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堂@鲁迅观 | 许子东教授聊鲁迅的胡须——不上不下

文摘   文化   2023-12-19 20:04   湖北  
  

鲁迅、胡须


————
观堂文学
———

————
(“Ad Astra”)
鲁迅《朝花夕拾》精读
讲授者
采灼老师
新民老师
————
美好的阅读体验来自对书中世界的深度进入
| 课程咨询 


————
鲁迅散文《说胡须》
到《从胡须说到牙齿》
“胡须是身体的自由,还是爱国的标志
许子东教授
————


在《坟》这部散文集里啊,有个话题很有意思,鲁迅连续地为这个话题写两篇文章,这个话题就是胡须,鲁迅自己以及别人的胡须。
一论二论。为什么同一个话题连续写文章,而且它看上去只是身边的小事?
我们来看看这个胡须。

第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说胡须》,还挺郑重其事。
鲁迅讲他自己的胡子常常要剪,

今天喝茶之后,便看书,书上沾了一点水,我知道上唇的胡须又长起来了。。。我又要照例的剪短他,先免得沾汤带水。于是寻出镜子,剪刀,动手就剪,其目的是在使它和上唇的上缘平齐,成一个隶书的一字。

就是说这个把胡子在上唇上剪成平的一字。


我们现在可以看一下鲁迅的一些标准像。这胡子是浓浓的,头发是硬硬的,这个胡子是个平的。今天这已经成为了鲁迅的人设了,鲁迅的形象,他的胡子就是这样。
但原来啊,鲁迅青少年时也留过向上翘起的胡子,这个是要用一些特别的胶油修饰的。留那个胡子的时候呢,鲁迅就被人批评,说你怎么学日本人的样子,你身体又矮小,胡子又这样。据说这是一位国粹家兼爱国者的指责。
少年时候的鲁迅觉得很冤枉,说我身体本来就这么高,这也不是我人为的,爹妈给的呗。胡子虽然跟很多日本人相同,可日本人也是学了德国人哪,这个并非日本的国粹,你想想,德国的威廉皇帝,这个胡子往上翘。但是辩解也没有用,而且的确修饰胡子的胶油在中国很难买,鲁迅后来就放弃了胡子上翘了。

Wilhelm I德国皇帝威廉一世


那胡子一不上翘,稍微长长一点,他就会下垂。这个下垂最开始就在两边下垂。当然有些人修得好,上唇的胡子不去剪,下面的胡子往下那就形成了像齐白石、丰子恺这样的风度了。结果又招来改革家的责难,所以最后鲁迅就放弃了,他就剪平,就是刚才说的,使它“既不上翘,也难拖下左右为难如一个隶书的一字”。

齐白石

这胡须的样子值得写文章吗?
原来胡子一上翘,他就被指责成假装日本人。鲁迅后来研究文化,发现中国古代其实有很多这样的石刻画像,像北魏到唐的佛教的造像,胡子也都上翘,结果有人就说,这是日本人伪造的放在这里的。
鲁迅就嘲笑说,日本人为了自己的胡子上翘,还在中国的深山老林里去埋很多伪造的佛像,也太辛苦了吧!所以讲起来,这个胡子上翘,中国古代也历来有之,还不完全是日本文化。而拖下来呢,其实鲁迅考证是蒙古人带来的样式。这个蒙古人,中国人是从不当做外人的,其实他们也是征服者、侵略者,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谈。
鲁迅也因为这个上翘的胡子,从日本回国途中呢,路上有一个人跟他说话就称赞他,说,嘿你这个日本人中文说得真好!鲁迅辩解都没有用,我是中国人啊。显然人们对胡须的样式,有很多爱国主义的联想。
这些联想深深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因此鲁迅说:“凡对于以真话为笑话的,以笑话为真话的,以笑话为笑话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不说话。”因此他说:“于是我从此不说话。”
因为胡须样式的刺激,鲁迅自省说,“因为我实在比先前似乎油滑得多了”。

那已经是老话,约有十六七年了罢。

我就从日本回到故乡来,嘴上就留着宋太祖或什么似的向上翘起的胡子,坐在小船里,和船夫谈天。

“先生,你的中国话说得真好。”后来,他说。

“我是中国人,而且和你是同乡,怎么会·.....”

