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1880篇学习笔记
★摘抄自2024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
01 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人民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紧紧围绕抓改革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既勇于开拓创新又持之以恒抓好落实,既敢拼敢闯又善于团结协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抓改革促发展,既要重视方式方法,又要重视信心决心、态度行动。强化理论武装,思想认识就能更加统一,干事创业就更有方略;强化队伍建设、人才建设,经济发展就能更有活力和动能;强化正风反腐,就能以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托举营商环境的山清水秀。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引导干部树立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沉下去才能摸准暗礁。推进改革发展,勇于开拓创新是必备的品质。从上海自贸试验区破冰试水到各地自贸试验区多点开花,从浙江、重庆率先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到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养老保险公司参与商业养老金业务……全面深化改革往纵深推进的每一步,无不是开拓创新的结果。火苗总向上腾,改革要往前走,由不得停一停、歇一歇,由不得打折扣、搞变通。
改革不只有雷霆万钧、猛药去疴,也有稳扎稳打、润物无声。持之以恒抓好落实,意味着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有领导有步骤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雄安新区实现从“一片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的华丽蝶变,海南自贸港建设循序渐进、进入封关运作攻坚期,体现的都是精耕细作、步步为营。目标上有定力,战略上有耐心,举措上要务实,改革才能行稳致远,发展才会稳中向好。
改革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需要敢动真格、善打硬仗,“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改革”。没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牵引拉动,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没有污染治理的大刀阔斧,就不可能有美丽中国的崭新图景。敢于打破那些不合时宜的坛坛罐罐,突破那些束缚活力的条条框框,我们才能通过改革掌握发展主动权。
改革在“全面深化”上用力,落实需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协同联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人大“牵手”合作,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到长江流域禁捕,再到推进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协同立法实践取得实质性进展。十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利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善于团结协作,增强的必是改革发展的动力和合力。
改革大潮奔涌向前,必须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今天抓改革促发展,环境、条件、基础等更好,党员干部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一切美好的蓝图,都是一招一式干出来的、夜以继日拼出来的。瞻望前程,发展上升通道的“势”、战略机遇的“时”,与主动改革、积极改革创造的“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激发决心和干劲,汇聚各方面改革发展的合力,我们的事业必能在爬坡过坎中不断向前迈进。
02 把握重大制度成果,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
(人民观点)
我们深刻认识到,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要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深入到体制机制层面,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我们推进改革的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体现了推进改革的决心,也体现了推进改革的定力。
必须牢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放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这样的看法完全是错误的,也是混淆视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才能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科技、国防等的现代化,更是制度和治理的现代化。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让各方面体制、机制、制度更好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中国之制”必将不断锻造新优势,“中国之治”必将不断迈向新境界。
03 从“追豚地图”到“生态指南”(纵横)
长江江豚被人们称为“微笑天使”,是长江现存唯一的鲸豚类动物,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然而,由于栖息地丧失、渔业误捕、水污染、气候变化等原因,江豚种群数量一度急剧下降,2013年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随着长江大保护深入开展,江豚种群数量稳步增长,2022年达到1249头,较2017年增长了23.42%。长江沿岸居民在江边“偶遇”江豚渐成常态,“赏豚攻略”既是满足公众观测需求的实用手册,也是一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指南”。
“生态指南”,指向的是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在朝着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方向迈进。
近些年,长江沿江省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放眼神州大地,从热带雨林到青藏高原,从东海之滨到西南腹地,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走进公众视野,新物种、新记录种不断被发现。在长江流域珍稀野生动物摄影展上,奔跑的藏羚羊、微笑的江豚、雪中的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都在镜头前留下精彩瞬间。有摄影师感慨:“镜头里的‘国宝’越来越多。”
珍稀动物频频露面,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也让更多人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一直在路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我们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04 蟳埔簪花春常在
今天的蟳埔,簪花人早已不只有蟳埔女,越来越多的游人来到这个小渔村观光,人们都想在这里簪一次花,感受簪花文化和海洋文化的魅力。这两年我带着朋友去蟳埔,几乎没有人会错过簪花。而在“满街皆是簪花人”中,人们又欣喜地看到新老簪花技艺的碰撞、融合。阿嬷们用满是裂痕与厚茧的双手传承着正统的簪花技艺;年轻的姑娘们则以独特的构思与新潮的造型,为簪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05 冯大姐的“诗篇”(遇见)
冯大姐当场背诵了她写的几首诗。她的诗都来源于农村日常生活,有生动形象的记录,有朴实深刻的感悟,有些语言很感人。几天后,她又在微信里给我发来几首诗,还展示了她自己打印出来的两本厚厚的诗集。这些诗一首都没有发表过,她也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发表。可是她并不觉得遗憾。她说,写诗是她的爱好,就像过年时给亲友们端上餐桌的美食一样,看到大家都去品尝、有人喜欢,自己就满足了。
冯大姐告诉我,她还认识邻村一位写诗的农村妇女。那位大姐不到50岁,丈夫因生病不能干活,需要妻子来照顾。白天那位大姐在工地打工,晚上回到家里忙完家务便埋头写诗,写了后修改好,就开心地把诗念给丈夫和孩子们听。
听完冯大姐的讲述,我沉默了。其实,在文学的道路上、生活的旅途中,她们才是纯粹的、真正的热爱者,是坚持前行的人。
06 贞丰印象(我与一座城)
夜幕降临,古城青砖黛瓦的街巷在璀璨灯光的映衬下,宛若一幅立体的画卷,漫步其间,犹如徜徉在明清时期的集市。古城的广场经常会推出各种文艺演出,有山歌对唱、布依小打音乐、苗族芦笙舞、黔剧表演,人头攒动,非常热闹。这当中就有父亲的身影。我成家立业后,父亲参加了县里的一个艺术团,经常在古城演出,他的二胡拉得不错,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自己也乐在其中。古城在变化,贞丰人的日子也在一天天地变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