个独立的人。病态共生需要先斩断,斩断就需要去深挖根源,把自己赤裸裸的剖开然后去直面。斩断了的链接才可能重建,否则修修补补都是隔靴搔痒而已。爱是产生能量,不是消耗能量,不是让自己为了对方不快乐,再让对方为了自己不快乐。父母对你做的事你就不要再回过头去对父母做了。别人爱不爱你都是别人的自由,管这个人是父母还是谁。或者换个想法,他们都给了你在他们的局限性里最好的爱。放他们走。‍‍‍‍‍‍‍‍‍‍‍‍‍
走到最后一步就是接纳自己的命运,不想着去改变任何发生过的事,任何造就今天的自己的东西都接受。以前的路未必是自己想走的路,但有些弯路就是命中注定。我这个赤裸的灵魂既然要经历这样的打磨和考验那就经历好了,事已至此,我要着眼的是以后。专注在我想成为谁,不是过去的经历把自己定义成了谁。

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要教孩子的是反抗自己,反抗大机器,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声音。每个人内心都有没有被释放出来的摇滚精神。走出权威地位自己也会自由。不管是什么材质的链子都会腐蚀掉自己的脚,别人走不动你也会走不动。
提出问题才会让你思考为什么:

如果意面是自杀的人的尸体做的你还会吃吗?

(自知就是一个失去无知的过程。失去无知也就是失去你的天真和理所当然,它会让你不安。探索自我和思考伦理不会让你变成一个遵从公序良俗的好公民,或者说,它在让你变成一个坏公民的同时会让你想考如何建造一个更加平等更加包容更具有人性的社会。挑战传统既定道德才能形成更有智慧的道德。混沌的灰色地带里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没有人是正常的(书评)

(去他的正常,去他的道德,以及去他的文明。为什么爱在我心中是一切的答案,因为爱是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当作独立个体看待以及接纳的行为,只有这样形成的连接里才有真正坚不可摧的力量。其他的在我眼中则全是为了利益的辩护。)

导向分离的父母之爱才能通向共赢

(少制造一点问题,诚实面对自己的需要,让人先成为人本身,父母就会自然的达到一种和孩子的共赢状态。)

教育不是教孩子服从权威,还把老师比喻成妈妈。

(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属物,孩子不是家长的所有物,老师更不是家长的化身)

别再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人自己的需求应该尽量排在孩子的需求前面,少一些为他人牺牲的自我感动,给他人探索自己的自由,也给你自己自由)
亲密就是可以不亲密(如何达到整合阶段)
(人要如何摆脱全能自恋阶段慢慢进入到整合阶段?那就是允许体内有两种相反的声音并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极端,让自我彻底流动起来。)

神棍糊的小海滩
大家好!这里是神棍糊的小海滩。神棍糊是一只未经驯化的调皮野兽,是一个把人与人的链接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的非典型医学生,是一头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并没有什么理论基础的但就想唤起所有人自我觉察的小怪物。希望大家能在海浪的冲击与抚慰中学会爱与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