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只维护上位者的利益

学术   历史   2025-01-16 15:34   湖北  

疾风呆蓝的第161篇原创文章

《大明王朝》这部剧的大结局中,嘉靖皇帝告诫未来的万历皇帝:

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

古人云,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皇帝奖励你或者惩罚你都是恩赐,你只能受着,不应该有意见。

嘉靖这样天然处于权力顶端的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小心谨慎的话呢?

因为智商超高权术一流的他,早早的看透了权力的本质:

权力是需要不断获取和维持的,他是因为掌握了权力,所以才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旦失去了权力,皇帝这个位置很快就会换成别人。

而失去权力的皇帝,也就失去了安全,基本上就只有死和惨死两种结局。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这片土地上的帝王将相和黎明百姓接受了将近两千年的儒家思想教育。

而儒家不维护任何具体个体的利益,儒家只维护上位者的利益。

谁是君父,儒家就维护谁。

儒家通过君臣父子的结构,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社会秩序,各个阶层之间要有明确的尊卑等级,以此构建一个稳定的社会。

这个社会结构里面的每一个人,在一段关系中是君父,在另一段关系中是臣子。每个人都是曾经是臣子,每个人也都或将是君父。

现在你被君父欺负,将来你作为君父欺负别人
这种君臣父子的结构完美而又稳定,有一种数学几何分型结构的美感。上至大国,下到小家,都可以采用这个种结构,层层嵌套,因而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欢迎。

这就导致了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每个人又都是加害者。我从上面受到了压迫,那就从下面找补回来,这实现了一种奇怪的“公平”,因而大家自发的维护这个“稳定”的秩序。

媳妇熬成婆,就该欺负下一代媳妇了。下一代媳妇不让我欺负?那怎么行,我当年就是这么被欺负过来的,概莫能外!

在臣子看来,君父明明是是拿权势来欺负我,却还要表现得是用道德感化了我,君父有权无责,臣子有责无权,好处和面子都让君父占了。

在君父看来,我知道你知道我是用权势欺负你,但你不能反抗。不仅如此,我还要固化贵贱尊卑秩序,对你进行反复的思想宣传,让你从思想上找不到反抗的理由。

在这个体系之中,每个君父都是曾是被欺负的臣子,他也曾因为被欺负而说假话,所以他知道臣子不会说真话(包括曾经的自己),因此他也不可能完全信任这些臣子。

可是,人毕竟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道德要求臣子不应该有意见,并不意味着臣子真的就不会产生意见。

只不过这些意见都藏在心里,不能说出来罢了,心里有意见不能说,面上还得表示感恩,慢慢的,人就异化了

 一个人喜欢说假话,便会失去大家的信任。一群人都说假话,必然会带来系统性的相互猜疑。

无数的古代史料中已经记载了,在这种互相猜疑的环境中,皇帝一旦失去权力,形势逆转,弹簧压得越狠,反弹就会越狠,往日那些看上去温良恭俭让的臣子们,会让他见识到什么叫残忍。

失去权力,失去一切,这是儒家这套组织体系决定的结构性问题,所以权力本位思想才会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有市场。

当然,我说的是古代。

这是一个帅气且靠谱的金牛座,有一颗会自动思考的脑子以及使不完的牛劲。

感谢您的赞赏、点赞、转发、在看,一起传播正解,日行一善。

人生决策指南
一个让你少走弯路的公众号,每周更新一篇。人生不迷路,感谢您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