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安全工作为什么难做?》

文摘   社会   2024-08-05 16:54   四川  

本文作者:荷鹤,安全培训教师,曾任某工贸企业安环科主管。EHSWEEKLY™特约创作者「EHS同行者共创计划」。

2024年3月11日,笔者撰写了一篇题为《安全工作为什么难做?》的文章,通过一个大叔批评驾驶员开车时未按驾校培训所教将双手分别握住方向盘9点和3点钟位置的短视频,由己及人的思考人的习惯性违章问题。

2024年7月29日,单位生产早会上,负责人提醒说近期因暑假,不少人员请年休假外出需要注意交通安全,尤其是后排人员要系好安全带。

笔者不禁又想从这个话题引申到我们的安全工作上。

先回顾一下自己及周边人员在安全驾驶上的一些情形。上月,笔者曾调侃一位安全工程师说他经常“犯法,继而点出了几点:驾驶车辆超速行驶、压线行驶或变道、转向不打转向灯、不系安全带。

对此,大家都摇头一笑。不得不说,笔者几乎每天也都存在这些违法情形,并且自己给的“理由”也很“充分”:

其一,上班途中,弯道限速20km/h,不论前后是否有车辆,大家都是按30-40km/h行驶的,并且即便是大货车过那2个弯道,即便也是在40km/h左右的车速,因而限速20km/h是太过于保守,属于限速不合理;

其二,马路中间有几个井盖,这几个井盖经常损坏,按正常行车车轮会压到井盖正上方,为避免井盖突发崩坏导致的行车事故,我们绝大多数人员都会有意避开井盖,从而出现压线行驶,但这井盖目前是好的;

其三,单位同事大多认识,一起开车上班,通过后视镜可以直观看到后车也是单位同事车辆,前车右转的时候有时也就不刻意打右转灯,因为知道后面车辆也是跟着右转;

其四,从单位饭堂到办公地点就1-2公里路程,在午饭期间开车往返饭堂时常不系安全带,因为单位内道路限速且有拍照罚款,车速慢,且距离近,偶尔会“懒”得系安全带。尤其是后排人员,从未系安全带。

虽然身边也有车祸时因后排不系安全带导致的后排人员严重受伤而前排人员安然无恙的两三起案例,但坐后排人员不系安全带的情况确实普遍现象。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接下来,聊一聊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首先,我们作为驾龄多年的老司机,对上述提及的几种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是非常清楚的。

其次,我们作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日常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可以说还是比其他人员要强不少的。

再次,我们作为他人不安全驾驶导致的事故教训的旁观者,作为自己违法超速被处罚甚至是交通事故的亲历者,对于不安全驾驶带来的事故教训,印象是深刻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这样经常性的违反法规?

我们自己不也就是在企业中,一直在查处的违章人员吗?只不过,在企业里,我们查的是别人;在行车过程中,没有交警来查我们而已。

对于在单位里,为何就不会超速行驶?因为有测速和处罚,并且一度从每次100元到200元再到500元的加大处罚力度,目前已有一个多月没有出现新的超速违章行为了。

可见,我们每个人违章的人员,不一定就是不懂得这些操作是违章行为。

相反地,由于当前各级部门对安全日益重视,大多数情况下,在工人进入工厂之初就已经接受了三级安全教育。这些教育活动中,通常会对关键的违章行为进行说明、提醒和要求。有些单位还会在每天的晨会或定期的班组活动中组织学习相关知识,或是传达违章行为的处罚通报。因此,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员对于违章行为其实是心知肚明的。

然而,实施安全措施或规范操作往往会影响到工作的速度、效率和经济成本,人们在权衡之下习惯性地选择了违章行为,从而形成了习惯性违章。在这个过程中,侥幸心理等心理因素也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另外,违章行为与过程监管及处罚力度密切相关。对于那些经常受到监督和处罚的人员来说,尤其是那些面临强化监督和加重处罚的人员,往往会更加谨慎。这是因为处罚和停工不仅影响到个人声誉,还会对其经济状况造成影响。

8月1日,笔者看到一则黔东南交警发布的《交通安全短视频》里,交警问那位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的违章人员的问答:

交警:你为什么经常违章?

违章人员:成年人的世界只有利弊,没有对错,很多人为了生存,安全会一点点淡忘。

交警:所以这个世界才需要警察。

违章人员:有很多违法,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又怎么管得过来呢?

交警:但尽人事,不计天命。

简简单单几句话,与笔者的感知不谋而合。

只是,我们该如何破解这道棋局?如何让自己在缺乏过程监管的时候,也严格遵守相关的法规?