“哈哈哈,你这位先生还会说笑话。”

记得我那时的没奈何,确乎比看见 X 君的通信要超过十倍。我那时随身并没有带着家谱,确乎不能证明我是中国人。即使带着家谱,而上面只有一个名字,并无画像,也不能证明这名字就是我。即使有画像,日本人会假造从汉到唐的石刻,宋太祖或什么宗的画像,难道偏不会假造一部木版的家谱么?

凡对于以真话为笑话的,以笑话为真话的,以笑话为笑话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不说话。

于是我从此不说话。

然而,倘使在现在,我大约还要说:“嗡,嗡,......今天天气多么好呀?....·那边的村子叫什么名字?因为我实在比先前似乎油滑得多了,——好了。

现在我想,船夫的改变我的国籍,大概和 X 君的高见不同。其原因只在于胡子罢,因为我从此常常为胡子受苦。

国度会亡,国粹家是不会少的,而只要国粹家不少,这国度就不算亡。国粹家者,保存国粹者也;而国粹者,我的胡子是也。这虽然不知道是什么“逻辑”法,但当时的实情确是如此的。

“你怎么学日本人的样子,身体既矮小,胡子又这样......”一位国粹家兼爱国者发过一篇崇论宏议之后,就达到这一个结论。


可是没想到隔了一年,到1925年10月,鲁迅又写了一篇《从胡须说到牙齿》。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北大教授说鲁迅从胡须说起,一直说下去,将来就要说到屁股。
那时候鲁迅的文风,已经非常曲折又刻薄了。他说照此逻辑,“遥想土耳其革命后,撕去女人的面幕,是多么下等的事?呜呼,她们已将嘴巴露出,将来一定要光着屁股走路了”。
鲁迅接下来说:“虽然有人数我为‘无病呻吟’党之一,但我以为自家有病自家知,旁人大概是不很能够明白底细的。倘没有病,谁来呻吟?如果竟要呻吟,那就已经有了呻吟病了,无法医治。”
这段话非常诡辩,也巧妙,一方面重新定义了“无病呻吟”,不可能。另外一方面,他有点咬文嚼字,但是的确把问题讲深了一层。还是跟身体的这个零部件有关,鲁迅借机就辟谣,报上说他参加游行被打落了两颗门牙,其实这个牙齿是在别的情况下掉的。
最后鲁迅又回到了胡须,他这个胡须是没完没了的。鲁迅这样说:

“本来,也可以无须说下去了,然而连胡须样式都不自由,也是我平生的一件感愤,要时时想到的。胡须的有无,式样,长短,我以为除了直接受着影响的人以外,是毫无容喙的权利和义务的,而有些人们偏要越俎代谋,说些无聊的废话,这真和女子非梳头不可的教育,‘奇装异服者’要抓进警厅去办罪的政治一样离奇。”

鲁迅在这种地方天真了,奇装异服被抓一点都不离奇啊!
我儿童时代,上世纪60年代中,我亲眼见到上海最热闹的南京路市中心,一群激愤爱国的中学生,测量路人,尤其是女人的裤脚管的尺寸,如果尺寸不合,规格太小了,马上当场众目睽睽拿剪刀“唰”地由下往上剪上去,这非常“性感”、sexy!大家想像一下,从小腿往上,“嚓”剪上去,连警察都不需要。
鲁迅恐怕也忘了,当年俄国彼得大帝曾经要贵族不留胡须,他们不肯,最后怎么办?好吧,你们留胡须吧,另外交胡须税。

虽然我非常同意鲁迅在这两篇文章里,他是要批判的一个人的怎么处置身体的一个部位,跟那种爱国、卖国的不必要的联想。但是反过来平心想想,我们今天要是看到照片上的鲁迅,他的胡子是往上翘的,或者他的胡子两边往下垂的,像那个张佩纶见下图,你们去看张爱玲的祖父的照片,那个胡子是两边往下垂的,我们能习惯吗?
原来这“隶书的一字”,现在是鲁迅形象的标志标签



———————
———————

| 观堂中文
课程创新并践行自2010年至今,观堂文学院;观堂少年书房

咨询

观堂文学院:武汉
静平路书房:成都

MinervaAcademy | 观堂中文
文字 · 语言 · 文学 · 艺术

领悟或者可以豁然开朗,理解却是循序渐进的。
“人们自以为他们的心灵在操纵语言,可是往往适得其反,是语言在统治他们的心灵。”(培根)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觀堂中文
专注研究儿童启蒙教育,专注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的教化功能,创设并整合泛语文教学相关分支学科,熏陶儿童自然养成高人文素养。讲授国学,吟诵经典,精读名著,鉴赏艺术。
 最新文章