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教育手记·阅读是观念更新的快车道

文化   2024-11-19 20:01   广东  

(拍摄:彭峰)

1

阅读是观念自我更新的快车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过程其实挺难的。如果你读了一本好书,你很可能就踏上了快车道,就可以迅速、自觉自愿地更新自己的观念。

教育书籍是可以温情的,让人爱读的。

我们以往认为,理论太晦涩了,很难读,最好不要读这类书,文学类的是很喜欢。

我在读《学会关心》这本书之前,就有特别心仪的书,那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还有阿莫纳什维利的《学校无分数三部曲》,这些书充满温情,既向读者讲述教育的故事和案例,又向读者将自己的生命感悟教育思想娓娓道来。
2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一定会很感动。

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他在暑假当中,找到学生的照片以及其他资料,他努力熟悉这些孩子,然后给这些孩子都写一封信,这还不是最让人敬佩的。

他有一个举动让我永生难忘。为了让学生感到第一次见面就有亲切的感觉,他把问候语练上几十上百遍。比如说,潘时军是他的学生,他会在家里练习“潘时军,你好”,要怎么说这5个字呢?为了让潘时军感觉到很熟悉,很温暖,他要将这句话练上很多遍,练习说话的语气,让学生听了很舒服。

3
《学会关心》这本书也让周主任有了心仪的感觉。《学会关心》这本书很有深度,但一点不晦涩,反而很吸引人。其实里面讲的故事类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可是她就是让你想读下去。

教师学会关心,学生才会学会关心。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动。这话俗理不俗。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那是关心备至的,正常情况下,孩子都会作出回应,特别是婴儿期会有各种回应。那种感觉是很美好,那阶段母亲离开孩子半天就受不了了,实际上是母亲也离不开孩子,不是孩子离不开母亲。但随着孩子长大,母亲对孩子的关心走向了“狭隘”,大多关心都放在了学习这条路上。其实这也是没有学会关心的一种典型表现。昨晚,我读到于漪老师说到她的坚持,无论她做老师的时候,还是在做校长的时候,她首先关心的是学生的身体,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身体强健起来。

我们更多的想的是首先安全,这是必须考虑的,但是除了关心安全之外,我们首先要关心孩子的是什么?肯定是身体,但是老师呢,不太会像母亲关心孩子那样关心学生。做到这样的,那是伟大的教育家,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教育思想,让人感动和追随,苏霍姆林斯基也是十分推崇爱的教育,并一生践行。例子有很多,这里只举一例,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抛开了和工作无关的一切,写了《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

4
如果老师不会关心学生,那孩子也自然不会关心。

从关心实践中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关心。

周主任在行政会议上分享了一个案例,让人很有启发。

这学期,我带的是三年级的信息科技课,从5号楼到机房,要穿过长长的连廊,还要上下楼梯。如何带三年级学生排好队、安全有序地往返成了我要思考的第一课。三(3)班和三(13)班两个班的领队,是两位性格偏内向、安静的小丫头,这两位小丫头一开始带队的时候,照顾不到最后面的学生,闷着头往前走,在上下楼梯之后,最后面的同学往往要猛跑几步才能追上队伍,这里常常会有受伤风险。
我便让领队在上下楼梯之后,走10步停下来,等一等后面的同学。一开始,丫头表示害羞,不好意思回头观察队伍,凭直觉、脸朝前或者低头等着。我轻轻转动她们身体,说:“来,我们一起回头看看,看最后面的同学要不要照顾一下?”果然,我们即便是停下来了,最后面还有同学因为着急或者怕耽误时间,在跑着归队。当领队丫头看到这种情况,她们一定在想:嗯,以后我记着了,上下楼梯之后要等一等。
等到第二周,我观察这两位丫头带队老练多了,我只说一次的“等一等”她们也记得,并执行得很棒,说明在这件事上我和她们建立起了信任,她们认可了我。要知道谁不是家里的宝贝小公主,让小公主学习主动地关心同学、顾大局,正是我这节课中渗透进的“为了他人”的情感教育。

我们阅读一本书后,能够在实践中运用书中的思想、策略,这一观念就是“学用结合”,否则我们都是空谈了,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很多时候书为什么进入不到我们心里?是因为我们没有学用结合。
我写了好多读后感,写作最重要的导向,就是我一定是要联想自己的实践,指导自己的实践,回到自己的实践,引领自己的实践。否则,我所读之书,很快会被我忘掉。忘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我不写读后感,第二个是我不联系自己的实践,不指导实践。第二个原因是忘掉的最重要原因。


点个“在看”,把我们“设为星标
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的推送啦!


芝麻门开
随心书写教育百花园里的喜怒哀乐——励志、励行、励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