首先,在安全界有一个葛麦斯法则,是将自己的幸福与家人紧密联系起来,时刻在想着家人还在等待自己平安回家。这一种期盼,促使自己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而不是认为风险可控就任由自己根据路况和车技超速行驶。

两年前,笔者对几名未持有高处作业证人员私自爬上35米高的弧形棚顶作业进行教育时,就引用了这个法则。当我提到他们家人的时候,他们激动的说,不要提我们家人,我们不希望他们知道这些事情。

但是,这对于那些看淡生命的人,或是本身就没有一个温馨家庭的人而言,就不见得会自觉的遵守交规。这就是这个法则的不足之处。金牌班长白国周就有将员工安全与家庭亲密结合的实际案例,有条件的可以结合实际适当引用。

其次,但凡为人,都有一个通病,习惯把别人的事故当成故事来看。而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会重视。面对着自己的事故,往往都是追悔莫及,但又无可改变这已发生的事实。

有一个经典的例子,说的是女人打孩子,丈夫说不要乱打。女人接着说,孩子在你喝的鸡汤里丢了鸡屎。丈夫立即改口说,把鞭子给我,我来打。

所以,如何将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案例,让自己也从中感到后怕,让遵纪守法关乎自己的切身利益,是让自己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的关键。以下是几种可尝试的方法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引导大家对他人出现不安全行为或是违章行为时,都提出批评,营造一种舆论。人是要脸面的,当周边人对这种行为都感到不耻时,他自然会逐步改进自己的行为,以便融入大家的生活。当然,这个大家,需要包含他日常生活中亲密关系的圈子。否则,如果他本就不屑于和你所谓的圈子玩,那么只是你的圈子这么说他,他是不会有所顾忌的。

二、设法加强过程的监督监管,当他在任何一个时刻都处于他人监督之下的时候,在发生不安全行为或违章的时候,多进行沟通、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可以结合着公开通报、处罚进行,将他们的不安全行为公之于众,既丢了名声又损失了经济,他的行为必然变得谨慎又谨慎。

厦门大学教授董伯华认为,人的进化历程导致了人都有“偷懒”的防止能量消耗的基因,这种基因促使人们都想着向更轻松、不需要思考、不需要用心、不需要做额外动作,朝着有利于自己有利的方向去做事情。

所以,作为一名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跟踪、检查下属的任务完成情况。当这种跟踪、检查形成常态化以后,被监督的人的行为也会形成习惯,久而久之,也就锻炼出了自己的良好作风。

三、让他们参与惊吓活动,亲自体验一些诸如被电击、吊安全带等活动。结合活动,让们分享自己以往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实际事故或未遂事故案例,用以加深自己对事故的认知、体会。

可以的话,让他们将这些事情写出来,并反思自己的过去,写出自己下一步的改进措施。这种方法对我自身是有一定效用的,至少在我写了上面的这些话的时候,我已从潜意识里决定后续行车过程中要遵守交规,改善以上所写的习惯性违章行为。

以上这些,都需要有一个“但尽人事,不计天命”的好“警察”来组织、监督、教育、落实。你,是不是这个“好警察”?

作者:荷鹤

2024年8月4日凌晨


#荷鹤老师 | 作品集

关于落实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的一些思考

浅谈以利益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

漏电保护器,你选对了吗?

当发现动火作业存在隐患后,他做了这几件事……

走出“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认知误区!

关于《安全工作中的一些错误思想 》评论的回信

安全工作不可忽视的“经济”问题

聊一聊安全工作的“推己及人”

安全工作为什么难做?


/往期精品/

EHSWEEKLY™ 2021年环健安职业机会与薪酬调研报告

EHSWEEKLY™ 2022年环健安职业机会与薪酬调研报告

安全工作是如何被搞“复杂”的?(阅读10w+)

走出“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认知误区!(阅读7.5w+)

安全责任书必须一年一签?法规依据呢?(阅读5.7w+)

我是个安全员,我的工作越来越多……(阅读4.7w+)

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得了一些“病”!(阅读4.7w+)

换汤不换药:从改叫“安全总监”说起!(阅读3.7w+)

聊聊安全生产领域的“万能处罚条款”!(阅读3.6w+)

安全标准化,一场心知肚明的“表演”?(阅读2.5w+)



出品:EHSWEEKLY编辑部 

 编辑:喜儿  |  审核:锦山

遵循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EHS Weekly
坚持原创、高频产出高质量EHS行业内容,聚焦行业动向与发展,输出行业干货与洞见,不断探寻着提升行业环境的更多可能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